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作文教学正文

优化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业设计的探究与实践

  • 投稿无哀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65次
  • 评分4
  • 68
  • 0

谢艳芳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关键,“意”犹如一军之帅,是灵魂,立意决定着文章的质量。近几年高考对新材料作文的要求逐步提高,在原来的“多角度立意”要求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主要看选择角度”,凸显了材料角度选择的层级性,突出了材料角度选择在审题中的重要性。

然而,长期以来,教学大纲和教材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偏理想化,不切学生实际,缺少序列的课时安排。另一方面,学生深受前几年文化性散文的影响,文体意识淡薄,在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上遇到了“拦路虎”。面对作文题中的材料,有的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找不到切入点;有的学生思维单一,未能多角度思考问题,评价是非的能力较低,甚至于“以谬为正”,产生错误的观点;有的学生脱离材料,凭空臆想,离题偏题时有发生,材料作文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现象。

鉴于此,优化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优化作业设计”,就是要认真研究学生作业规律,摒弃“题海战术”,通过严格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方法,来实现既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笔者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序列作业设计,以建构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力争做到“五遵循、五注重”,使之达到设计的最优化。

一、遵循针对性原则,注重有的放矢

在选用作文题的材料时,从教学目的要求出发,突出教学重难点,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水平等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和命题内容两方面去考虑,从而精心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业。从优化角度入手,把作文题中的材料划分为独立型与关系型两大类。独立型材料以叙事类(社会现象)、寓言故事对话类、名言警句、诗歌、漫画这几类为主;关系型材料分为并列关系、对立统一等关系材料。将每一类别的材料设计为课堂审题训练与同类拓展作业。课堂上让学生对材料进行讨论交流,产生思维的碰撞。老师则及时了解学生对材料解读的情况,给以必要的指导。特别是针对学生思维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引导和纠偏,帮助学生少走弯路,使设计的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收到最好的效果。如:独立型叙事类材料审题立意作业

【材料】“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选用以上材料为课堂审题训练,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只是从男孩的角度想到“坚持自我(适合自己)”,虽符合题意,但并没有整体把握材料,未能多角度审题立意,思维较单一。从材料的整体含义来看,应是“他人和外界的看法是不可忽视的”,这样材料的思维辨证才能体现出来。父亲的话在材料中所起的作用辅助了这一思辨性的成立。最佳立意应为: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

针对学生思维的欠缺,设计同类拓展作业,使学生学会整体把握材料。

【材料】(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立意。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确定立意。

学生可以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立意:

从漆工的角度,可以谈责任心、良知、善良、与人为善、敬业等。

从船主的角度,可以谈要懂得感恩,要建立健全对好人好事、见义勇为者进行保护、奖励、表彰等机制,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导向,让好人不吃亏,让好人有好报,让好人有尊严。

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学生会发现,材料要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些,而是不管从船工还是船主都要有“防患意识”,较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材料。

二、遵循渐进性原则,注重由浅入深

优化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业设计,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活动规律,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顺序,螺旋式上升。如:

设计独立型材料审题立意作业,可以由简单的叙事类——寓言、故事、对话类——社会现象类——比喻类——诗歌类——漫画类材料。

设计并列型材料审题立意作业,可以由性质相近材料和性质相反的两类材料构成。

审题立意思维训练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面对独立型材料,学生先有对材料具体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学会关注材料中的对象(单个或多个)、关键句子(议论语句)、材料的感情倾向,或多角度思考,或抓关键词句,或由果溯因,灵活变换思维方式。面对并列型材料,或学会取其共同点,挖掘角色表面做法背后的思想根源,联系现实,确定立意;或弄清两者不同点,锁定自己立意的方向,分析“正方”行为现象背后的思想根源。

用来作为审题立意训练的每一则材料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关联。学生从这些审题立意训练中,逐步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如此优化作业,凸显了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常式到变式的特点,不断的经过由材料阅读到思维的训练,激活学生阅读材料的视觉与心智,激活学生思维。这样的作业设计,较容易实现由单一到辩证的思维培养。

三、遵循适量性原则,注重减负增效

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美国哈里斯?库伯曾做关于作业最适宜量问题的研究,他依据9项关于学生的作业时间量与其成绩的相关研究,画出一张成绩水平与时间效率的关系图。对于初、高中生,家庭作业多了,成绩也会随之不断提高,直至一晚上要花费1-2小时的时间做作业。超过这一限度的作业量,不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因为他们正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一阶段学生极易产生反叛和对抗心理,他们不喜欢受到过多的束缚,过大的作业负担就易触发这种对抗心理,造成对学习的倦怠甚至厌恶。

所以,优化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业的设计,既要做到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作业效率。每一类型的材料审题立意训练,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例题导引”,课堂上的训练让学生用10-15分钟形成书面,老师当堂检查、巡导、讲评,再让学生把出现的问题呈现出来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课后作业就是“同类拓展”,在进一步的训练中修正错误,填补空白,迁移能力。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逐步提高审题能力,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样适量的训练,既节省时间,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效率。

四、遵循层次性原则,注重因人而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可能在一至多个领域存在着优势,在承认学生智能差异的前提下,发现并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教师教学千古不变的定律,优化作业的设计同样需要遵循这一定律。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智力的差异,思维能力会有不同。因此作业设计不能“整齐划一”,不能搞“一刀切”。

优化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业的设计,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特点的学生:好的学生要求尽量全面多角度分析,并且能整体把握材料;较好的学生要求在审题方面能选择一至两个角度分析,尽量能整体把握材料;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则要求能从一个角度审题立意即可。这样分层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心理上均产生了心理优势,使学生增强自信,最大程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在练习中都能获得与之相应的成功体验。同时,也让后进的同学,看到别人能做到,就想自己为什么做不到,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励了他们积极进取的上进心。

五、遵循可操作原则,注重学而后思

让学生动笔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有效作业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为此,在优化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业的设计时,应遵循易操作性原则,注重学而后思。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切忌太难、太深,否则学生就失去作业的信心和兴趣;其次,作业设计要考虑现实社会条件,最好根据学生日常生活和周边情景去设计,选用学生熟悉的材料,这样既可引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认识,并获得审题立意的经验;再次,注重学生的实践,这样,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而得到解决。为了帮助学生逐步把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要领,笔者在作业的设计中作了些必要的提示。如:

(一)读材料,巧立意:

从( )解读,这样要以立意:

从( )解读,这样要以立意:

从( )解读,这样要以立意:

整体把握材料,可以这样立意:

(二)方法归纳

练后反思,收获了什么:

需要调整什么:

很多学生在动笔实践中,出现会不同程度的错误,反映出学生对相关问题一知半解。此时,应该让学生多思考,多表达,逐步形成正确的观点。学生也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把模仿性练习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变式和新型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中。因此,在设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业时,要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出错的思维欠缺点进行同类比性练习,变换不同形式进行练习,从而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业设计是作文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应搞题海战术,应该优化作业,做到少而精,这样才能实现减负而增效。经过几个轮回的训练,笔者的优化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业,已使学生由凭感觉的立意,转变成或由材料涉及的对象入手,或由抓关键句入手,或求同或求异,或由果溯因,学会了阅读分析材料准确立意的方法,偏题离题的现象消除了,学生更努力地追求最佳立意。

肖川博士曾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笔者庆幸,能把精心准备的礼物送出去。

(谢艳芳 厦门六中 3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