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正文

“活动单导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类的水解》一课为例

  • 投稿暗灭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613次
  • 评分4
  • 94
  • 0

李志华(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226531)

“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活动单导学”有三个核心概念:一是“活动”,这是“活动单导学”的主线,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内容。二是“活动单”,这是呈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要素的平台,是“导学”的主要手段。三是“导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包括导趣、导思和导行等。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活动单导学”的若干实施要义。我们以学习小组之间的学习竞赛这样一个“大活动”串联课堂上各个环节中的“小活动”,并且强调把学习内容设计成一些带有操作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以区别于一般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现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中《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类的水解》新授课的教学为例,对这一教学模式加以说明。

一、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

按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及江苏省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物理·化学·生物)》,我们将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的内容拆分为两节课——《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类的水解》、《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本文讨论的是其中的第1节课。

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我们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1)认识盐类水解的实质。(2)掌握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水解的原理。(3)学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过去提的“教学目标”往往被异化为“教的目标”,甚至是“教的任务”;而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我们直接提出“学习目标”,充分体现“为学而教”的教学理念。

笔者任教的班级共有学生40名,学生的化学学习基础差异较大。我们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全班分为8个学习小组,每组5人,由小组成员民主推选组长1名,组长对内(小组)负责协调组内的学习活动,对外(班级)负责安排展示、交流、汇报等活动。

二、活动设计与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将本节课的“活动单”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预习。

【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明矾净水”实验,引出本节课主题——盐类的水解。然后,请学生齐声朗读本节课的3个学习目标,引领学生带着目标开展课堂活动。

【活动1】 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及其规律

1.测定表1中所列盐溶液的酸碱性,并根据形成盐的酸和碱的强弱将表1中所列的盐进行分类。

2.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归纳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类型之间的关系,完成表2。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强调实验操作规范,提醒组内合理分工,最终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然后,教师请4个学习小组(抢答)展示实验结论,另外4个学习小组进行评价。接着,教师对各个学习小组的展示、评价情况,进行点评、总结、打分(以10分为满分)并把分数公布在黑板上。

【活动2】 理论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及其规律

1.阅读教材第55~56页,填写表3。

2.用自己的语言归纳盐类水解的本质与规律。

活动2“理论探究”是在活动1“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认识盐类水解的本质以及总结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探究,第1个“子活动”中,我们将教材第55页的表格进行了改造,主要是增设了表3中的第4、5、6三行,也就是搭建了“盐电离出的离子”、“水电离出的离子”、“结合成弱酸或弱碱的离子”三个“脚手架”,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教材第55~56页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活动,逐步掌握盐类水解的实质。第2个“子活动”中,教师提醒学生从“水解条件”、“显性规律”、“水解本质”三个方面总结。学生自主完成后,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安排活动一中“评价”的4个学习小组展示,除了要求书面展示学习成果,还要求派1名代表到讲台上脱稿讲解;另外4个学习小组进行评价,如有不同意见,可以指出并面向全班说明理由。接着,教师对各个学习小组的展示、评价情况,进行点评、总结、打分(以20分为满分)并把分数公布在黑板上。

【活动3】 学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1.阅读材料: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律。

(1)多数盐类的水解程度很小,存在水解平衡,故方程式中一般用“”,一般不写“↓”或“↑”。若水解生成H2CO3、NH3·H2O等,一般也不写成分解形式。

(2)多元弱酸根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但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3)多元弱碱阳离子的水解,常常看作是一步进行的。

(4)难溶盐一般不考虑水解。

2.根据上述规律,请写出下列盐发生水解的离子方程式:(1)KF。(2)AlCl3。(3)Na2S。(4)Na2CO3。(5)Fe2(SO4)3。(6)NaHCO3。

活动3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重点,要求学生在前两个活动的基础上完成6种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学生自主完成后,小组互评。然后,教师请8个学习小组依次展示学习成果,并按序号“推磨”评价。接着,教师对各个学习小组6种盐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总结并强调注意事项;再对各个学习小组的展示、评价情况,进行打分(以20分为满分)并把分数公布在黑板上。

【活动4】 练习反馈

1.下列溶液能使酚酞指示剂显红色的是()

A.K2CO3B.NaHSO4

C.Na2SD.FeCl3

2.下列物质溶于水,由于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的是()

A.P2O5B.NaHSO4

C.CuCl2D.NaF

3.25℃时,pH=11的NaOH溶液和NaCN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相等

B.前者比后者大11倍

C.后者是前者的1011倍

D.后者是前者的108倍

4.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

5.(1)将a mL 0.1 mol/L的CH3COOH溶液与b mL 0.1 mol/L的NaOH溶液混合。

①若酸碱恰好发生中和反应,则ab。(填“>”、“<”或“=”)

②若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则ab。(填“>”、“<”或“=”)

(2)将a mL pH=1的CH3COOH溶液与b mL pH=13的NaOH溶液混合后,恰好发生中和反应。则混合后溶液呈性,ab。(填“>”、“<”或“=”)

通过练习进行反馈是师生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问题,从而调整教学内容或方式,组织后续教学,减少教学障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本节课我们设计的“反馈练习”共5题,满分为40分。其中,第1、2两题的设置目的为巩固新知,每题赋5分。第3、4两题的设置目的是在复习新知的基础上适度提升、综合,每题赋10分。第5题的设置目的为联系新知,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此题赋10分。5道题目限时10分钟完成。学生完成后,教师公布参考答案,学生自行批阅、计分。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答题中的错误,在全班回答正确的学生中“招标”小老师,面向全班讲评;并根据讲解情况,给小老师所在学习小组加分。接着,教师总结、提升“课堂反馈”情况。

【活动5】 自我完善

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自主整理学习成果、心得体会并画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讲解自己的思维导图,请学习小组内的其他学生评价、完善思维导图。然后,教师请8个学习小组依次展示并讲解思维导图。接着,教师对各个学习小组的展示、讲解情况,进行点评、总结、打分(以10分为满分)并把分数公布在黑板上。

最后,教师总结各组得分,评选出4个本节课的优秀学习小组,对其余学习小组提出改进建议和希望。

三、教学体会

(一)限时讲授

学生学习最大的问题是依赖,教师教学最大的“悲哀”是包办。新课程实施至今,对一些课堂而言仅仅是“雨过地皮湿”,教师只管“教”不管“学”的“垄断”现象依然存在。正是由于教师的包办,滋生了学生的依赖现象,滋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作为教师,我们经常觉得“课堂教学模式不能改,改了学生就更没有能力学了”,“我辛辛苦苦地讲他们都没有弄懂,让学生自己学一定更糟糕”。其实,学生是容易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我们教师能不能“革自己的命”。由于采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践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约为10分钟,其余均为学生活动的时间。

(二)小组合作

只有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才能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内,分工、合作,发挥“兵教兵”的优势。学习小组间,竞争、分享,起着“兵练兵”的作用。而且,学生之间没有任何的心理“栅栏”,合作起来更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由于学生理解了小组合作只是学习的一个过程,最终还是要回到自主学习,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极大提高。只要学生真的学起来了,只要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发生了,教师就根本不用担心学习的效果。因此,组织好小组合作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保证。

(三)充分展示

传统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的展示是非常有限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在教学中的作用,将它们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资源的作用,我们反对一问一答式的浅表展示,提倡书面展示加上口头讲解:不仅展示是什么,还要说出为什么;不仅展示思维结果,更要暴露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让其他学生评价展示内容,不仅要求评价正确与否,还要求说明理由以及有没有更好的想法,以此来拓宽展示的空间。事实表明,这种展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思维容量,超出教师预期的好点子、好方法,甚至好经验屡屡出现,学生的成就感因此油然而生。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再局限于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的达成变得自然而然,综合效益远远胜出传统课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丁非.“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课堂筹划与设计[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9

[2] 潘洪建.活动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王后雄.化学课程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