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历史教学正文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

  • 投稿老猪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498次
  • 评分4
  • 79
  • 0

◆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 吕忠群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要提升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有效性,史料的选择是关键。在史料选择中要做到科学性、规范性、多样性,此外,还要做到两个“紧密结合”、两个“适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史料选择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80-02

近年来,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我们发现:现行各种版本的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存在一大特色,即在课文中增加、引用了大量的史料,主要包括文字与图片等多种形式。另外,纵观近几年全国各省市历史科目的考试试题,也增加了对历史史料运用及评价的考察。由此可见,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何真正发挥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性呢?我们认为,教学中史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确保和提升其有效性的前提。但古今中外的史料汗牛充栋,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选择史料呢?下面就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谈一些个人的思考。

一、史料的选择要做到科学性、规范性、多样性

1.科学性,就是要确保史料的真实性。历史史料是古人在社会实践中残留或保存下来的痕迹、文字或实物等,是对过去历史的记忆或者回忆,有正史与野史之分。正史是历代官方政府授权记载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科学性;而野史则是民间流传的,一般只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其真实性与科学性有待于史学专家去考证。在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喜欢从野史中收集一些轶闻趣事用于课堂教学,以达到取悦学生、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错误的。历史教学是一项科学性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因此,历史教学中的史料也一定要从正史中加以选择,未经考证的资料,即使再吸引学生,也不能随意引用,以防止虚假史料的出现,否则不仅会误导学生,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规范性,就是在对一篇完整的史料进行部分引用或节选时,所引用或节选的那部分内容一定要忠于原文,决不可断章取义或掐头去尾,否则就会产生一定的歧义或误导。因为史料中的任何一句话或一段话,只有放在整篇文档中加以思考,才能准确地把握其深刻意蕴,而一旦脱离了原文,换了语境,其内涵也许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在整篇文献资料中引用部分片段内容时,最好对史料的出处、文献的来源、作者等内容作完整性地注释和说明,让学生全面了解史料的各种信息,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史料传达的深刻含义,既很好地服务了教学,又体现了一种科学而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神。

3.多样性,就是确保史料在形式上是多样的。史料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它包括了历史文献、摘录、历史地图、统计资料、历史图片、艺术作品、民间传说、漫画插图、诗词歌赋等多种形式。在教学中,运用的史料绝大部分都是文字史料,文字史料虽然存在信息量大、运用最为广泛等优点,但与图片史料、视频、音频等史料相比,缺乏形象、直观、生动性。而作为高中学生来说,其认知能力正处于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的阶段,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往往是图片、视频、音频等史料。因此,在选择史料时,不能只局限于文字史料这一种,而要结合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与兴趣点,恰当地选择多种形式的史料,以便在运用时做到灵活多变,形式丰富多样,从而吸引学生,提升教学效果。

二、史料的选择要做到两个“紧密结合”

史料的选择要做到两个“紧密结合”,具体说来,就是:第一要紧密结合教学的重难点,第二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具体如下:

1.史料的选择要紧密结合教学的重难点。所谓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对其不甚理解,或理解有困难的知识点,而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教师难以讲清楚、讲透彻的知识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就需要借助史料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而非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就不需要一一运用史料。对此,教师在选择史料时,一定要做足功课,专研教材和教学大纲,对教材的课程标准以及重难点等有清晰的认识。

2.史料的选择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生作为历史教学的教育对象,也是历史教学的参与者,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及反应直接决定了历史教学的成效。因此,为了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历史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状况,弄清楚他们的兴趣点、认知水平及能力等。每个年级及班级的学生,其兴趣点、认知水平及能力等皆有差别,那么,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在史料的形式、难易度、数量、长度等方面作出恰当地选择。如前文所言,高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学习历史的起步阶段,感性认知较多,那么,在史料的选择时,就应多选择一些图片、视频、音频等类型的史料,史料的难度、数量等要适当降低。对于高二年级的学生,其理性认知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认知水平有了一定提升,那么,在教学中可适当增加文字、图表等这些侧重于分析、理解、评判的史料。总之,史料的选择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收到效果。

三、史料的选择要做到两个“适度”

史料的选择要做到两个“适度”,具体说来,也就是:第一,史料的数量要适度;第二,史料的难度要适度。具体如下:

1.史料的数量要适度。为了活跃历史课堂教学,运用一定数量的史料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教师在史料的数量上要把握适度原则,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史料过多,就会泛滥成灾,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紧迫,课时不够,教师完成不了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也因史料过多,分散了注意力,难以分清重难点。或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匆匆了事,对史料的解读及引导不到位,就会导致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学习的兴趣也会降低。总之,以上情况的出现使得教师和学生围绕史料转,为史料所累,这就本末倒置了。史料过少,难以讲清楚重难点,学生不理解,也难以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2.史料的难度要适度。教材中使用的史料是编者认真筛选出来的,与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能力相匹配,而教师还需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的史料。那么,在此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把握史料的难易度:过难的史料,增加了学生阅读和理解的难度,对教学不利;过易的史料难以激发学生探究与思考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一般说来,难度较大的史料主要有这两种表现:一是史料内容过多,长度过长,这样的史料很难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面、准确地把握史料反映出的信息,也就难以深入理解史料;二是史料来源于原著。史料从其来源来说,大致可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一手史料一般都是史学专家自己编著的史学原著;二手史料是在史学原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再次研究、思考或解读而完成的著作。一般来说,对史学原著的阅读要更加困难些,因此,教师在史料选择时,要注意史料的长度适宜。另外,在引用适量的原著经典的史料时,还可适当增加一些二手史料作为补充,以便学生理解。

当然,为了适当降低史料的难度,教师还可以自己动手,在保持史学原著原意不变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编辑和改写,将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摘选出来,这样就可以缩短其长度。另一种做法就是将晦涩难懂的史学原著文字转变成形象生动、简单明了的文字,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总之,以上做法的目的是便于学生更好地阅读、提取材料信息, 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史料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如何选择好、运用好史料,提高其实效性,也必将成为需要每一位历史教师恒久研究的课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姜爱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史料运用原则探究——以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单元的教学实践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4,(6).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