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英语正文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 投稿首席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502次
  • 评分4
  • 51
  • 0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225211) 鞠 丽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我看来,进行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的。要在充分了解孩子身心特点的情况下,根据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根源性的改正。

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模仿能力强、求知欲强和创造力强等优势。这个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之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小学生性格的可塑性很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行为会渐渐形成习惯,性格也就越来越稳定,越来越难以改变了。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英语教学,充分体谅他们在学习英语时的理解能力,在情感上给予其尊重和肯定,让孩子在被充分信任的条件下,树立起英语学习的自信。

小学生活泼好动,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自制力也比成年人差。经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注意力最长只能集中10到15分钟左右,此后,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小学生对学习经常只有“三分钟热度”,学习欲望纯粹从兴趣出发,并且随着知识的深化,目标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下降的趋势,自信心也直接影响英语学习。积极的情感可以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具备自信心的孩子,往往思维活跃、记忆力强、观察力敏锐、想象力丰富、擅长语言学习。反之,缺乏自信的学生常感到自己与周围的一些同学有明显的差距,自我评价低、学习主动性差,长此以往,有些学生会悲观失望,自暴自弃。有些小学生上课胆子小,怕犯错,不敢张口说英语,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学英语的进度和深度。

二、针对问题,调整应对措施

1.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在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新课改要求我们在小学英语的教学阶段,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英语课程是在小学三年级时开设的,由于刚刚接触英语这门新课程,不少孩子都会感到很新奇有趣,对英语的感兴趣程度远远超过其他的学科。在这种现象之下,我们可以因势利导,通过孩子们对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通过正面引导,巩固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游戏是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英语学习中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词汇、练习句型和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游戏使小学生克服畏惧、害羞的心理障碍,积极参与课堂中,大声说英语,益于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有效地帮助记忆语言材料,能帮助其集中精力。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时调控教学节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做出适应学生起点、鼓励学生进步的评价,法国的雕塑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节课如果学生情绪涣散低落、烦躁惊恐,教师即使手舞足蹈,口若悬河,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热情洋溢、欢快喜悦的课堂氛围,将会使学生喜欢英语,爱上英语课。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要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实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2.培养英语语感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建立小学生学英语初步的语感,培养小学生学英语的兴趣。由此可见,英语语感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语感。英语语感对于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英语实践而获得经验上的启迪,从而可以创造性地获得适合自己个性和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而能主动地学习和探索,这既能解决“教学生会学”的问题,也能解决“如何教学生学”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提高的体现就是语言习惯和语言感受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并发展英语语感是培养英语语言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关键。语感是一种难以名状,但又确确实实存在的、非常有用的对语言的感觉。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教小学生学习英语时,第一,要把语感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第二,创设情境,熏陶语感;第三,开展利于语感的趣味性朗读;第四,组织英语课外活动;第五,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总之,要把语感的训练落实到英语教学与活动的每个环节,要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感,不断提高其英语技能,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教育也成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中,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多层次与全方位的接触和联系。在运用言语技巧进行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时,恰如其分地穿插非言语行为,定会取得画龙点睛的效果。

(责编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