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林
一、原实验设计与不足
《磁铁的两极》一课,试图通过在磁铁“身上”挂回形针的方式来测试磁铁各部分磁力的大小(如图1所示)。
实际教学中,这样的设计有诸多缺憾:
第一,受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不同的影响,第一个吸上去的回形针很容易逃位。第二,由于操作上有一定难度,往往没有挂到临界点这个回形针就会提前掉落。第三,实验结果不够精确。比如挂到第6个回形针时掉落了,那么此处的磁力大小究竟怎么算?
在2015年浙江省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活动中,有教师引领孩子用高科技的传感器来测量磁铁各部分的磁力大小。欣赏之余,笔者也存有些许疑虑:一方面,这些动辄上万的器材离现实毕竟还有一定的距离;另一方面,传感器上闪烁着的数据,其真正的意义对孩子们而言还是很难理解的。
鉴于上述原因,有必要对活动材料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二、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与操作
实验装置
截取一段高透明的有机玻璃管,玻璃管长约100mm,外径约10mm,内径约7mm,在其底部垫上同样长度的、最小刻度为mm的皮尺,并用透明胶带固定。再准备一颗直径6mm左右的钢珠、一根细竹签和一块测试用的磁铁(参见图2)。
实验操作
将尺子的零刻度端连同吸管一起紧贴磁铁的任意一个测试点,钢珠塞进吸管的另一端,用细竹签慢慢推动钢珠,观察钢珠到距离磁铁多远的地方被自动吸过去,及时记录数据(如图2所示)。用同样的方法测试出磁铁其他各个测试点钢球被自动吸过去的距离,即可分析出各点的磁力大小。
三、优点
第一,取材方便(可网购解决)、价格低廉(一套装置除磁铁外成本不足0.5元)。装置中的大多数材料还可利用回收途径替代。
第二,操作方便、数据准确。实验中滚动的钢珠受到管子约束,十分“听话”,测试的数据相对精准且便于小学生理解。
第三,多点测试、深化探究。活动可以很方便地测试教材中规定的“五个点”之外的任意多个点,数据汇总之后更有利于“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中间磁力较弱”的概念建构。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小学科学教研员(310005)
(本栏目责任编辑陈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