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作文教学正文

还作文教学“真实的空间”

  • 投稿菜鸟
  • 更新时间2016-02-23
  • 阅读量815次
  • 评分4
  • 52
  • 0
 我们都知道,作文要写出真实的人和事、真实的心情、真实的感受,才能给人以真实感,才更具感染力。但反观当前的写作现实,似乎离真实渐行渐远:作文少有真实感受的表达,缺少真实思想的支撑,没有真情实感的宣泄。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对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写真实的作文进行探索。下面,就结合笔者的一点思考和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观念真实——前提 
  我们现在很多的写作都是老师定框框:构思要精巧,立意要崇高,语言要华美,结构要经典。学生为了得到高分不得不丢掉真实而走上迎合他人心理的歧途,导致学生作文不讲真话,假话、空话、大话、套话连篇,人文价值、人文底蕴流失。作文教学也过分重视作文知识的传播,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情感的培养,使作文教学几乎沦为只重形式忽视内容的纯技术教学。观念不变,真实难行!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这是最基本的作文观。作文教学的首要的任务是教师转变观念,树立“作文即我”的大作文观,改变以形式为中心的训练体系,建立以内容为中心的训练模式。写作教学就应贴近学生实际,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还学生以真诚,还作文以真实,是每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训练真实——保证 
  (一)出题要“真”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现在很多的作文题目都已预设好了主题和道理,写作文首先要考虑的不是真情实感,而是跟出题者阅卷者打心理战。殊不知作文题目应该就像一座桥梁,为出题者与应试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双方在题目所规定的范围可以展开平等的对话,不应有单一的道德指向性和规定性。如“平常的一天”这样的命题才符合“以人为本”的说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独特认识独特感受的平台。我们的题目应关注火热的生活,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写出真实的作文,可以把社会热点拿来讨论,把媒体观点拿来分析。 
  (二)训练要“真” 
  大量的写作实践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一定量的实践,效果会打折扣,每周要保证一次练笔机会,当然量有时要靠学生自己增加,因而鼓励课外多写,多练笔。例如,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片段训练,进行仿写等语言感染力训练,或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的描写训练,甚至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等训练。实践证明,读中学写,读中悟写,确实是实现作文写真实的有效方法。 
  三、阅读真实——根基 
  (一)做好课内阅读 
  学生的真实写作能力还可从语文教材中获得,因为语文教材汇聚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章精华,这些经典文章历经岁月长河的“大浪淘沙”,留下来的这些名篇自然是融多种美于一体的精神世界。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它饱含了作家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了作家心血和生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感知文章的情感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作品内涵的准确把握与充分地理解,能够带领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并体验到作者创作时的那种激情。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激起学生的写作冲动——热情。 
  (二)拓展课外阅读 
  从很多写作尖子生的身上我们了解到,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前人也有很多经验之谈:像人们熟知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欧阳修的“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冰心也说“读别人的文章,写自己的文章”。可见,大量的阅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好的文章除了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来进行感悟,还要通过摘记记录的方式进行内化。 
  教学实践表明,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或手段,只有内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才有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当作文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生活,让写作成为学生表达自我、诉说情感的内在需要,学生才能写出真实的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真实地反映生活,真实地抒发情感,还作文教学“真实的空间”。 
  ★作者单位:山东即墨市萃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