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正文

指向“语用”的语文教学——解读王崧舟老师语用教学的三重境界

  • 投稿图伦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1182次
  • 评分4
  • 94
  • 0

戴翠娟(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中心小学,211131)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教学应当回归本位,指向“语用”。

近期,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孔子游春》一课教学。课堂上,教师以学生为本,实践了语用教学的三个层次,即“显性之用”、“储备之用”和“无用之用”。这让我想到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的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第一重境界:显性之用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片段1】

师这如诗如画的课堂,这令人陶醉其间的课堂。我想,这样的课堂不仅仅出现在你的眼前,一定会悄然浸润在你的心间。我们看孔子的课堂——

生阳光普照。

师泗水河边——

生草色青青。

师习习的春风——

生像优美的琴声。

师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

生伴奏。

师大自然——

生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师广袤的大地——

生是她宽广的胸怀。

师茂盛的森林——

生是她飘逸的长发。

师温暖的太阳——

生是她明亮的眸子。

师和煦的轻风——

生是她甜蜜的絮语。

师这就是孔子的课堂,一个与众不同的课堂,一个以天地为课堂的课堂。其实,孔子的课堂还藏着一个秘密:他的课堂是由看到的和想到的组合在一起。请同学们完成练习。

(教师出示:他看到,想到;看到,想到;看到,想到;看到,想到。)

生他看到广袤的大地,想到她宽广的胸怀;看到茂密的森林,想到她飘逸的长发;看到温暖的太阳,想到她明亮的眸子;看到和煦的轻风,想到她甜蜜的絮语。

……

师我们一起读,我读看到的,你们读想到的,思考它们是如何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的。

(师生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合读。)

孔子的课堂,是如此的美妙。教师采用“他看到,想到看到,想到,看到,想到,看到,想到”的小练笔形式,让学生亲近文本内容,感知语言特点,在音乐的渲染下,自然而然地沉浸于孔子那令人陶醉的课堂。用王崧舟老师自己的话来说,这样的语用教学是“显性之用”。这也正是参禅的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境界:储备之用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片段2】

师水哺育一切生灵,这在万物眼中是大功大德。你理解了水有德行,但并没有能真正体会到它的德行。孩子们,假想一下,假如这世界上突然没有了水会怎样?

生没有了湖泊,没有了鱼。

生就不能灌溉庄稼,就没有植物。

生如果没有了水,就没有了动物,包括我们人类。

师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生这是一个荒凉的世界。

生一个寸草不生的世界。

师说到水的和顺温柔、流必向下,古人写过不少诗句。谁来读朱熹的诗句?

(出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学生读。)

师在朱熹的眼中,水是什么形状?

生方的。

师再来读杜甫的名句。

(出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学生读。)

师在杜甫的眼中,水是什么形状?

生长的。

师那李白的呢?

(出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学生读。)

师水是什么形状?

生直的。

师九曲黄河,这水是——

生曲,弯的。

师这样的水,就是有情义的水。

……

师你告诉大家“善施教化”是什么意思?

生不知道。

师没关系,孔子曾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需要帮忙吗?

(学生点头。)

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师你知道“荡涤污垢”是什么意思?你用水洗过东西吗?

生洗蔬菜,蔬菜干净了。

师水还能洗什么?

生洗手,手干净了。

生洗衣服,衣服干净了。

师这就是水,万物入水,原来肮脏的现在变得——(生:干净了)原来龌龊的现在变得——(生:纯洁)原来不好的东西现在变得——(生:好了)这就叫“善施教化”。

水的“有德行”、“有情义”、“荡涤污垢”、“善施教化”等特征,对于学生而言,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采用让学生思考“这世界上突然没有了水会怎样”,理解水“有德行”、“有情义”;让学生思考“水还能洗什么”,理解水能“荡涤污垢”、“善施教化”。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叶圣陶先生曾经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利用生活体验来学习、理解课文。教师充分还原生活,让学生对陌生的东西变得熟悉起来,更感性、直观地与水“亲密接触”;同时,渗透了大量的古诗句,通过吟诵古诗句,丰富学生对水“或方或长”、“或曲或直”的理解,并借用孔子的至理名言去评价学生。这一切,其实都是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积累中学语文。这一片段教学,王崧舟老师实现了语用教学的柔性层次——“储备之用”,即参禅的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境界:无用之用

——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片段3】

师这就是孔子为弟子们准备的课堂,其实,课文并没有写完。我们也学习孔子遇水必观,看到水,你想到什么?

生水,不分昼夜,浩浩荡荡流向大海,它好像有目标。

生水,常常帮助万物,不争功多利,它好像从不表功。

生水,淡泊宁静,总是处在最低的地方,它好像很谦虚。

生水,包容万物,不分贵贱、美丑,它好像有胸怀。

师我们像孔子一样遇水必观,发现水还有许多的特点。在孔子眼中,这就是真君子,水一样的真君子。像水一样有梦想的——(生:真君子)像水一样从不表功的——(生:真君子)像水一样很谦虚的——(生:真君子)像水一样有胸怀的——(生:真君子)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文中第8自然段的省略号,省略了水的许多特性。教师利用书中这一段留白,巧妙地让学生补白。这样的练习,在语言训练的同时不断丰富学生对水的理解,也丰富了“真君子”的形象,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孔子要讲的不是水,而是水一样的真君子,我们亦要做个水一样的真君子。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一片段教学,王崧舟老师实践了他语用教学的第三个层次——“无用之用”,即思想的洗理、精神的引导(形成言语人格),同时也达到了参禅的第三重境界: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可以说,《孔子游春》一课教学中,王崧舟老师把孔子从高高的神坛请下来,请到了杏坛;也把“语用”从高耸入云的山顶请到了山脚,让它接接地气。这样的教学,带给我们如沐春风之感,让我们真正领略到大家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