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语在我国语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成语是一直被我国人们沿用的一种固定短语,结构简单却富含深意,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成语要比一般的词语含义更深刻和丰富,是多年语言发展总结出的固定短语,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过程中,成语的应用十分广泛,成语的语法功能和表现力都是普通词语难以企及的。在现代文学创作和社会交际中,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成语中具有大量的古代汉语的成分,主要体现在成语的构成、结构及意义上,分析和研究古代汉语在成语中的体现是探究成语发展脉络的关键。本文首先指出了古代汉语在成语构成中的重要体现,分析了成语对于古代汉语的沿袭和发展。
关键词:古代汉语;成语;语言体现
引言:成语是我国古代汉语的精华,是连接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桥梁,很多成语来自古代汉语中的典故,现代也产生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成语,在成语中古代汉语的特征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成语的形成与结构等方面。分析古代汉语在成语中的体现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成语的含义,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成语的积极性。成语是古代汉语流传到现代的活化石,对于研究古代文学和典故历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尊重和发展成语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因此,探究古代汉语在成语中的体现是十分必要的。
一、古代汉语在成语中的体现分析
(一)词类活用类的成语
古代汉语中的某些词语是可以灵活使用的,改变原有的词性和功能,充当其他词语,词类活用不单体现在古代汉语中,现代汉语中也十分常见,尤其在成语中十分明显。词类活用现象有很多,如名词作状语、名词和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使动用法等。
1、名词词类活用
1.1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讲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可以当做状语使用,例如我们商场见面,古代汉语中一般的名词都可以当做状语,这是十分普遍的,在成语使用中我们就可以看做是一类词类活用。
例如成语狼吞虎咽,指的是像虎和狼一样吃东西,其中名词狼或虎当做状语使用,可以译成“像……一样”,有一种比喻的意思。
1.2名词当做动词使用
例如成语不毛之地,指的是不生长草木植物的地方,意思指某个地方十分荒凉,这里的“毛”,指的是植物,这里用作动词,指的是生长草木。
1.3还有名词的意动用法,指的是将宾语归属于一定的范畴,例如成语鱼肉百姓,意思是将老百姓当做鱼和肉,任人宰割,比喻社会局势不佳,老百姓地位较低,且十分被动。
1.4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用用法主要是指宾语的代表的人和事物轉化为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使宾语发出一定的动作,例如成语“汗牛充栋”,“汗牛”指的是使牛出汗,“充栋”指的是将屋顶堆满,该成语指的是书籍特别多,这里的“汗”就是一种名词使动用法。
2、形容词词类活用
2.1形容词用作名词
例如成语“披坚执锐”,这里的“坚”指的是坚固的铠甲,“锐”是指锐利的兵器,披坚执锐指的是拿起武器,这里“坚”和“锐”就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2.2形容词当做动词使用
例如成语不白之冤,“白”就是形容词,不是白色的意思,指的是搞清楚,弄明白的意思,这个成语指的是难以得到洗刷的冤屈。
2.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成语不耻下问,指的是虚心向他人请教的学习态度,“耻”的意思是认为……可耻。
2.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例如成语赏心悦目,这里的“赏”是使心灵感到舒畅,“悦”是指使眼睛有良好的视觉感受。
3、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如成语惊天动地,意思是天地震惊,主要形容事件的声势较大。“惊”和“动”都是指使……震撼的意思。
(二)词语倒装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序是类似的,但也有一些句式和语序是比较特殊的,如倒装。
1、前置宾语
宾语前置是倒装中最明显的,将宾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前,从而强调宾语的作用,宾语前置还分为以下三种:
1.1疑问代词前置
例如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意思是皮都没有,毛附在什么上呢?指的是事物如果生存的基础,就难以存在。这里的“傅”是通假字,通“附”,正在应该放在后面,这里就是宾语前置。
1.2代词前置
代词前置一般用于否定句中,例如词语“不”、“未”等,例如成语时不我待,原本应该是“时不待我”,指的是时间不会等我们,意思要抓紧时间,抓住机会,“我待”就是宾语前置。代词“是”复指宾语前置。例如成语马首是瞻,意思是跟随某人指示行动,马首在这里就是宾语前置。
1.4介词宾语前置
例如“以”的宾语前置如成语一言以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话概括,以是用的意思,原本应该是“以一言蔽之”。
2、介宾短语后置
介宾短语一般用于动词、形容词前用作状语使用,例如成语“无济于事”或“于事无补”,对事件没有什么帮助,难以解决问题,“于事”指的是对事情,放到“无济”或“无补”前用作状语使用。
(三)省略结构
在汉语表达中,只要不影响意思的表达,很多词语是可以省略掉的,但前提是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保证不会引起歧义,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都有这样的特征。在古代汉语中的省略要比现代汉语常见,且有些省略是现代汉语没有的,对成语的省略分析如下:
1、介词的省略
在当代,我们使用语言时一般不省略介词,但在古代汉语的表达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是可以省略介词的,例如介词“于”等等,成语“运筹帷幄”就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在军帐中制定战略计划,“运筹”和“帷幄”省略了介词“于”。
2、介宾与动宾短语的省略
例如患难与共,意思是与别人患难与共,省略了介宾短语。还有动词宾语,如成语信以为真,认为某件事是真的,应该是“信之以之为真”。
二、成语对古代汉语的沿袭和发展
成语的结构是对古代汉语的一种沿袭和发展,主要结构分为并列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连动结构、助词结构等。
1、并列结构
并列结构的成语较多,例如成语流言蜚语、一心一意、单枪匹马等,这都是名词的并列组成的成语。还有动词性质的词语,轻歌曼舞、心平气和、剑拔弩张等。
2、偏正结构
主要利用定语和状语进行修饰,如成语近水楼台、世外桃源、庞然大物等。状语加宾语的成语有火中取栗、侃侃而谈等。
3、主谓结构
主谓结构也是成语中较为常见的,如遍体鳞伤、夜郎自大、文质彬彬等。
4、连动结构
连动结构是指两个动词词语组成的成语,一种是承接关系的成语,例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杀鸡取卵等。还有一种兼语结构成语,如令人生畏、请君入瓮等。
5、助词结构
助词结构也是古代汉语流传下来使用比较广泛的语言结构,在成语中体现也很明显,成语中句法功能十分丰富,其中涵盖了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
5.1“者”字结构。“者”字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虚词,但是起到辅助的作用,一般后面加上动词或形容词,用于指代人或是事物,在句子中起到名词的作用,例如成语始作俑者,意思是罪魁祸首,第一个行动的人。还有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等。
5.2“所”字结构。“所”字和“者”字一样起到辅助的作用,一般放在动词前,在句子中起到名词的作用,指代人或者是事物。例如成语闻所未闻、无所不为、前所未有等。
6、紧缩结构
紧缩结构是指词语之间的关系是选择、因果、对比等关系。例如成语欲盖弥彰、打草惊蛇、水落石出等。
结语:成语是我国古代汉语流传到现在经久不衰的语言文化载体,是现代汉语中带有古代汉语成分的语言形式,做好成语中古代汉语成分的研究有助于探究成语的发展历史,成語中的古代汉语元素不容忽视,一些句法及典故是我国文学与汉字史上的重点内容,在成语中探寻古代汉语的足迹是研究文字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徐四海.成语中的古代汉语因素浅探[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37- 40.
[3]曹千里.成语中的文言成分[J].高校教育研究,2008,4.
作者:郭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