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历史教学正文

新文科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10-24
  • 阅读量32次
  • 评分0

  摘    要:随着新文科理念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历史课堂教学既要贯彻新文科教育理念,又要基于历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文科背景;基础教育;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将打破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以生为本”,基于实际历史教学现状和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推进历史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多元化发展,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和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重视学生思维意识和创新力的培养。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将不再单纯地局限于历史教材,将更多的重视学生基于历史教材和历史现实所积累得更丰富的知识和能力。


  一、新文科的概念


  新文科是建立在传统文科基础上的各专业学科的文理重组。实现哲学、文学、语言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结合,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平台。在拓展学生知识和眼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文科概念的出现是符合当下时代发展趋势的,能够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和改革,使我国的人才培养更具战略性,高素质高专业的人才更符合社会发展和国际需求,增强我国的经济软实力,使我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更具话语权。新文科建设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是对传统学科的改造、优化和升级,能够推动人才培养的理论创新、模式创新,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同时,新文科建设实现了有效的跨学科交流,凝聚了多学科的智慧和力量。新文科背景下,学生的培养也更具全面性。新文科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各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必将在历史发展和不断的实践过程当中逐渐完善,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1]。


  二、基础教育阶段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在应试大背景下,历史教师仍然沿用着传统的灌输式的历史教育模式,历史课程往往都是历史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输。为了取得好的历史成绩,学生往往是通过死记硬背来积累历史知识。学生有没有真正的领会历史内涵,教师并不过分关注。一部分教师即使已经了解国家教育当前重视新文科发展,意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落实不够。历史课堂仍然枯燥、乏味,仍然不足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部分学生已经产生了对历史学习的消极心理,并没有意识到历史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被动接受,古板老套的教学模式自然不能保证最基本的历史教学效果。


  (二)学生自身的自主性不足


  一方面,受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不高,思维和意识的创新性不足。另一方面,新文科理念提出以来,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推进,部分历史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根本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变化,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消极心理,主动性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部分学生心中“根深蒂固”,没有教师的讲解,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背诵,加之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参与和融入新的课堂形式,从而对历史课堂产生畏怯心理,影响学生理解和吸收课堂知识,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材内容的变化,部分学生无法适应


  随着新文科理念的提出,新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历史课程内容也发生了变化,设置了历史必修课和选修课。部分学生一时无法适应新的课程模式和课程结构,不能精准地把握重点内容和做好知识衔接,这也降低了历史专业课程的有效性。随着部分历史教师浮于表面的多元化教学形式的开展,反而导致部分学生“摸不清头脑”,不能把握重点,理清思路,学习困难重重。这也违背了新文科的理念,违背了新的课程改革的宗旨[2]。


  三、新文科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革新历史课堂教学理念


  历史教师应该首先明确新文科的概念和宗旨,清晰新的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并结合现实历史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将新文科的理念真正地融入历史课堂中。以此来创新教学方法,推进历史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多元化。


  只有高素质、高专业,拥有全新正确的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师才能科学合理地完善历史教学模块,推进历史课程创新,真正地发挥历史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价值。历史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结合时代背景和历史学科内容,建立在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模块划分,有层次、逐步的完成对于学生的历史教育,使学生掌握课堂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从宏观角度清晰地把握历史架构和时代背景。


  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历史课堂的主体地位的发挥,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沟通和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相对和谐、积极的教学环境中实现历史综合素养提升,而不仅仅局限于历史知识。比如,在关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讲解时,历史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按照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内容制作一个清晰的表格,让学生在了解相关结构关系的基础上掌握某一时期的重点事件和主要人物,并且在研究和探索的过程当中,丰富知识储备和积累,逐渐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识。


  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刺激学生因为具体的疑问逐渐地深入历史研究,抓紧产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在潜移默化当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综合素养。让学生逐渐明白历史学科不是只有“无休止”的背诵,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也是非常具有魅力的。


  (二)以生为本,促进教学模式创新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其实对学生的思想是有一定的压制性的。长期的被动学习,不仅使学生逐渐丧失了一定的主动意识,更影响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维拓展和智力开发。所以,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转变历史观念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基于学生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求逐步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重点发挥学生的课堂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3]。


  1.合作式教学,在互动当中实现知识拓展


  合作式教学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了学生。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通过团队协作和互动交流来深入地讨论和研究某个话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相关知识面,在写作和交流中“优势互补”,还能够刺激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刺激学生探索力和创新力的培养和发挥。比如,在学习“开辟新航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排为单位进行小组划分,各小组内部共同完成关于“航海家的自述”的合作活动,小组内部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求扮演哥伦布、麦哲伦、迪亚士等等。学生为了更好地诠释角色,自然会想尽各种办法,搜集多渠道信息来更好的揣摩“角色”,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把握。在学生产生了对相关内容的兴趣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开放性话题“如果你是一名航海家,你需要做足哪些方面的准备呢?”结合新文科理念,刺激学生打开思维,调动学生的讨论兴趣,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发言。如此,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教材知识,还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推进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形成。


  2.借助现代化技术进行情境创设,刺激学生探索欲


  特定的情境,总是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历史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借助班级多媒体播放相关历史内容的视频片段,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使相关历史内容更加形象化,更加“丰满”,更便于学生理解。情感上的共鸣又能刺激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索欲,在眼界逐渐打开,知识储备逐渐增加的基础上,学生的探索力和创新力也会逐渐提高,历史综合素养也会随之提升。比如:在学习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发达的农业》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与该内容相关的“情景再现”短片,在音频和视频的刺激下学生既了解了古代农具的发展变化,又加深了对农业与生产之间关系的认识。这不单纯的是历史知识的掌握,更是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


  3.理论联系实践,注重知识的转化过程


  新文科背景下,基础阶段的历史教育,更注重各种能力的融合,不仅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增加历史知识储备,还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与各学科、与生活、与实际之间的紧密关系,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让学生丰富的知识推动历史学习的进步,同时借助历史学科更好的“看世界”[4]。


  历史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师生之间互动起来,实现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在实践活动当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注意挖掘学生的优势和长处。比如,在任何一次主题讨论活动当中,不同学生的分析角度不同,提供的思维灵感也不同,既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把握历史问题和本质,还能够加强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锻炼,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本身就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通过对历史古迹或者是历史博物馆的浏览,加深对于历史的认识,用以辅助丰富历史课程,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历史的发展和进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5]。


  参考文献


  [1] 王忠沛.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J].学周刊,2021(19):49-50.


  [2] 周建军.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分析[J].考试周刊,2020(39):147-148.


  [3] 张彦珠.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创新[J].考试周刊,2020(13):125-126.


  [4] 周静.韩愈经学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05.


  [5] 崔宝莹.新文科背景下语言学类课程融合多学科要素路径探索[J].汉字文化,2022(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