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正文

以问题为主线——《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教学处理

  • 投稿赵乾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969次
  • 评分4
  • 46
  • 0

单铭成

(南京大学附属中学,210008)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是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第3章第1节内容,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

:数系的扩充、复数的引入以及复数的有关概念。其中,数系的扩充,体现了数的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数的发展的客观需求和现实背景;而复数的引入,则是中学阶段数系的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扩充。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一些复数的基础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这可以促使

他们对数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较为完整的认识,也给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增添了新的工具,同时还为他们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数系扩充的过程,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2)通过对

复数概念的学习,提高认知能力,在复数分类的研究过程中感悟分类讨论思想,在复数相等充要条件的运用过程中感悟转化化归思想。(3)拓展数学视野,逐步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这节课教学重点是:数系扩充的过程和方法,虚数单位i,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分类(实数、虚数、纯虚数)和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学生学习这一节内容,可能存在如下障碍:(1)对复数的理解。(2)对复数引入的实际意义、实际应用的理解。(3)对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的理解。因此,在复数概念的讲解中,应尽量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为主;在引入复数后,应花一些时间对复数的实际意义、实际应用加以解释。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问题引入”环节

对于新课引入,我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抛出问题情境:“请大家一起找找这样的两个数:把10分成两部分,使二者乘积为40。”以此给整节课定下了一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线。

在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数的发展史,尤其是无理数的发现、实数集的扩充史,启发学生得到结论:(1)数是因为不够用而产生的。(2)为了区分新的数与原有的数,通常会引入新的数学符号。

这样,通过对特殊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通过对相关历史的了解,启发学生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只要约定-1的平方根,其他负数的平方根便可迎刃而解。由此,顺利地引入新课。

(二)“新知构建”环节

此环节,主要讲解复数的概念,重点关注复数的形式,认识数都是从形式开始的;突出复数由实部与虚部构成,而“i”是虚数单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虚部不虚”。学生对于复数概念的易错点,就在于虚部的概念,所以这个知识点要着重强调。

(三)“例题讲解”环节

教材中例1的设计是为了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我对之进行了“加工”,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例1是:“请写出一个你认为的复数,并指出其实部和虚部。”它看似朴实,却是我设计的一个亮点,它打破了常规的例题设计,极具开放性:一方面,让学生自主总结复数的形式;另一方面,通过追问“除之前同学写的复数,还有没有不同形式的复数存在?若有,请举例说明”,让学生自己发现复数的不同类型。这是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意在让学生自己对复数进行归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复数的分类基本由学生自主归纳,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

紧接其后,我设计了两个诊断练习:

1.复数a+bi(a,b∈R)是实数的充要条件是______;是虚数的充要条件是______;是纯虚数的充要条件是______。

2.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若a,b为实数,则z=a+bi为虚数。

(2)若b为实数,则z=bi为纯虚数。

(3)若b=0,则z=a+bi为实数。

这两个诊断练习的作用,在于加深学生对复数的概念及分类的理解,起到及时复习巩固的效果。

然后,我呈现教材中的例2:“实数m取什么值时,复数z=m(m-1)+(m-1)i是:(1)实数?(2)虚数?(3)纯虚数?”它的设计,目的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规范板书,强调解题规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其实,解题的规范性,也是学生逻辑思维清晰的体现。

例2之后,我设计了一个追问:“a=0是复数z=a+bi(a,b∈R)为纯虚数的充分条件吗?”一方面,巩固易错知识点——纯虚数的概念;另一方面,起到过渡的作用,从而流畅地引出如下3个变式:

变式2已知复数z=a2+2ai(a∈R)的实部是虚部的2倍,求a的值。

变式3若复数z=a2+2ai=16+8i(a∈R),则a的值为。

这3个变式,是为学生提供上黑板展示的机会——通过学生的板书,教师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对一些典型错误进行纠正,并且巩固说明:根据复数的分类,抓住复数的实部和虚部来列式。

接着,我呈现教材中的例3:“已知(x+y)+(x-2y)i=

(2x-5)+(3x+y)i,

求实数x,y的值。”该题的作用,是带领学生总结处理复数相等问题的方法:转化为求方程组解的问题,即复数问题实数化,以此彰显数学思想应用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环节

课堂小结,是整节课的一个升华。有的教师只是把它当作一种形式,而我的做法是:先由学生来归纳总结,再由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升华到数学思想,应用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三、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典型的概念课,如果是单纯的讲解或介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而我通过抛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数的发展历史的回顾,较好地完成了对数的概念的扩展。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本节课,我开门见山地设疑,从一个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简单应用题入手。因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有较好的理解,而从熟悉的问题入手,学生不觉突兀,并且都能自主动手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动起来,是激发兴趣的第一步。而紧接着学生会遇到困难——在实数范围内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像这样的方程又比比皆是。学生有疑惑就会有好奇心,此时,适当介绍数的发展史,尤其是无理数的发现与应用。学生从无理数的发现与应用的历史中得到启示,并且进入思考的状态,进而明确这节课的目标:需要引入一个新数,一个新的符号。

(二)自主归纳,学有所获

在“例题讲解”环节,开放性的例1的设计,目的有二:其一,从学生的尝试中了解他们对概念的掌握程度,并由此进一步解释概念,使学生对概念的解读更清晰。实际教学中,学生一开始说的全是虚数,而不敢举实数的例子,说明学生把虚数就当作复数,概念并不清晰。此时及时对概念进行巩固,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其二,引导学生自主对复数进行分类。

变式的设置,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变式1、变式2是对例2的补充,学生通过两个变式的训练,进一步掌握了复数分类的依据;变式2与变式3之间的微妙关系,则帮助学生很轻松地得出了两个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几个例题与变式的设置,使得整节课一气呵成、过渡自然。更重要的是,通过例题的学习,学生自主掌握了本节课的两个重点:复数的分类和复数的相等。

(三)渗透思想,提升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套公式、做习题的层面。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恰当地渗透数学思想。本节课中,在概念引入时渗透了类比思想,在复数的分类中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在复数的相等中渗透了转化化归思想。只有领悟了方法背后的数学思想,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真正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