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科学教学正文

小学科学单元教学范式的构建研究

  • 投稿魏大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743次
  • 评分4
  • 29
  • 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教师进修学校 岑海平

【摘要】《小学科学单元教学研究》的教学范式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小学科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策略雏形。是循单元总体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及整体性出发,有别于单课教学和单个知识的施教的教学策略,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文章对小学科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整体规划构建的教学范式,让师生能明确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会梳理清楚单元知识体系里各知识点的联系,并构建起“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单元整体教学;思维导图;教学范式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0-006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面上一般课题“小学科学单元教学研究”(课题批准号:10B018)的研究结果之一。

目前我国小学科学课教材都是以单元形式进行编排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以一个体系来学习科学知识,使学生更系统、更科学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但是笔者在平时的听课活动中,发现课堂里多数小组探究活动都是按着教师的预设进行,表面看来热闹非凡,却欠了适合儿童认知发展的激发,缺少了学生自主探究动机的体现,活动与活动之间的知识关联性不强,究其原因,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都较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形式,而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目标的设计,从而使得学生的小组探究学习显得没有深度。

《小学科学单元教学研究》的教学范式就是在改变现时小学科学课堂中的这种现象而构建起来的。“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儿童约在7~12岁时,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已具有运算的知识,这种知识涉及在一定程度上作出推论。(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依据这个规律,我们课题组向一线教学的老师推荐“小学科学单元教学的范式”,目的是让老师为学生设计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理解科学教材里的知识结构体系,及掌握好有效的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

一、《小学科学单元教学研究》的教学范式应用目标

1.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性。加强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程度,让教师的引导教学更有效。

2.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形成的科学知识更有系统性及整体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让教师更灵活地使用教材,更合理地安排教学课时。

4.拓展科学课堂的教学资源,让科学知识的天地更广阔。

5.提高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教学素养。

6.能探索出一条适合小学科学单元整体教学的路子来。

二、教学范式的特点

本“教学范式”以小学科学单元的教学为导向,在不同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心理特点和知识、经验背景的基础上,用小学科学单元教学策略为逻辑起点,通过目标体系、评价体系和资源建设,并通过确定目标—选择资源—实践策略—评价改进—确立范式的研究过程,构建小学科学单元教学的体系,提高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质量,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科学知识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目标。

三、教学范式的具体操作

1.教学范式的结构简图。

2.教学范式的操作。从单元知识目标出发,逐一完成以下各教学环节:

(1)了解知识结构,找出递进关系,这是一个先发散再集中的思维培训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归纳的基本能力,也让教师了解学生对该单元知识的“前概念”,为更好地进行下一步教学实施做好准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和将要学习的知识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的重要学习环节。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从向学生展示单元的一级学习目标入手,运用指引、激发启迪的方法,让学生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交流自己对将要学习的单元中各课(学习知识)的认识,完成对本单元里需要学习知识网络的初步了解,从而形成单元的二级学习目标的认识,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一级学习目标与这些二级学习目标的关系图。

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在“关系图”的基础上进行“图”的交流,指导学生对“关系图”进行整理,让学生从各自的“关系图”进行交流比较,从中找出相同的知识点,归纳、整理各知识点间相关的递进关系,画出初步的思维导图。

(2)建立探究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本学习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科学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初步形成感知,让学生学会怎样梳理知识点的相互关系和怎样寻找学习切入点,以展开下一步学习的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将学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筛选”、“归类”和初步掌握选择自主探究的目标,通过“建立探究目标”的学习,使得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得到提高。

在这个环节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按前面所画的初步思维导图结构相近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四人或六人为一组较适宜),然后让学生从思维导图出发,在组内对单元的二级学习目标展开研讨活动,通过议论或聆听别人的发言等活动,逐步将二级学习目标(知识点)进行“认知”的“筛选”,对哪些是已经“认识”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验证”的,哪些是自己还“未知道”需要探究了解的进行归类,整理出知识的“脉络”,在思维导图中画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从中找出探究的活动的切入点,建立起小组共同认可的起始探究目标,使下一步探究学习活动有了明确的方向。

前两个教学环节建议在1个或2个课时内完成。

(3)主动、合作、探究、形成感知,这是一个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素质,逐步提高探究能力的学习环节,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合作、动手探究,感知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选择的问题开展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会综合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对事物形成感知。

建立起小组的起始探究目标后,侧重点就是让学习小组对所选择的问题进行探究,由于所探究的问题是学生选择的,学生的探究兴趣会很浓,而且参与的意识呈主动的态势。此时,教师要把握好教材要达成的能力目标,注意根据教材里对每个探究活动应注重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探究环节的点拨,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小组所选择的问题开展科学探究,达到对事物的感知。这一个教学环节建议用3或4个课时完成。

(4)整理、交流感知,形成知识体系,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交流表达能力、提升的归纳综合能力的学习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教师要组织各学习小组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和进行互相学习的活动,并将交流所得到的知识对自己小组的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完善,使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更有系统性及整体性,从而提高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达到促进学生科学知识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目标。这一个教学环节建议在1或2个课时内完成。

完成了前面的各教学环节后,还必须对学生知识学习的程度进行检测和巩固。教师可针对学生对单元的知识体系的形成情况和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掌握情况,进行有系统地巩固和提高,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目的。

以上是笔者在《小学科学单元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中关于“教学范式”所做的探讨,希望该“教学范式”能给小学科学的教师们在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性、加强对学生在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等方面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能最大程度地使用教材和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形成的科学知识更有系统性及整体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东教育出版社,2004.

[2]莱斯利·P·斯特弗等.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高文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LindaCampbell等.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王成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刘默耕.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张之仁.自然课改革实践[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01.

(编辑:朱泽玲)

兰州市“千进八百”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圆满落幕

近日,来自兰州市边远县区的30余名教师来兰州大学附属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千进八百”师资提升工程培训工作。为配合本次活动顺利开展,兰州大学附属中学制定了严密的培训计划安排表,面向培训老师实施六个层级的全方位开放(即:课程课堂开放、功能场馆开放、学科组研讨活动开放,班主任研讨会开放、教师沙龙开放、主题班会开放等),细化到每一小时,督促到每一个学科组,落实到每一个培训细节,对前来培训的老师们提供了丰盛的“培训套餐”。据悉,兰州市实行“千进八百”师资提升工作,是为了继续有力推进师资提升工程、有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序开展城乡教师互动、切实提高全市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促进城乡教师互动、交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争大幅提升全市教师业务水平,使农村教师在此培训期间,要认真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好的教学方法、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借鉴城市学校校本教研、校本课程研发、校本培训方法等争取在一年时间教学水平、专业化发展有很大的提高,力争回到原单位能成为教学骨干。

摘自: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