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英语正文

如何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搭建一座认知桥梁——我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认识

  • 投稿小明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688次
  • 评分4
  • 11
  • 0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家纺城小学(224128) 龚 杰

教材是英语教师教学最重要的一个依据,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运用教材?这对小学英语教学而言,是一个具有永恒的思考价值的问题。从过去的“教教材”,到今天的“用教材”,都是对这一问题的宏观回答。说其是宏观回答,主要因为这一描述基本上还是理念性的,用一线教师的话说叫“缺乏操作性”,因为“用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宏大的概念。怎样才叫用教材,值得思考。笔者以为,“用教材”理念下的具体策略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师“用教材”最大的体现就是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搭建认知桥梁。

一、教材与学生的距离例析

小学英语教材是由对小学英语有较深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优秀教师编写而成的,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做到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就造成了教材与学生实际之间存在较大距离的现象。这种距离应当成为我们教学中认真分析的内容,甚至要将其当成教学的起始步骤。

例如在小学《英语》(凤凰译林版)4A Unit 7中有一个Sing a song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感觉这首歌曲容易教,但却没有思考其中的原因。其实我们稍一分析就会发现,这首歌曲与学生的距离是比较近的,而且体现出的与中文诗类似的押韵,也让学生读唱起来容易上口。分析得出这一结论之后,我们就可以确定这样一些教学步骤:如 Show the picture about the song;Listen to the song;Sing the song;Act out the song;Make a new song等。通过这些步骤使其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同样在5B教材的Unit 3中有“At a Music lesson”的教学内容,其中的music room,dance等并不是每个学生都熟悉。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模拟一个music room,并让学过舞蹈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角色扮演,这样就拉近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反之,如果生涩地搬教材,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

二、教材与学生的衔接策略

认清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之后,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浮现出来了,那就是教材与学生之间如何衔接的问题。在笔者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寻找教材与学生的交集。而寻找交集的过程就是研究教材与学生的过程,于是我们的阐述也就从教材与学生两个方面进行。

以5B教材Unit 3中的E版块Look and read的教学为例,本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in / on / under / near / behind等介词的运用,其载体是借助一只老鼠与课桌、书包、猫的关系等来完成句子的学习。如果我们直接教授这一内容,可能也感觉不到太大的困难,尤其是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情形下,由于各个句子结构的相似性,因此学生可以在重复中获得对各个介词的感性认识。如果教师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即假如不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尝试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如位置关系等)去思考这些介词的运用,那么学生会想到什么呢?他们会主动想到利用一只老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来构思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于是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教学主旨,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身边如教室内的物品关系去构思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引入介词的学习。这样就既保证了教材意图得到实现,同时又适合了学生的需要。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教材上设计的老鼠这个情境不好吗?我们讲授教学的效果不是挺好的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笔者的调查结果是,如果按照课本上讲,学生不超过一个月,记忆就会淡化;而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创设情境,则记忆可保持两个月以上。

三、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运用

我们已经认同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教教材”与“用教材”是考验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载体。那么,这个智慧体现在哪里呢?也许有人认为体现在具体的教学策略上,而我更认为应当体现在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上。小学生学习英语有哪些基本的认知规律呢?经过梳理,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把英语知识糅合到形象的素材中,这样学生才能在对具体的思维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英语知识。有的教师做出了这样的研究,即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有与水果有关的话题,于是在低、中、高年级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低年级时让学生做游戏,中年级时让学生合作讨论,高年级时让学生尝试写作。

二是小学生喜欢想象。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发挥想象时教师不要打断他们,而是巧妙地利用他们的想象来为英语学习服务。比如5B Unit 3的综合版块中有一首英文儿歌,就可以以儿歌为载体,让学生唱出自己喜欢的儿歌,从而开拓学生的英语知识面。

三是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喜欢发表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主动地用英语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特约编辑 熊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