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作文教学正文

王栋生作文教学观之“在自由状态下写作”探究

  • 投稿鱼头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801次
  • 评分4
  • 28
  • 0

曹金玉

如今,尽管语文课程改革取得诸多成就,然而,在中小学的教学中,语文教育被深深地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特别是中小学的作文教学,更是面临着诸多困难:“语文教师每次布置作文,学生很少有喜形于色的;而谈到作文教学,教师则常忧心忡忡……”[1]面对这些问题,江苏省特级教师王栋生认为,学生阅读积累过低,无法形成经验;生活积累较差,没有“底子”;在生活中缺少对美的追求……然而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观也是值得反思的,教师过于强调“知识”而忽略“经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于是,大部分学生受到应试作文训练模式的影响,感受不到写作的愉快。面对在写作教学中出现的这些困难,王栋生老师总结出了自己的作文教学观:第一,让写作成为学生心灵的歌唱。第二,教师要熟悉学生的写作状态。第三,教师要在“聊”中尝试打开学生的思路。第四,学生要在自由的状态下写作。[2]

一、“在自由状态下写作”的内容

“在自由状态下写作”是相对于“不自由”状态而言的,受时间、空间、命题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写作时正处于一种“不自由”、拘束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写成的作文都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在自由状态下的写作”就是在排除干扰因素的情况下,让学生能够自由、放松地写作。

(一)写作时间、空间上的自由

王栋生给学生的写作时间、空间相对自由。在作文课上,部分学生或由于思想状态不佳,或由于身体不适,不能正常写作文,也就是所谓的“我在星期三写不好作文”[3],王老师认为这是符合常人写作状态的。而现在的“硬写”,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完成作文,这只会让学生产生“应付差事”的想法,而此次的写作训练也就成为凑足字数的过程而已。王老师正是在帮助学生排除这些干扰因素的同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放下思想上的“包袱”,给学生提供自由的环境全身心地投入写作,学生也会因为在这种宽松、舒适的状态下写出一篇佳作,而体验到写作带来的成就感。

(二)写作题材、体裁上的不限定

王栋生老师认为即便是作家,也不可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满足字数的上等佳作,这从媒体、杂志社每年开展在高考期间邀请名家写高考作文的活动现象中就可以看出:作家的文学素养、写作能力的高低与完成的作文质量的好坏并不成正比,而矛盾的根源则在于文学作品的创作是要在放松、自由的状态中完成。高考作文写作是需要有规定的文体、主题、时间、地点的。所以王栋生就是打破传统作文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写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与学习中的诸多乐趣,发掘并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三)学生思想上的无拘束

“常规的教学模式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手脚,限制了学生的思想与自由,而且抹杀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与激情,不仅飞不起来,连走都不会了。”[4]因此,王栋生老师在《没有自由的思想就不会有创造精神》一文中指出“没有自由的思想就不会有创造精神”,“自由的思想,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5]。学生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头脑不空,才能有东西可写。所以他认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不能忽略‘想’”[6],写作能力就是思维能力,写作训练就是思维训练。他特别强调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敢想,愿意去想,学生才能在写作中有话可说,在文章构思、审题立意上有所创新。

(四)“有收有放”,完成升学任务

在当今学校重视升学率,家长重视考试分数等现状的影响下,“在自由状态下写作”这一做法虽然可以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激发写作热情,但是对有升学压力的学生而言,还是需要一定“路数”。王老师在《通过封锁线》一文中总结了语文教师的两大任务,“一是在培养语文素养的同时给他一粒人文精神的种子,一是设法帮他搞到一张进大学的门票。”[7]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拿到一张进入大学的“门票”,他仍需给学生指点诸多写作方法,诸如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中心段落放在什么位置为宜,哪些修辞方法容易引起注意。有“在自由状态下写作”这一良好基础,学生完成一篇思路清晰、措辞严谨的“规范”文章就相对容易。

二、“在自由状态下写作”的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规定: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8]王栋生鼓励学生“在自由状态下写作”的做法正是创新型运用课标的一个典范示例,具有诸多鲜明特点:

(一)重视思维训练

王栋生多次提出“听说读写,‘想’是关键”这一命题,特别强调“想”即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以他的一次课堂作文教学为例,他要求学生根据教室窗外的一棵古松进行联想,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谈到个体的孤独,有的谈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的联想到历史近百年的变迁,还有的学生想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9]王老师这种引导学生从常见事物展开想象,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做法是其作文教学的一大特色。学生经过这些训练,思维得到开发,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二)不“跪”着写作

有自己独特思想与个性的学生,多数都擅长写作,因为他们敢想,敢写,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王老师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行,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立”起来,做一个有思想,有见解,有独特个性的人。以他的一次选刊经历为例,在文革结束不久,他在其创办的名为《树人》的校刊中收录一篇名为《巴黎,就在街对面》的作文,这是一篇在当时看来充满“反动”倾向的小说,尽管没有被校方审批通过,但是王老师这种敢于支持学生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的行为,体现了他对学生不要“跪”着写作的期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驾驭文字的能力,而且对培养未成年学生如何成为一个正直的人至关重要。

(三)关注“人”的教育

了解学生的写作需求,不强迫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完成作文等做法,深刻地体现了王栋生重视对“人”的教育和培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合格的、有一定文化素养与精神追求的人。而王老师正是基于重视人、尊重人的理念,才制订了“在自由状态下写作”的措施。这种鼓励学生以最佳状态写作,让学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发散思维的做法,不仅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学生也能产出更多有价值的佳作。

三、评价“在自由状态下写作”

王栋生老师所倡导的“在自由状态下写作”,对于一线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然而这种作文教学模式也存在诸多不足,笔者认为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

(一)“在自由状态下写作”的优点

1.“在自由状态下写作”的尝试给教师的写作教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传统的作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遵循着固定模板,教师要做的就是告诉学生怎么套用模板,学生的写作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模板,遣词造句。而“在自由状态下写作”的尝试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挑战,它摒弃了所谓的“规章制度”,给学生充分的创作自由,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的同时,给教师的作文教学提供了全新视角下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2.“在自由状态下写作”的尝试减清了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

学生之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句话虽然夸张,但是仍能看出学生对写作存在的“畏惧”心理,学生“害怕”上作文课。然而,“在自由状态下写作”的尝试,打破了传统作文课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作文的惯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学生思想自由,选择其感兴趣的题材,用擅长的体裁完成习作,这将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同时这也是提高他们文学修养、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3.“在自由状态下写作”的尝试对教科书中写作部分的编写具有借鉴意义

“在自由状态下写作”几乎不限定标题或题材,是由学生自选角度,自由写作。这对教材中写作部分的编写具有借鉴意义。苏教版语文教材每个专题的习作部分给学生提供若干写作话题,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话题完成作文。作为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委员会的成员,王栋生“在自由状态下写作”的尝试将给教科书习作部分的编写引进新的改革理念。

(二)“在自由状态下写作”的不足

王栋生老师在南师附中进行多年的“在自由状态下写作”实践,效果甚好,成绩斐然。然而学生之间、教师之间都存在个体差异性,这一方法的实施可能会产生诸多不当之处。

1.“在自由状态下写作”对教师要求过高

目前,应试教育在中考、高考中仍占较大比例,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升学,学生的作文须符合基本的要求与规范。尽管“自由作文”以“先放后收”为基础,然而在最后“收”的部分容易出现诸多问题: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才合乎要求,怎样把握好一篇优秀应试作文的评分标准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对教师教学能力、文学修养等都提出较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的没有达到要求,易导致对学生的作文评价、修改等方面出现偏差。所以教师盲目地让学生“在自由状态下写作”而忽视对其自身素质的要求,学生的语文素养、写作能力不仅不能提高,还会引起适得其反的效果。

2.“在自由状态下写作”并不适用所有学生

在王栋生老师执教的南师附中,“在自由状态下写作”这一尝试能够取得成功,因为此校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写作水平与其他学校学生的能力存在差异,进行“在自由状态下写作”训练会事半功倍,然而对其他学校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提供的写作“框架”与“模板”可以使其有文体意识、叙事意识。所以对大部分中学的学生来说,写作不能一味求“放”,要先“收”,再“放”最后“收”,让其有规律可循,而对部分不愿意写作文的学生来说,教师采取“在自由状态下写作”的方法,则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让他们有话可说。

四、结语

南师附中的王栋生老师在其从教的班级进行“在自由状态下写作”的尝试,是对传统“模板式”应试作文的一个挑战。所谓“在自由状态下写作”,是相对于传统应试作文而言的,是教师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地点,写作的题材、体裁不限定,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作文教学模式,但是对于面临升学压力的毕业生来说,教师需对应试作文的各种写作诀窍加以指导。这种新型的作文模式具有重视思维训练、不“跪”着写作、关注“人”的教育等特点,给广大一线教师的写作教学提供了指导与借鉴,让学生可以轻松面对作文,同时也给教科书作文部分的编写提供借鉴。然而,这种作文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因为这种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且这种模式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并不适用。

注释:

[1]王栋生.作文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J].人民教育,2008,(5):32-36.

[2][9]王栋生.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J].人民教育.2008,(6):32-37.

[3]王栋生.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20.

[4]廖声文.浅说自由状态下的写作与体验[J].中学语文,2005,(2):42.

[5]王栋生.没有自由的思想就不会有创造精神[J].中学语文教学,2010,(10):32-36.

[6]王栋生.想象的趣味[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2,(2):4-6.

[7]王栋生.不跪着教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5.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

(曹金玉 扬州大学文学院 22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