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食品安全正文

品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玉液琼浆”

  • 投稿mond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329次
  • 评分4
  • 17
  • 0

文 墨菲

提到“玉液琼浆”,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美酒”、 “佳酿”。酒是世间五谷之精华,是千百年传承至今的中华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符号。 “无酒不成席”、 “无酒宴不欢”、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些都表达了大众对于“把酒言欢”的认同。

“过度饮酒有害健康”如今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否定酒的价值,走向另一个极端。实际上,适度饮酒对健康还是很有益处的,关键就在一个“度”,任何与人有关的事物,超过了这个“度”,都可能是有害的。

现代研究表明,白酒的保健功能大于红酒。因为中国传统酿造的白酒采用的是多菌系自然堆积固态方式制曲、多维微生物固态发酵酿造和高温蒸馏工艺,在固态蒸馏过程中将风味物质进行了选择与强化。而且,白酒的生物活性成分有1500多种,这些成分能够缓解酒精伤害,能增强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奏,以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等。我们并非怂恿大众豪饮,而是力图还原“酒”的本色和它的医疗、保健、养生作用。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里, “酒”和“医”有着不解之缘。古之“臀”字从“酉”,而“酉”就是盛酒的器皿,代指“酒”。所以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有“医源于酒”之说。

中国是人工酿酒最早的国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很多陶制酒器。殷商时代,酿酒业更加普遍。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古人所酿之“酒”一开始就与“药”有关。或者说,先人造酒,既为食,也为药,食与酒同源,酒与药相和。在罗振玉考证的《殷墟书契前记》甲骨文中有“鬯其酒”的记载, “鬯”是什么呢?对照汉代班固《白虎通义》可知, “鬯者,以百草之香,郁金合而酿之成为鬯一,说白了,就是药酒。

到了周代,饮用药酒治病强身的习惯就已经很普遍了。西周时期,还设有“食医”官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掌管饮食营养的医生”。 《周礼》中有“医酒”的论述,汉代《说文解字》更明确提出,“酒,所以治病也。”《黄帝内经》中对酒在医学上的作用做过专题论述,其中提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邪气时至,服之万全”。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也讲“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都说明古人对用药酒治病是非常重视的,疗效也是十分肯定的。

汉代,随着中医方剂的发展,药酒便渐渐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隋唐时期,药酒使用更加广泛。孙思邈在《千金方》等著作中记述的药酒方就有116种之多。宋元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但出现了制曲和酿酒的专著《酒经》,而且在“煮酒”一节首次提及“加热杀菌以存酒液”的方法,比欧洲要早数百年。对药酒功效的理论研究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比如“古法服药,多以酒者,非特定通血气而已,亦以养阳也。” (见《圣济总录·治法‘汤醴》)明确指出了药酒不光能“通气血”,还有调五脏、补肝肾和脾胃的“养阳”之功。治病又养身,有病治病、无病强体、标本兼顾、治防结合的保健意识普遍通行。

元明清三代,随着酿酒工艺的不断发展提高,有些药酒不但具有治病、强体、益寿延年的优点,而且口味醇正,成为风行一时的名酒,其中的极品还成了宫廷御酒。值得一提的是清朝著名的“十大宫廷贡酒”。这十种酒都是皇帝亲尝御赐,口感极佳。其中唯一一款具有明确治疗功能而且让皇帝疗疾受益的“玉液琼浆”就是“鸿茅药酒”。

“鸿茅药酒”创制于乾隆四年,也就是公元1739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鸿茅药酒可以算作是药酒的“巅峰之作”。这是药酒史上融汇古今、贯通中蒙药方酒剂的集大成者。它共有67味动植物药材组方,以内蒙古凉城特有的山泉水纯粮酒酿制。鸿茅药酒延续近三百年的神秘“八步古法”配制技艺,于2014年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利在当代的活态传承典范。

鸿茅药酒诞生至今,承载的都是带有传奇色彩的史实故事,而不是牵强附会的神话传说。史书记载, “鸿茅药酒”与“走西口”文化有关。

清乾隆年间,人口剧增,耕地不足,政府移民。 “走西口”就是指今山西等地一批又一批移民背井离乡北上口外谋生,晋文化便与游牧文化在内蒙古凉城县交汇了。据《凉城县志》记载,晋中大医王吉天在往返口外行医经商时途经凉城,被这里独特的岱海和有遍地药材的蛮汉山所吸引,遂举家迁居于此。当时边塞之地,风寒湿邪侵扰,百姓苦不堪言,大小病不断,且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王吉天便苦心钻研,将蒙医药的特点与中医药结合,选择了共融共通的“酒”作为承载物, “融数方为一方,合数法于一法”,创制了67昧大组方的鸿茅药酒。众法归一,以一当十,但凡风湿关节痛、筋骨疼痛、脾胃虚寒、肾虚腰酸、气虚血亏等杂症,每天两口鸿茅药酒,卜天半月即可治愈。没病痛的人,每天两口鸿茅药酒,可以身强体健,不会轻易受到风寒湿邪的侵扰。

鸿茅药酒问世后的几十年里,一直是晋蒙两地蒙汉百姓的护身酒、祛病药,也是草原上蒙古王公贵族的强身酒、养生药。

1777年,乾隆皇帝坝上狩猎,突发风寒之疾,察哈尔右旗旗领进献鸿茅药酒,一饮即愈。1830年,鸿茅药酒再显奇效,三天医好道光皇帝的筋骨疼痛。道光皇帝御赐“鸿茅药酒”为宫廷贡酒。从道光十年至民国初年,鸿茅药酒一直是皇亲国戚的防痛酒、治病酒、养生酒。在《历代御医推荐给皇帝的养生食谱》中专门记述了“道光与鸿茅药酒”,来龙去脉说得非常清楚。最后在“推荐理由”中讲到了鸿茅药酒的功效: “酒香浓郁,药力平和。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强身健胃等功效。”可见,鸿茅药酒是清官御膳餐桌上常备的饮品。

“鸿茅药酒”的组方于1992年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在国家批复的功效主治中包括了“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脾胃虚寒、肾亏腰酸及妇女气虚血亏”,比清官御医认定的功效义扩大了。

“鸿茅药酒”作为中华老字号产品,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赢得了市场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药酒治病选鸿茅”已经成为消费者的共识。但是喝鸿茅药酒,无病强身、慢病快治、综合调理的健康理念,还不为大众所熟知。

鸿茅药酒从诞生那天起就兼具治病、强体的双重功能。成为宫廷贡酒,更加凸显了它的保健作用。从古到今,鸿茅药酒就承载了“心怀苍生,大爱无疆”的仁道情怀。让我们再看一些史实: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前夕,当时任绥蒙地区塞北地委宣传部长的郑天翔派人历尽艰辛,突破封锁,把鸿茅药酒送到延安,礼献七大。60年代,鸿茅药酒因其蜚声中外的保健功能出口东南亚、日本和前苏联。而今天, “鸿茅药酒”以近300年的应用实践和科学的药理药性分析,成为“OTC”药酒。 “OTC”药酒的概念就是无须医生处方,自己可以在柜台买得到的药酒,并且超过规定剂量饮用也不至发生问题的安全药酒。根据个人情况,适度增减饮用量是完全可以的,未必非要等到病痛缠身、久治不愈的时候才喝。

穿越300年的时空,鸿茅药酒依然是原方原酒;几经社会变迁,鸿茅药酒依然是代代传承。如今的鸿茅药酒已不再固守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转而使用国家GMP标准的生产线,对老祖宗留下来的第一大方药酒进行科学化、标准化管理,促进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鸿茅药酒“配制技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光大,让以往仅供皇家、贵族、达官显赫专享的祛病强身佳品,得以被广大平民百姓分享。

当我们交际应酬想“喝酒保健两不误”的时候,当我们感到疲惫想约三、五知己小酌的时候,当家人围坐,有一桌好菜的时候,不一定要喝白的,不一定要喝啤的,也不一定要喝洋的,来两口鸿茅药酒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据说,鸿茅药酒夏天冰着喝、冬天温着喝,别有一番滋味。有经验的家庭主妇还用鸿茅药酒勾汤调味,炒出来的菜有异香,健康又美味,您不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