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物理教学正文

重视师生交往,提高课堂效益

  • 投稿Smar
  • 更新时间2015-09-04
  • 阅读量1110次
  • 评分4
  • 60
  • 0

文/蔡 伟 唐 杨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个人际关系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理智、情感、行为诸方面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取决于有效的交往。“教”与“学”在课堂上是通过人际交往才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交往,并在交往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因此,改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交往对课堂教学活动效益影响极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师生交往;课堂效益

师生交往,是教育过程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师生之间的关系与交往状态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效益。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是教师按照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方向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质,对学生全面施加影响的一种教育过程。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过程中不断积累文化科学知识及社会经验,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修正和提高自我认识,逐步使自己符合教师的期望与要求。剖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从师生交往的方向维度、方式、时空频度上作一探讨,以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改变师生交往的方向维度,实现由单向单维向多向多维交往的转变

一般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主要是教师单方面作用于学生群体或个体;教师利用课堂这一子系统实行对学生的社会控制。教师的思想、行为、人格,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左右着学生的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课堂“法典”。从认知角度看,课堂教学过程有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它包含有两个认识主体和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的认识客体。其中,师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互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课堂教学中,认识的客体不但有理论形态的教材和物理形态的教学环境,还有灵活多变的教法、学法;这一过程不仅要解决师生对教材、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的认识问题,还要解决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互为认识主体、又互为认识客体的相互认识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是双向的。此外,还有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因为课堂中的学生群体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但又不是其成员的算术总和,而是个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个体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交往联系,使个体得到满足或焦虑,而这种满足或焦虑又会影响和作用于与之交往的另一个体,使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当然,课堂中的学生个体也不可能游离于学生群体之外,自觉不自觉地与其他群体发生交往,找到自己相应的地位并得到自我实现,而群体也认可这个角色的位置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二、改善师生交往的方式,实现由专制型、放任型向民主型的转变

一个教学班级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课堂,是社会的缩影。根据张德秀《教育心理研究》的分类,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方式大致有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三种。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怀特和李比特曾从不同角度对这三种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权威领导下的师生交往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最高,但表现出过分的紧张、敌意和侵犯性等消极情绪。在民主式领导下的师生交往中,其情感表现最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和谐。学习效率虽不及权威式那么高,却比放任式效果好。放任式领导下的师生交往,无论是学习成果还是情感方面都不理想。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中,师生才会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

三、改善师生交往的时空频度,实现由部分向全体的转变

师生关系与师生接触的时间、空间、频度相关联。一般说来,空间距离越小,接触越频繁,则越易相互吸引。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空间形态大多仍为传统的“秧田型”。教师处于明显的报告位置,学生个体的位置则整齐地向着讲台随机排列。师生的空间距离远近不一,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也由于空间位置的界定被局限于很小的范围之内。对此,可借鉴洋思中学的课堂分组,根据需要互补因素进行组合,以2—4人为基本单位,灵活分合。

此外,教师还应通过增加与学生交往的频度来提高知识传授、技能培养、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洛费和古德的研究,教师与学习好的学生交往的时间约为差生的两倍,中等生得到的交往机会最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主动增加与中等生、差生的交往频度。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过:教育正像其他的社会过程一样,它的成效依靠交往。因此,一个明智的教师,应着力改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状态,共同营造一个全体参与、全面参与、民主和谐、多维交互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位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熊开明.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的展开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张惠梅.中学师生沟通问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李成群.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情况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