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石油矿藏正文

我工业节能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 投稿沧海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938次
  • 评分4
  • 61
  • 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周宏春

新型工业化、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工业绿色化,是工业领域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虽然角度不同,但对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的要求一致:必须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要求。节能减排是工业绿色化的重中之重,资源综合利用可以收到提高资源能源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之效,也是工信部近年来大力推进的工作。

工业节能,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是要顺应国内外发展潮流,发挥信息化对工业节能的促进作用,国内外“一盘棋”平衡商品供求关系。政府应抓宏观,进行顶层设计,创造企业主动节能的外部环境。小处着手,是要将工业绿色化的理念落地,部门管理有抓手、接地气,企业工作有重点,劲往一处使,尽早实现工业绿色化。

工业节能,人尽皆知其极为重要采用的思路不同、技巧不同、设备不同,均欲收到污染物减排之效果。是故,工业节能减排是一个流行语。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强度比国外高约两倍,工业增加值占GDP不足40%却消耗近70%的能源,工业节能大有可为。提高工业能效有助于工业绿色化的实现,工业绿色化覆盖资源、环境两方面:一是资源能源效率高。资源、能源是发展工业的关键要素,在一个地区的起步阶段更是如此。只有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才能实现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脱钩”。资源综合利用,稀缺资源代用、余热余压利用及节能、节水、节材和节约一切资源,均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重要途径。

二是环境友好污染代价少。要减少工业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形成良性循环。从企业层面看,这就要求开展清洁生产,生产环境无害产品,削减或替代环境有害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降低工业活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风险,这也是环境友好的本质要求。

广义的工业绿色化或新型工业化,需要更多的导向和评价考核指标,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工业结构。工业结构或行业结构与一国或一地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生产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资源投入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均比初级产品小,还需要人才、技术、资本等更多的生产要素投入。因此,结构升级是工业发展过程和方向。调整工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土地、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约束,是结构调整的必要措施。

二是创新驱动。工业革命由技术革命驱动:蒸汽机的发明带来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化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则需要信息化的助推。换言之,“互联网+”对于我国工业绿色化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原料供应、仓储、运输路线优化、技术升级等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来优化配置,达到整体上提高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三是3个效益统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是工业绿色化的重要目标。工业绿色化,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企业要能营利,地方能有财政收入,这也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且要追求社会效益,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这也是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要求。

工业绿色化,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以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协调发展为目标,以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节能减排为着力点,创新理念和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优化配置资源,强化指标导向、服务支撑,加强检查、评估与考核,形成工业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形成企业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使工业节能减排迈上更高水平的新台阶。

利用“互联网+”优化配置节能减排资源

从国家层面看,利用物联网、专业化互联网等工具和平台,促进商品供需衔接、原材料仓储和运输路线的优化、产业和产品的技术改造升级等,这也是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的广义工业节能减排措施。

系统优化,对我国工业节能十分必要,也是解决我国普遍存在的企业效率高整个社会效率低的重要措施。从实际出发,我国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系统优化的客观要求,节能服务公司、互联网运营公司等在这方面已有大量实践。

——商品供需平衡。商品供不应求或严重过剩,均是资源、能源的极大浪费,也会增加环境保护的压力。从微观层面看,节能服务企业通过优化原料供应和用料平衡,起到了减少仓储、降低运输成本和积压资金的作用。从宏观层面看,开展商品供需平衡预测,有助于降低产品供需失衡对价格的冲击。加强行业间的产业链管理,也是广义的节能减排。

——运输路线优化。随着我国河道、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设施的发展,许多商品运输的最佳路线发生了变化。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优化交通运输路径,不仅可以节省我国稀缺的油品,还可以减少无效运输。一些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衔接供需双方信息的基础上,还可以开展“门-门”运输以及逆向物流,以收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优化生产过程。工艺、技术、设备和生产过程不科学,会消耗更多能源。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过程工业,均存在通过过程优化实现节能减排的潜力。规模不经济、分散的供热锅炉、窑炉等,均可以通过优化配置和集中供热来提高能源效率。国内的一些节能服务公司通过过程寻优、系统寻优等技术集成,借助于互联网平台进行智能化远程管理,实现3%到10%的节能成效,应加以推广。

——建设能源中心、全国工业节能监测平台。工信部和钢铁工业协会在大力推进钢铁企业建设能源中心。实践证明,钢铁企业因此可以节能1%到3%,推动全国工业节能监测系统联网,按月自动采集工业能耗数据,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可以促进全国工业节能减排。这说明通过系统优化,工业节能减排潜力可以变成现实。

减少生产或转换过程可以节能减排,因为每一个过程均要消耗能源、排放废弃物。调研中了解到,将脱硫、脱硝设施分开建设,将增加一个多百分点的厂内能源消耗,这对发电企业而言是数千万的支出,还不算一次性投入。将节能减排设施建成一个系统(一体化),在技术上已经实现,应加大推广力度。促进产业共生耦合,建设能源化工多联产系统,也可以收到一举多得之效。

工业节能减排,需要从能源转换、终端消费等细节入手,从减少浪费入手。细节决定成败。实施电机、锅炉、内燃机等能效提升计划,提高终端用能设备能效水平;围绕焦化、煤化工、工业炉窑和工业锅炉等,实施节能技术改造计划;推广应用电磁转换、变频调速等具有革命性的节能减排技术,以加快工业绿色化进程。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可以从源头和生产过程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大力推广热电联产、能源梯级利用,高温热能用于发电,中温用于驱动热泵和制冷,低温用于生活热水。钢铁工业以长流程替代短流程,可以收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我国的废钢用量占比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这是由发展阶段或人均用钢积累量不足决定的。我国在钢铁、有色、电力等重点行业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在企业、园区和区域层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应不断总结经验和推广,提高工业绿色化水平。

建立形成工业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作用,建立完善的工业绿色化制度。加强工业节能、节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法规建设,使工业绿色化迈上法制化轨道;完善重点产品能效标准,实施“领跑者”制度,努力降低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利用价格机制,推进工业余热余压发电上网、阶梯电价水价等政策的实施;完善合同能源管理、自愿协议等市场新机制,发挥第三方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积极作用;创新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金进入节能减排领域;探索建立工业绿色发展统计评价和考核体系,引导工业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