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作文教学正文

初中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 投稿Lesl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73次
  • 评分4
  • 34
  • 0

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而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作文教学,作文教学和生活有比较深的渊源。所以,本人认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必须“生活化”,而这种教学理念近段时间被许多人提及过,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诚然,这对广大语文教师而言,的确起到了引领作用,作为一线教师更需要尝试。这里,笔者结合二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也想谈谈关于作文生活化教学的一些拙见。

一、作文素材积累的“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这里,叶圣陶先生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作文教学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生活,离不开灿烂多姿的大自然,我们应该把它们当作学生的作文的“源头活水”,有了这些“源头活水”,我们才有可能让学生作文常写常“清”。那么,如何不断地让学生拥有“源头活水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时,注重生活化积累。

(一)字词积累的生活化。完整的一篇作文是由段落构成的,而段落是由句子构成的,句子由词语、短语(成语)构成,所以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应该从字词、成语积累的生活化开始,这和国家中招考试所要求的完全一致。中招命题中心明确提出,生活中“常用到”的、“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词、成语,必须掌握,并达到会运用,其中“常用到”“易读错”“易写错”即为生活化。笔者经常对学生说,有些词语好多年还不用一回呢,这些词语我们积累它又有何意义呢?

(二)名句、经典段落积累的生活化。作文不需要堆砌华丽的词句,但积累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名句、警句、经典段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人脑中写作文的记忆细胞,必须不断的激活,而激活它们的前提是大脑中本身就应该具有写作文的“细胞”,这些细胞绝对不是天生的,需要我们后天不断的学习积累。

(三)步入生活,融入社会,观察思考,感悟生活。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思考和感悟生活,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素材的常用方法。作为教师在教给学生观察、思考、感悟生活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感悟身边或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城市、乡村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社会不同阶层人物的不同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等等。通过观察、思考、感悟不仅激发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二、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当代作文教学生活化还应该表现为教学过程的生活化。作文教学可以分解或融入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就是说作文课结构生活化,甚至可以达到“生活中”处处可“作文”。

(一)生活进课堂,课堂上可“作文”。教师可以把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学会反思生活、感悟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提高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这种策略具体操作可以变为“课前5分钟讲演”,内容必须贴近现实生活,可以是一句名言或经典的成语故事。例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还可以是当今最流行的词、句,例如:2014年最流行的“时间都去哪了”,让学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当然,“课前5分钟讲演”是有时间限制的,不过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写在日记本或周记本上,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的意识,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

(二)拓展教材,联系生活。作文教学还应该与语文课堂教学同步进行。科学而充分地使用教材练习作文是语文老师惯用的方法。比如笔者在教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笔者就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针对“‘说´和‘做´不同的意义”让他们讨论,同时针对社会上流行的几句话“好胳膊好腿,不如一张好嘴儿”“三分的能力,七分的口才”“会做的不如会说的”,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学生很有话说,讨论得异常热烈。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课下写一篇“生活作文”,他们很乐意地接受了。成功作文的第一步——“让学生喜欢作文”,笔者做到了。

(三)抓住生活,畅所欲言。行走大街上,驻足店铺前,漫步公园里,落座汽车上,学生都有可能看到或听到形形色色的事情,这些事情或令人振奋,或令人沉思,或令人费解,或令人捧腹大笑,这时笔者引导学生随时随地留意并记下这些事情,为他们开辟了极好的作文“题材库”,同时也诱发了他们对身边偶发事件的关注,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学生张晨露在一次偶然的走夜路中,她感受到了莫大的恐惧,她思想经历了“害怕——恐惧——斗争——化解——勇敢”,于是,她写下了《第一次走夜路》一文,写得非常成功,角度小,题材真,表达了孩子的真实体验过程,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三、作文修改的生活化

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要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还需要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最终它还要通过语句修改和润色,使文章词句达到文从字顺的效果。因此,可让学生反复阅读自己的初稿,在原作基础上对文字加以修改、润色,删除与文章情感、主旨等不大相符的枝蔓,并在必要的地方添加一些照应、过渡性的语句或关联词,使文章的语句更为优美,思路更为清晰,最终达到文质兼美的效果。

作为语文教师对作文进行批改,必须进行方式的转变,如果还是仅仅采取教师在办公室、在家中独自一人批改,其效果非常低下,老师认真改了,详细批了,而学生呢?往往是拿到作文本“要么立刻写下一篇,要么扔进书包、书桌”。因此,建议采用多种批改方法:班与班互批,小组与小组互批,同桌之间互批。当然这三种方法不能固定使用,无论哪种方法老师都要将学生分为三类:成绩优异类,中等类,各方面较弱类。我们可以让成绩优异的学生互评后,评议中等的学生,中等的评议各方面较弱的。而较弱的学生欣赏优异学生的作文。不过采用这些方法一定要灵活变通,因为从长远看并不适合教师的讲评,也不利于提高弱生的作文水平。所以,笔者又尝试着采用“一对一辅导式”(教师引导,学生修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作文讲评的“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学生作文中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心理学告诉我们:希望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作为讲评课还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不管作文如何,学生都倾注了自己的精力和心血,我们应该给予尊重,但在讲评课上教师难免带有个人的情绪。学生呢?特别害怕教师评讲他们的作文,即使作为“范文”,有时也不大情愿,讲评时教师如果处理不好还有可能影响到师生关系。因此,讲评时应该注意生活化。

一是标准不宜过高。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不宜过多、过高,在作文评改中不能用刻板的标准去评价和衡量学生的作文,而应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作文,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肯定。二是以鼓励为主。面对学生幼稚的作文,教师要尽量发现其闪光点,以正面肯定、鼓励为主,不求全责备,不扼杀学生创造的火花。即使学生作文中有一点进步(包括字体的端正、字词的使用等),也应该得到老师的肯定。笔者认为,学生只要用心去写了,在一篇作文中,总会有那么一些字词使用得比较恰当,甚至某些段落写得比较精彩。三是以点带面。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作重点批注,对有闪光点的学生作文要分层次分批次予以公开评价,并在作文讲评课上予以赏析、肯定和褒扬,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他们敢写、想写、大胆写。四是多方评价。让学生针对两次作文的修改谈谈自己的所得,并朗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边听边做记录,看看修改后的作文还有哪些地方需要重新修改。这样讲评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唱主角,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总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尽可能以作文“生活化”教学来引导学生作文,让作文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寓写于乐,畅谈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情感,在作文天地中自由自在地呼吸、快快乐乐地成长。

(曹明英 河南省兰考县三义寨乡第一初中 47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