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论文格式模板论文答辩正文

如何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中的主角儿

  • 投稿克里
  • 更新时间2017-08-04
  • 阅读量313次
  • 评分4
  • 79
  • 0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课堂中如果只有教师的讲授,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那么,就算教师讲得再生动,整个课堂也会显得枯燥无味。因为教师正上演的是一部独角戏,而戏的主角儿——学生,却无法融入到角色当中,整出戏也因此失去了它的精彩性和艺术性。那么,如何让学生融入到戏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角儿作用呢?

1 巧用方法,让语文课堂充满童趣

语文教育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师生的对话、活动、交流中进入真情交融的境界。教师可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几种辅助性教学方法入手,把童真童趣融入课堂,使语文教学富有诱惑力,促使学生好学、乐学,把学习语文当成一种享受。

1.1 听唱结合,营造轻松氛围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恰当地运用音乐,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有时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适当配上音乐,使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的情感融为一体,效果极佳。如《桂林山水》这篇描写祖国河山壮美的散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漓江的美景,教师可先用幻灯显示出课文的插图,然后插入导语:“漓江的水真美啊!让老师和大家一起坐上小船,轻轻地摇荡在漓江之上,尽情地饱览桂林的山水吧!”接着放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师以导游者的身份范读课文。此时学生的视觉感受是秀丽的山水图画,听觉感受是优美的音乐和入情的范读。此时,他们已完全陶醉于漓江秀美景色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或插放乐曲、歌曲,或学生演唱,或教师弹奏,或师生齐唱,或配乐范读,学生学习,如同欣赏音乐一样轻松愉快,学生自然乐学。

1.2 读画相融,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扬长避短,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读读课文,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画下来,是发展儿童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一条捷径。在语言文字训练中适时地运用画画这种方法,化枯燥无味的说教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登鹳雀楼》这首古诗时,在学生理解诗意之后,要求让他们运用手中的彩笔,将诗中所描绘的美景画下来。很快,桔红色的落日,连绵起伏的群山,奔腾咆哮的黄河水,四檐飞挑的鹳雀楼等等景物便跃然纸上。教师再把学生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根据诗意议议、评评、比比,看谁画得好。这样孩子在浓浓的乐趣中主动地求知,读懂了诗句,了解了诗人赞美祖国壮丽的山河和积极向上的情感。

1.3 说演互辅,快乐转换角色

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自我表现。遵循儿童这一特点,让他们表演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可以迸发出儿童智慧的火花,打开思维之门,快乐地参与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贴近生活实际。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如果通过课堂表演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感情,有时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表演能够促进儿童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愉快地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去。课堂表演又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小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能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如在学习《东郭先生和狼》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再加上生动的对话和精彩的表演,东郭先生和狼这两个鲜明的艺术形象就生动地再现出来,文章揭示的道理不言而喻。

2 增强互动,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已经不再是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际了,它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因此,我们在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广泛交流实现互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1 生本互动——主动探索,成为主流

生本互动是指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的。真正的互动,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得、多角度得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文本是语言符号的堆积,如果单纯的依靠学生自己是无法体会出文本中的意境的。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并对一些情境优化、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并将他们引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乐趣,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西湖》一文用优美而带韵味的语言,叙述了西湖的秀丽多姿。虽然文本中有许多适合学生体验的文本情境,如文字情境、多媒体情境等都能将学生带入到文本所描述的画面当中。所以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手段,将它组成了一个整体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索。我首先以录象导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又以当小导游、小讲解员的方式,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交流。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获得亲身体验,给他们留下了宽阔的想象余地,使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到文本描写的广远意境之中。对文本的理解,不仅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有自身情感的体验,而且由表及里对文本内在内容也有了很深的体会。学生刚从情境中走出,便提出了很有创造性的问题,而且,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也是那么富有创造性,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创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也得到了体现。

2.2 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尽情交流

语文教学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主体与群众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语文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行为,感知、理解、顿悟,无不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教师要唤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建立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分组学习交流中,教师可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民主、平等的思考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进行多向思维。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与发散性,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我就安排了足够的学生议一议,比一比,演一演,说一说,如让学生自学第二次与第一次比,第三次与第二次比,你发现狼和小羊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猜一猜为什么狼不想再争辩了?对于这些问题,都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或小组合作,或个人自学,同时又将全班讨论与教师点拨有机结合。这可是靠老师的一味讲解永远也得不来的。

2.3 师生互动——民主平等,乐于交流

虽然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不能忽视,就像一个内容极为感人的剧本,如果将它拍摄成电影或电视的不是具有精湛技艺的导演,那么拍成之后也很难叫人拍案叫好。所以,要想在语文课演堂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角儿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会设疑问难,例如:我在一堂阅读教学课中,想让学生主动站起来诵读,起初,全班鸦雀无声,我知道,他们没勇气,怕读得不好,老师和别的同学会笑话,谁都把头低得极低,在乡镇学校,这种现象是时有发生的,但我想,这种沉默不被打断的话,他们的语文素养是很难提高的,于是说:“大家都很害羞,这很正常,符合你们的年龄特点,但老师相信大家都不愿因这‘害羞’而错过了培养自己各种能力的好机会,在座的都喜欢看电视、听广播吧?当看到节目主持人说着流畅动听的普通话时那种自信的神情,听到广播里播音员那流利、抑扬顿挫的话语时,你们心中是不是充满了羡慕和佩服?如果自己也和他们一样,那有多好呀!其实,能让大家这么爱慕,他们背后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曾克服过很多的困难,他们面对的是全国的观众或听众,而你们面对的只有全班几十个同学,大家想想,谁需要更多的勇气呢?”经过一番引导,好多同学都主动地把手举起来,而且在诵读时融入自己的自信与能力,成功地走出了“害羞”这一步,整个课堂的沉默的气氛转变为比赛式的、展示自我的活跃的舞台。可见,要让学生从“不说”到“敢说”到“愿说”到“善说”,教师的引导起到极其关键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总之,要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中主角儿,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充满激情,具有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及善于引导的技能。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得好,“人活在树木和小溪之间,活在劳动和精神的自由之中,活在诗歌和艺术的边缘,活在尊严和热爱的生活之中,定然会活得更舒服些”。所以,我们要营造一汪沐浴心灵的文化深潭,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语文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不断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净化自己,真正地让学生在语文课堂这个舞台上的交流与互动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