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安县城东镇西场小学(226600) 颜中丽
纵观低幼阶段的英语学习,其教学目的最终指向考试,长此以往,无趣的英语学习往往不是学生自身的需求,而是为了试卷上能有一个令家长满意的好分数。以此为教学目标,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锻炼口语的时间和次数就大幅度“缩水”了,学生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成了英语教学中的“盲点”。殊不知,这样的英语教学是本末倒置的,往往会出现了以下窘境:教师无情地剥夺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来说话的机会,课堂上只能听到教师发出的声音,只能看到学生坐着当一个忠实听众的样子,学生因口语表达能力薄弱不敢在众人面前开口说英语。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跟上新课程的理念,没有真正认识到对小学英语来说,其最重要的也是最终的培养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使用英语来交流的能力。英语相对于母语来说,它更是一种交流的工具。结果,应试下的学生只能像课本上讲述的那样机械地用英语来应答,他们无法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单词或者短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无法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沟通交流。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幽默故事:一名中国人将要掉下悬崖,幸好路过的外国人及时救了他,拉住他的手问:“How are you?”中国人在那危急的时刻,还说:“I’m fine.Thank you.And you?”这明显不符合当时的情况,这就清楚地说明了中国人不能灵活运用语言,只会死记硬背。那么,英语教师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呢?
一、鼓励积极参与
在课堂中,小学生更喜欢接受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教师依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童趣化的游戏情境,在游戏中学,在自然情境中说。教师要让学生模仿口型、发音时,不应纯粹地强调发音方法。太难的科学发音方法会让部分胆小、发音有缺陷的学生不敢张口。如果学生在表达中出现了语音甚至语法错误,教师尽量委婉地提出错误,用鼓励、相信的目光示意学生能够读准确。学生在老师的积极暗示下,克服自身的惧难消极心理,增强学生大胆用英语表达的信心,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自然交流的能力。小学生特别渴望收获赞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爱表现的心理,把更多的机会、更大的舞台留给学生,让学生的情感、身心都参加到英语学习中来。
二、精心安排教学
1.创设真实的情境。
英语课堂的情境设置既能活跃气氛又极易让人身临其中,把英语学习置身合情合理合景的场景中,在真实化、模拟化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如在“4A Unit 9 What’s the matter? Part A”的教学过程中,创设灰太狼让我们闯关的情境。第一关:在唱The wheels on the bus的音乐中去看好朋友喜洋洋,可是喜洋洋被灰太狼抓走了,要想办法救她,导入“Why don’t buy a …?”的句型。第二关:红太狼和小灰灰生病了,导入“What’s the matter? I’m …Here’s…for you ”。第三关:帮助Liu Tao进入课文的学习。
2.给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机会
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不同的活动,用来启发并促使学生创造性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这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如“5A Unit2 A new house Part A”中,向我们介绍了杨玲的新房子,学完之后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房子或者布置家作业让孩子们画出理想的房子,并且进行介绍。“5B Unit7 A busy day Part A ”介绍了大卫忙碌的一天,分为早上、下午和晚上三个时间段,在学生学透课文的前提下,我们不妨也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特别忙碌的那一刻。
三、教学面向全体
英语课程标准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是一个有自我完整求知欲的人。教师的目光要长远,要关注到学生的持续发展,教学方式强调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持续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是否参与、态度是否端正、兴趣是否浓厚、是否有用英语表达的习惯等。
诚然,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师切不可“目中无人”,只有一把应试的尺子,尤其是接受能力较慢、无法顺利完成任务的学生更渴望教师的等待、帮助、点拨。只有让这部分后进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才会用更好、更流畅的英语口语来“回报”教师的耐心等待,赢得了教师的肯定、赞许,这样他们还有什么不敢说的呢?
四、拓宽学习渠道
家校联手,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不能仅仅靠教师的指导,教师可以辅导家长帮助孩子学会使用复读机等功能优越的学习工具。让学生多听、反复听并通过给自己录音,把自己的录音语调与录音带中的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辨析自己在读音方面的错误,既能提高自身的英语口语水平,还能增加自己在公众面前大声说英语的自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网络学习,所以家长更应该利用此资源让学生在家就能听唱flash英文歌、英语快板、英语顺口溜,边看边学英语对话或英语小故事,让英语伴随着学生成长。
缺乏母语学习良好土壤的英语口语学习需要我们英语教师用耐心、细心、恒心去呵护学生在课堂中说的每一句“话”,把学生当成口语练习的主角,克服难、羞、怕的心理,使学生敢说、善说、乐说。
(特约编辑 阮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