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它既是学生们害怕撰写的,同时又是很多老师比较头疼的一个话题之一,所以作文教学也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而对于这方面的专业老师来说,更是会通过撰写作文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学术交流的,本论文分类为基础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作文教学论文范文供参考。
第1篇:作文教学探索与实践
魏爱萍(河南省许昌市南关村小学河南许昌46100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训练的有效方式,但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最怕的就是作文这一块,我从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十几年,对此深有感触。众多语文老师也深有同感:书写差、字数不够、条理不清……这是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学生何以对作文“咬烂笔头,无从入手”?答案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难”。难字背后隐含着一系列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学生写作水平每况愈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什么消失?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是否合理?要改变学生写作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所以,多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作文教学,力争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能力。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1.结合学生个性,营造作文氛围
学生性格的差异表现在他们对现实的态度和意志的某一个别特征上,由于个性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形成过程和表现上也显示出个别差异。以上各种差异在学生作文中都会有种种表现。
作文命题有时与学生的积累不一致、与学生的兴趣不一致、与学生的思路不一样。这样,学生的信息被深锁在大脑里,作文时就会无从着手。其实,作文命题不在乎“大”与“小”,而在于能否给学生发挥真情实感的空间,能否给学生提供“我手写我口”、“我手说我情”的题目才是关键。为此,所教每届学生的第一次作文,我都提倡让学生自己命题作文,给学生命题的自由。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写作的东西也是学生真正关心的。这样学生的作文贴近生活,贴近他们的思想实际,并保证学生写作的自主性,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由于自由命题的作文写的是他们想要说的话,所以不会增加他们的负担。这样,他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对于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一些事以及和教材中所固有思想形成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认识,懂得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理解社会现象和知识,打破了思维的定势,积累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材料,“灵感”来了,写作动机就会产生,作文所表现出来的就会是自己在实践中所获得的新的看法和思想。
2.重视作文评语,提高学生作文兴趣
作文评语作为对学生的一种评价认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写作文评语也要讲究艺术性,在面对某一篇作文时,不能把它看成是一篇单纯的文章,而应该把它当做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丰富情感的“人”。事实上书面的文字就是学生心灵的外在表现,透过文字可以洞察学生的所思所感。因此评语不是简单的几句评价,而应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的对话。评语应该: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指责。这样才能使学生从评语中求得真知,获取信心,产生兴趣,找到动力。有些评语可首先请家长写,然后老师写,最后由学生自己评,在作文课上和课余时间让学生传阅。一篇小文章,有那么多人过目,常常能刺激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断产生佳作。有许多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老师,请您在百忙之中给我写上几句评语,哪怕只言片语。”有位叫丽娟的学生还写了一篇有关老师评语的小文章,读后我颇感欣慰。可见,不可忽视作文评语,要正确使用自己的评语促进作文教学。
3.立根听说读写,练就作文硬功
听、说、读、写与作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社会现代化形势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训练学生听的过程,不仅可以增强注意力、辩音力、理解力、记忆力和组合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加敏捷。训练说的过程,不仅培养学生思维表达能力,还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是进入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前提环节。而阅读是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重要途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写起文章来才能文思泉涌。可见,习作处处与听说读紧密相联。
我每教一个班的语文课,总是在看了学生的第一次作文后,都会给自己订一个目标,即本学年作文教学达到什么程度。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从听说读写做起,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我说我写;三分钟演讲;读书经验交流会;诗歌朗诵会等。让学生感到语文课不是单纯的背诵与做题,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既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又为写作积累了素材。我让学生写日记,周记,摘抄好词佳句,这些课余写作,我都不给学生规定形式,而是不拘一格,说想说的话,写想写的事。这样,学生的课余作文达到了一种自由的状态,心理上轻松愉快,动起笔来不再是乏味的叙述和空洞无物的议论,而是一吐为快的爽朗。
为了验证听说读对学生写作的促进作用,我拿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做实验。我不作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后写出读后感。学生自读自悟后,给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学生的发言真是异彩纷呈。让我感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如此透彻,读后感悟语言是如此优美、如此深刻。学生对文章题目的拟定更是别出心裁:《品读背影》《我父亲的背影》《我见到了现实中的背影》《如山的背影》等。这一切无不得益于平时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练就了学生的硬功。
总之,作文教学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认识能力相统一的综合训练。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第2篇:初中作文教学策略浅析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明阳第二初级中学(530000)梁海英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比较难啃的骨头,如何让初中学生在初中三年内爱上写作,并在考场中拿到理想的作文分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文章经过分析,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不断学习是夯实写作基础的关键,积累是作文提分的法宝。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策略
相信所有语文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在语文教学的所有内容中,作文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写作,可到了初中,教师却发现,学生的文章怎么就看不出什么亮点呢?在给学生的作文打分的时候,教师总会因为文中的这个或那个问题,打不了高分。
如何让初中学生的作文获得理想的高分呢?笔者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积累了可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些小方法,在此略谈一二。
一、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曾经说过:“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从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一)设好第一次作文题
应该从激趣的角度给学生布设初中阶段的第一个作文题。如“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忘不了那一次经历”等。接着让学生选其中的一个题目进行口头作文,再引导学生把口头作文整理到作文本中。第一次作文,先不着急给学生规定写作的条条框框,只抓住“写出事”这一点。教师评分的时候,定的标准也只停留在“有事”上,只要能写出具体的事,都给予认可。
(二)做好第一次作文讲评
第一次作文讲评,不须面面俱到,但要尽量把每一个学生的优点都展现出来,特别要在他们所写的“事”上下功夫,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对写作充满信心。与此同时,还要含蓄地点出作文中的不足。这里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写评语时一定要多用肯定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细化每一次作文要求
每布置一次作文任务之前,教师需要细化写作要求,所定的点要小,如使用外貌描写或动作描写等。每次评改作文,教师应重点关注自己之前提出的要求学生是否做到了,其他的可以先忽略(错别字除外)。值得一提的是,新课标对初中写作有这么一个要求:“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修改习作,最终得出一篇优秀的作文。
二、不断学习是夯实写作基础的关键
鲁迅曾经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生活对积累写作素材很有帮助。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系统(耳、鼻、口、手、脑等)细心观察、体验、反思生活,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累到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时一定要做到准确、全面、精细,确保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一)端正学习态度
孔子读书,“韦编三绝”;宋濂拜师,“尝趋百里”;杨时求学,“程门立雪”……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都证明了端正学习态度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把这些具有激励性的例子分享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了解,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就无法让自己的学习之舟乘风破浪。学生只有领略到了乘风破浪的快乐,欣赏到了乘风破浪过程中的美丽风景,才会有提笔写作的冲动。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总以某种固定的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习惯。写作是一个体验与创新的过程,没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做基奠,没有独特的生活感悟做支撑,是写不出有深度的作文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并告诉学生,凡是能增长他们知识阅历的书都可以读。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读他们感兴趣的书,再慢慢拓大涉猎面。读着读着,学生的眼界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就会有种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身边的人探讨的冲动,于是动笔变成了必然,这样他们的写作能力必能得到稳步提升。
(三)掌握恰当的写作方法,形成写作风格
我们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就在不断地学习。在写作中,学生要使用恰当的写作方法,才能获得理想的分数。因此,教师要给学生传授写作方法,让学生不仅能正确认识写作方法,还能熟练使用。对于写作风格的培养,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按照学段写作要求进行写作,其次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充分发挥个性,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要关注写作上有新意的学生,从正面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
(四)学会反思
反思,即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写作是反思的过程,反思是写作的理由。学会反思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法宝。在生活中,学生随时可以进行反思,随时可以激发写作的灵感,关键在于教师要做好引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从而发现被自己忽略的深情或深意;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那些生活中不合常理的事情,让学生能从中获得启示。此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反思人与自然应该如何和谐相处等。
三、积累是作文提分的基石
这里所说的积累包括积累素材、积累技巧两部分。
(一)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写作,学生仅有兴趣是不够的,他们还要注重素材的积累,否则等到提笔时,也只能是束手无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这样一条:“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那么,要如何高效地收集素材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细心观察,积累素材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协同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与学生间的相互沟通的渠道,使信息传达与共享能够更加便捷迅速。教师可以通过QQ、MSN、微信等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而实现思政教育的零距离互动。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角色,加强学习,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及学识引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网络与学生具有平等的地位,在网络中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把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博客、QQ等进行情感倾诉、释放心情。管理者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群发实现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提醒和告知。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可设置一个“课前故事分享”环节,利用课前五分钟,轮流让学生分享自己每天的见闻,并谈谈自己的感悟。这样有利于丰富素材的积累。
2.博览群书,汲取养料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要坚持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不断地汲取文化精髓,积累好词佳句,充实自己,为写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3.勤记勤练,积累经验
常听人说:“熟能生巧。”“每日一记,每周一省,每月一结”是笔者坚持使用的写作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练笔的习惯,让他们把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记录下来。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而且可以让学生迅速地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深化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的理解。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素材丰富了,他们表达感情的能力也提高了。
(二)积累技巧
到底要积累怎样的技巧呢?
1.积累归纳素材的技巧
积累素材的途径已经有了,那如何把收集到的素材好好地保存,随需随取呢?笔者认为比较好的方法是归类法。从七年级第一节语文课开始,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准备好几本作文素材记录本,分别记录关于亲情、友情、师生情、保护环境等的素材。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平时做好相应的积累,也要对学生的这些记录本进行定期检查,并设置一些分享活动,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素材积累得多,记录得清楚,学生便能在写作过程中信手拈来,“下笔如有神”。
2.积累描写的技巧
教师虽然可以给学生教授很多的描写技巧,但如果学生不注意把这些描写技巧进行统一的归纳整理,便有可能出现“水过鸭背”的现象。学生要积累描写的技巧。如描写外貌时,要抓住特征、多用修辞等;描写动作时,要抓住动作的细节并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等。这些基础的技巧把握好了,学生在写作时才能有所创新。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好一本笔记本,专门用来记录写作技巧。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积累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作文的条理性出来了,作文的分数自然就会有所提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更是难点。要想在初中三年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一定要有“三年备考”的理念,从七年级开始,就让学生对写作“爱在心头”并“有法可依”,这样学生才能“写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