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历史教学正文

发挥名人效应实现有效教学

  • 投稿张安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862次
  • 评分4
  • 82
  • 0

◆江苏省无锡市金星中学 许林林

【摘 要】文章以《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一课为例,探讨了以“名人”为线索来组织该课教学的过程,以达到发挥名人效应、探索知识内涵的教学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初中历史;名人效应;教学节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065-02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把“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作为课程理念之一。如何上好人教版七年级上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这节课,笔者一直想有所创新。之前上该课,常会补充一些人物的生平、时代背景及其成就的一些历史故事。课堂倒也热闹,学生也饶有兴趣。但笔者总觉得新课程改革精神体现不足。一次,学生的一句话提醒了笔者,他说:“老师,他们是名人耶。”名人!这三位科学家当然都是科学名人、文化名人!名人一词瞬间打开了笔者的创新思维之门。下面是笔者以“名人”为线索来组织该课教学的过程节录。

一、导入——以名人引出名人

初一学生系统学习历史知识已近一学期,无论是在历史课本中还是在课外积累中,学生知道了许多历史名人。以学生已知的历史名人为基础,笔者借助Flash 技术制作了“邮票上的历史名人(从远古时期到魏晋南北朝)”这组动画课件。之所以选用邮票中出现的名人,一是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二是因为邮票上的历史人物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是可以巧妙地结合课本介绍的三位科学家。以课件作为新课的导入,能使学生更快地集中注意力,更好地进入课堂氛围,并为新课学习创设有效情境。在学生看完后即课堂正式开始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刚才我们从动画作品中看到了许多历史上的名人,其中有三位是魏晋南北朝的,这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大家能说出他们是谁吗?”在学生踊跃的发言中顺理成章地导入了新课。

利用信息技术巧妙整合课堂内容,采用以名人引出名人的导入方法,把学生已有的旧知和即将学习的新知有效地联系起来,既能巩固已学知识,又能为新课作铺垫;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创设教学情境。这不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也符合认知建构理论,为课堂有效教学开了个好头。

二、内容——为名人创设展厅

教材内容来是对三位科学家的重要成就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价值作介绍。如果只是按照教材顺序平铺直叙地讲授,很难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内涵。所以,笔者设计了“为名人创设展厅”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化身为名人展厅的讲解员,引领学生一起参观名人展厅,在了解名人生平、故事、成就的同时,进一步探索那个政权分立、承上启下的时代。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教师首先设问:“同学们,我们马上就要步入名人展厅了,关于这三位名人,你们渴望了解一些什么呢?”学生纷纷回应:想知道他们有哪些成就?他们生活在什么时候?生活在那里?他们为什么会被称为名人?他们是怎样成功的?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为每个展厅安排了相同的介绍内容:名人小档案(包括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简介及职业)、入选名人的理由(主要介绍其成就)、走进名人(补充一些微观知识,使得人物全面丰满、知识具体充实,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科技成就)。期间着重介绍本课教学重点之一——祖冲之和圆周率,并借助PPT展示古人如何通过“割圆术”来获得圆周率的值。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则由学生仿照教师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由于事先设置的展厅内容是一样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担当小教师的角色。

为名人创设展厅体现了教学方法的革新,这不但密切了师生关系,增加了亲近感,而且能使学生从初一开始就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提高发现、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创造能力。师生角色的转换体现了新课标以生为本的理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意义建构历史知识与技能、体验学习过程与方法、内化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深化——借名人挖掘内涵

备课中,笔者就本课知识的深入挖掘预设了两个环节:①深入探究名人成功的原因,从而提炼出名人崇高的品质,让学生在思考、分析的过程中,激起向名人学习的情感。②充分利用三位名人的具体形象,联系前面所学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传承这一抽象概念,以有效突破“该时期文化在历史上起到承上启下作用”这一教学难点。

针对预设①,在名人展厅也有特意安排的相关内容,重点介绍祖冲之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他取得成功的原因。之后,在学生合作学习中,要求思考贾思勰、郦道元成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三位名人成功的共同之处:始终对自己研究的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具有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毅力;善于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等。通过预设①的活动,学生能在比较、总结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强化向名人学习的情感,提高综合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

针对预设②,开课就作铺垫,师生一起复习这一时期文化产生的背景,强调魏晋南北朝的文化是在国家分裂动乱、民族大融合的社会条件下发展的,是在胡人汉化和汉人胡化的进程中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社会动荡打破了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为创新思辨的科学思想萌发创造了条件。它继承了先秦、秦汉文化的辉煌,又为下一阶段隋唐文化盛世的发展积累基础,因此,呈现出“承上启下”的特点。之后,在详细学习本课内容后,借助名人所处的时代和他们的经历,再次回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承上启下”的内涵。引导学生总结出三位科学家的成就都是在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同时他们的成就又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从个体而言,同样呈现出“承上启下”的特点。

四、结尾——替名人做张名片

如果说精彩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的话,那么圆满的结尾则能让学生回味无穷。许多教师都采取让学生自主完成表格方式,包括人物名称、所处朝代、研究领域、成就、影响等方面。这种方式能清晰梳理知识点,使重点掌握得更扎实。然而,在“让学生回味无穷”上就略显不足。为此,笔者精心设计了“替名人做张名片”这一教学环节。

首先,教师设问:面对陌生人,你可用怎样的方式快速介绍自己?有学生会想到:递名片。于是教师提议:今天我们了解了三位科学名人,让我们为古人来制作一张名片吧!接下来,学生分组讨论名片的内容。此时,教师要及时点拨,控制课堂节奏。比如,一般名片都会有姓名、地址、职业、成就、联系方式等,然而对于三位古代名人而言,如何写他们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了。鉴于本环节是想达到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从而进行课堂小结的目的,所以,教师可启发学生:地址是一个地理位置的概念,但从历史时间来看可把地址替换成什么呢?学生稍作思考就会得出所处朝代的答案。至于联系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方便别人找到你,那么如今有哪些方法可找到这三位科学名人呢?学生想到了很多:历史书籍,名人故居,博物馆,网站搜索等。

该环节是教师教学智慧和创造性的表现,不但提高了教师的个人魅力,而且能有效地复习巩固课堂内容。而对于名片的设计还可让学生在名片色彩、布局等方面在课后加以完善。此外,在课外还可以“为名人找伙伴”为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结合本地的乡土历史,组织学生找一找历史上同一时期本地的一些名人,使得历史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方面更具有拓展性和创造性。

学生无意中的一句话,让笔者循着“名人”这一线索完成了多年来上好《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一课的心愿,这提示我们:教学资源无所不在,教学相长无时无刻。只要师生互相配合、合作互动就定能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共同成长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