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科学教学正文

用个体论证支架支持集体论证

  • 投稿首席
  • 更新时间2015-10-11
  • 阅读量572次
  • 评分4
  • 60
  • 0

司徒敏

怎样使学生关注到证据,学会分析证据,懂得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观点和评价证据?我们开发了个体论证支架。个体论证支架是指引学生记录证据、思考证据、分析证据、把证据与观点相联系、对证据进行评价的工具。我们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设计论证支架,帮助学生进行有效个体论证,并能使论证活动从注重答案的寻找到注重数据的解释与讨论;从以实验结果作为探究的最后一步到把实验结果应用于科学争论和解释。个体论证支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灵活设计和运用。

一、个体论证支架的基础是记录和呈现证据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获得很多证据,有些证据是指向科学概念的,有些证据是无关的。使用论证支架需要记录关键证据,并变成直观的统计图、折线图、柱形图等,指引学生关注重要的证据,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论证过程中运用证据更清晰、更有条理性。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论证,我们加强了记录表的设计。

食盐、沙、红糖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基于论证支架的记录表中,矩阵图的运用对学生有以下帮助:(1)更规范地记录事实;(2)较易找到关键信息;(3)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初步整理,以寻找事物的共同特征或变化规律,从而建构概念。

二、个体论证支架要加强证据与观点的联系

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时往往会脱离证据,或者只利用部分证据去说明观点。论证支架运用“填空式+留白项”或“关键问题+留白项”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证据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为了让学生运用全部证据去解释观点,在个体论证支架上会要求学生举出一定数量的证据。在交流时,学生就可以运用个体论证支架上的表述,如“我们观察到…说明…”“我们的结论是…证据是…”这样,学生在表达与交流时就会将观点与证据相联系。

《水珠从哪里来》一课,学生对“水珠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有多种猜测,有学生认为水珠是杯子里的冰融化后渗漏出来,也有学生认为水珠是冰冒出来的冷气附在水杯外壁形成的。这节课我选取了有结构性的材料冲击学生的想法,用个体论证支架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证据,并用关键证据来解释自己的观点。

论证支架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解决“水珠是冰融化的水吗”这个问题,先让学生填写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再写出自己对这个猜想是否正确的想法,个体论证支架引导学生在解释观点时要紧扣证据,即观察到的现象。第二部分是解决“水珠的形成与什么有关”这个问题,让学生先两两对比两个装不同物体的杯子外壁是否有小水珠,思考水珠的形成究竟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然后让学生归纳杯子外壁有小水珠的这些杯子有什么共同点,这其实就是“水珠的形成与什么有关”这个问题的答案。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后,再运用证据对一开始提出的猜想进行分析。下表是我设计的个体论证支架:

三、个体论证支架要引导学生质疑与反思

在课堂上,学生往往只关注自己的证据和观点,容易忽视别人的证据和观点。当发现自己的证据与别人的不同时,学生会不加分析地否定别人的证据,导致论证活动很难展开。论证支架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比较自己与他人的证据与观点,引导学生有根据地质疑,如“哪些小组得出的数据能支持我们组的结论?”“对哪些小组有质疑?为什么?”引导学生关注别人的证据与观点。在开展集体论证时,学生就会辩证地分析证据,有根据地质疑,并会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集体论证活动也能更深入地开展。

《磁力大小会改变吗》一课,教材上的个体论证支架(见下表)只是让学生记录数据,而缺少对数据直观的呈现,并且没有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注自己组的数据,还要关注其他组的数据。

我给学生的论证支架删去了“实际多吸或少吸回形针的数量”这部分内容,增加了一个条形统计图。通过统计图,学生不仅发现随着磁铁数量的增加,吸回形针数量的变化,还发现增加的幅度变化。把所有小组的数据粘贴在黑板后,学生就能马上发现有些小组的数据与自己的不同,究竟是自己组的数据有问题,还是其他组的数据有问题呢?支架上用以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数据:

(1)哪些小组得出的数据能支持我们组的结论?

(2)对哪些小组有质疑?为什么?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对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后再进行交流研讨,学生就不仅仅是针对自己组的数据得出结论,而是收集更多其他组的数据来得出结论,并且能对异常数据作出分析,对实验操作进行反思,这些都为课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实证意识。下表是我设计的论证支架。

本课我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测,然后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再让学生利用论证支架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实验后,我让每个组用彩色笔画出条形统计图,并把各组的统计图粘贴在黑板上。接着让各组与其他小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并分析异常数据。最后自然引出“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大小又会怎样变化”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去解决。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5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