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嵊州市三江街道中心小学(312400) 倪彬丽
如何挖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作文言之有物?如何在学生的生活中、阅读中开发写作素材?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找寻作文的开发地
作为开发商,首先是竞拍土地,这个是最基本的准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的外延。”作文的“开发商”,在习作训练中还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走向生活,把学生的视野由狭窄的书本引向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1.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其实生活就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处处留心皆学问,如果你善读这本书,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而且还能得到受用不尽的人生启示。学生的生活体验越丰富,写作的内容就越丰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生活,参加演讲比赛或演出,到福利院去帮助孤寡老人、孤儿或智障儿童;配合学校大队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如捡拾白色垃圾,清理小广告,为弱势群体献爱心等。众生万象、世间百态、人情冷暖,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源泉。
2.从家庭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家庭生活中的事,学生容易不屑一顾,往往认为它们太小,不值得写。教师可让学生随身带一个小本子,随时随地把眼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想记录下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家人或朋友一起走出家门,或游览名山大川,或欣赏小桥流水,或走亲访友;要求学生每天做一两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帮父母洗一次脚,种一盆植物(从播种到开花结果),从中感受父母的艰辛、劳动的乐趣,并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多动手、多练笔、多动脑的兴趣和习惯,学生写起作文来就能文思如泉涌,妙笔生花了。
3.从校园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
学生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内容丰富的课程、风格各异的老师、活泼可爱的同学以及多姿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教师要引导他们认真观察老师、同学的动作和神态,倾听他们的语言、心声,感受他们的变化,从而进行比较分析、归类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积累习作素材。
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活动之中,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多彩的校园生活。课内,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词语接龙、读书心得交流会、手抄报展评、班级文集装订等语文主题活动。课外,我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到校园寻找写作素材。教师可在校园举行大型书画展览和各种文体游戏,让学生编写校园安全警句、办手抄小报、竞选大队长、讲革命故事……根据学生参加的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过程,探讨活动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辅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拟题为文。只有长期细心地观察和积累,才能有所发现,有话可说;只有全身心地投入生活,亲身体验,才能有感悟,有情可抒,大脑才会涌出源源不断的写作活水。
二、构建美丽的阅读阁
开发商在手续齐备后,就会找施工单位准备开工。习作的原理与盖楼房是一样的。有了质量上乘的钢筋水泥和沙石砖瓦,才能为建成高品位、高水准的建筑奠定坚实的基础。教科书是学习语文的载体,小学语文课本选取的文章文质兼美,内容丰富,贴近儿童的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教师可充分利用它们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细心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感染,在读中完成积累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有计划地进行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写作文,如首尾呼应、过渡等写作技巧,总分总、由外及里、由远及近的写作方法,以及流畅、生动、准确、朴实、连贯的表述方法。
1.范文引路,仿写片断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学生仿写的范本。教师可借助教材,精心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形式多样、难易适中的片断练习,引导学生从模仿起步,练写片断。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很美的课文,文章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层次分明,是典型的总分式。作者先总写北大荒的热闹非凡,再分述大豆、高粱、榛树叶子。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理清脉络,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仿写《美丽的秋天》,用上总分结构和好词好句。由于有章可循,再经过观察指导,学生写出的片断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变换文体,改编练写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形式,如新闻、课本剧、童话、探险故事的写作,给学生构建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练笔空间。这种练笔方式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因此学生会感到这种练笔既有内容(有素材),又有依托(有方法)。变换文体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古诗改写,特别是一些具有童趣的情景诗的改写,以及现代诗与记叙文、童话等文体的互换。
我听过这样一节古诗作文课,就是把清代诗人袁枚的《所见》改写成记叙文。教师通过引导,变换观察角度,以牧童的视角、黄牛的视角、鸣蝉的视角,乃至路旁树木、小草等事物的视角,演绎出别具一格的故事。学生兴趣盎然,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进行改编,效果很好。教者这种读与写的有效迁移,给了听课的老师很大的启发。
3.发挥想象,填补空白
教材中有些写人叙事的文章留有一些空白,或戛然而止,令人遐想;或一言以蔽之,不作详述;或略去不说,余音绕梁。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空白处,让学生进行片断写作训练,这对加深课文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不无益处,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表达、写作能力。
比如,在学习《再见了,亲人》时,我抓住第一段结构的特点(首句:“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尾句:“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让学生感受祈使句、反问句的语气,然后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展开合理想象,以大娘、小金花或大嫂的口气描写送别的场面。学生写出了很多精彩片段:“孩子,停住你回家的脚步吧,自从你们来到这个村子,大娘就有了盼头。每天你们为大娘挑水、劈柴、烧炕,你们的一个战士在阵地上……你们的大恩大德,朝鲜人民怎么能忘记呢?”随后,我将练笔内容编进教材第一段,让两段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阅读。分角色朗读,更能增强阅读效果:表现一,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表现二,学生积累并运用了表达方法。这样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学生很自然就掌握了写作技巧。
这些方法,让学生学完后及时消化,进行练笔,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的习作也不再枯燥无味了。
三、拓展作文“销售”空间
商品房构建完毕,要打开销售路子,就要看宣传和包装了,写作也如此。鲁迅先生也说过,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销售阶段是开发商出售商品房,回收资金实现赢利的阶段。写作到了这个阶段也需要教师这位写作“开发商”通过各种渠道,让作文更有趣生动。
1. 为自己的作品找买主
教师可在班级构建自主评价作文的机制,流程为“确定评比要求——自主评价作文——修改提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在互动中,学生学会了鉴赏,取长补短,培养了作文评改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
2.开辟班级作文阅读园地
指导班级开辟阅读园地,即带领学生每人每周抄一篇自己最满意的作文粘贴于阅读园地,也欢迎学生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张贴在作文园地里,自觉地与他人交流。老师将精美的小诗或格言警句一同贴上。每个同学每周都可以阅读到五六篇作文,并根据作文的质量和字数进行评价,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解决了农村孩子阅读面窄的问题。
3.建立家长QQ群
关注学生不仅是教师的职责,也是学生家长的职责。教师可借助网络,建立家长QQ群,把学生的习作发到群共享,让学生家长也参与到作文评价中,让家长做学生的热心读者,给予一些评价,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进行修改。
4. 积极投稿
我们通过学校“红领巾”广播台每周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的文章,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请同学介绍阅读经验和收获。我们还创办优秀习作班刊,将学生的优秀习作或精彩片段积累起来,形成班级作文刊物,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他人的喝彩与掌声,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向其他刊物投稿。
教师这位写作“开发商”,要时刻挖掘“商机”,对生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习作的原理与盖楼房是一样的。有了质量上乘的钢筋水泥和沙石砖瓦,才能为建成高品位、高水准的建筑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