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社会论文十九大正文

十八大以来党对中国国情认识的拓展和深化

字号:    

  • 投稿令狐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370次
  • 评分4
  • 44
  • 0
  摘要:
  深刻把握中国国情是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党的重要历史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不断深化和拓展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这些新认识,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基础,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涵盖物质、制度和精神,充满了深邃的历史感和鲜活的现实感,呈现出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其基本点包括:提出始终“牢牢把握最大国情、牢牢立足最大实际”的根本要求,深化和拓展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提出“历史和现实都要看、物质和精神也都要看”,深化和拓展了对中国国情的全方位认识;提出“让13亿多人都过上好日子,还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的重要论断,深化和拓展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认识。这些新论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总依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5)0200060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不断深化对我国国情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根本依据。这些新的认识成果,集中体现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入学习研究中国国情理论的新发展,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深刻把握中国国情是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党的重要历史经验
  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离不开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就是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认识国情,依据国情确定目标、任务和道路,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过程。
  “中国的特殊国情,这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1]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认为:“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微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个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2]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他指出:“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1]中国革命的道路选择,来自对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个社会性质的清醒认识,来自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深刻分析,来自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一线调查。正是在深入把握国情的基础上,毛泽东才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个阶段即以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为中介再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革命方略,才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的中国革命道路,才推动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我国国情作出了新的判断和分析:“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他把中国国情精辟地概括为“一穷二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3] 基于这种科学认识,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由此,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党的八大围绕这一主要任务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这一系列认识和决策,毫无疑问是客观的、正确的,在一段时期的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大成效。遗憾的是,这样的认识和实践没能一以贯之,在很长时间内我们走了一段弯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人指出,人口多,底子薄,百分之八十是农民,这个现实情况应该是中国制定建设蓝图的出发点。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一方面,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巨大的增长,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有了相当的发展。另一方面,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在生产力方面,“十亿多人口,八亿在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一部分现代化工业,同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平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业,同时并存;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同广大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同时存在;少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同普遍的科技水平不高,文盲半文盲还占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状况,同时存在”。在生产关系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必需的生产社会经济程度还很低,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很不发达,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相当比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未成熟不完善”。在上层建筑方面,“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必需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很不充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并且经常侵袭党的干部和国家公务员队伍”[4]。邓小平反复强调:“承认落后才能克服落后。”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认识,他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实施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20世纪90年代,我们党继续坚持并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江泽民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一切都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只有符合这个实际,才能取得胜利。”党的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这一论述,丰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制定实施“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