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英语正文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 投稿Arth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867次
  • 评分4
  • 95
  • 0

江苏扬州市开发区施桥镇第二小学(225101) 王 娟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适当的语境,准确呈现语言信息,并且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进行合作互助学习,会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一、直观呈现教学情境,高效学习英语

多媒体技术能把英语应用的语境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注意教师展现的内容,从而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在小学译林版英语3BUnit2“In the library”的教学中,通过展示动画人物 Liu Tao 和Yang Ling的动作和对话,学生很快理解“Don’t shout\ Don’t run\ Don’t eat\ Don’t talk\ Don’t sleep. ”等词组的意思,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整个过程,在真实的语境中把语言呈现出来,省去教师绞尽脑汁想办法的无用功,直观呈现故事情节或语境 , 使学生在真实而适当的语境中理解英语,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再现语言情境,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有效突破英语知识重难点的作用也尤为显著,并且能够结合真实语境形象地加深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或突出语言特征。如,在练习牛津英语五年级的一课中,要进行 I´ve got a____, ____and____这种句式结构练习,通过展示人物和其所拥有的物品,使学生从形象的句子结构特点和图画提示中轻松自如地说出句子内容。而且可以通过反复的替换任务,在这个固定的句式结构中强化练习多个词汇,充分巩固此句式的应用。再如教学牛津英语6B Unit1“Who is younger ? ”一课时,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和判断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习比较内容 longer/bigger/ than /the same as 的情景下通过观察,表达相同观点和不同观点。有了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直观比较,学生更能轻松高效地理解形容词的比较级以及相同情况的表达法。比较级的知识点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显得一目了然,为了让学生在理解比较级的基础之上自己去发现并运用the same as这个词组,教师借用了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名一样重的小孩,等学生观察后,引导学生运用“ I think … is heavier than …. ”的句式来尽情地各抒己见,对两个小孩的体重进行比较。因孩子较难想到两个孩子一样重,接下来借助多媒体动画来展示the same as这个词组的正确英语显得有趣亦添效。当动画巧妙地将两名孩子放在天平秤上显示平衡时,学生们兴奋而顿悟,此知识点不攻而破。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展示中学会了句子。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图像,为学生创造了更多自由发挥的机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预期的教学效果可以水到渠成。

三、展现真实的“操练”情境,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表明,在课堂上如果能创设真实生动的“操练”情境,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多媒体技术帮助课堂实现了这一效果。如在教学英语5B Unit6 “Doing housework”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内更好地开动大脑,高效地操练What is he doing?\ What is she doing? \What are they doing?这些句型,教师课前用多媒体设计了许多不同的人物在做不同事情的画面,并把画面裁去大半,让一个学生问,另一个学生猜着回答。事实表明,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这样的环节,不仅活跃了课堂的英语氛围,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学生们跃跃欲试。当学生猜对时,电脑会告诉你“ Great! You are right!”此时学生笑容满溢;当有的学生猜错时,电脑会告诉你 “Sorry,you are wrong. Who can help him?”一下激起了其他学生的挑战欲。有的图片通过多媒体技术剪裁后模棱两可,许多学生都回答错了,当图片全部呈现时,学生们笑成一片。当学生通过这种形式不断地操练,在快乐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之后,学习和表现的欲望会更强。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真实地进行语言“操练”,品尝英语语言交流的乐趣,有效地渲染了课堂气氛,激发了求知欲望,把提高和发展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落到了实处。

四、优化组合课堂教学模式,开发思维能力

以电教为主体的“多媒体优化组合”课堂教学模式,常常能使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变得新颖而引人入胜。由于能全方位、多元化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层次地启发学生、引导思维、拓宽思维境界、引发发散性思维,使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训练,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

(特约编辑 施夏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