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英语正文

搭建语言运用支架优化语言表达能力

  • 投稿门徒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795次
  • 评分4
  • 18
  • 0

浙江绍兴市上虞区盖北镇小(312369) 沈招娣 石建涛

聆听名师的课堂,学生行云流水的对答和表述,往往带给我们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质,在我们看到的课堂中,是一种积淀的展示,日常课堂的有效打磨,才能造就学生语言素养的厚积薄发。笔者从三个方面就“搭建语言运用支架,优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作了浅显探微。

一、扫清学习障碍,注重语言滚动和范例呈现

1.旧知链接,打开语言储备库

由于生活中缺乏使用英语的真实环境,学生几乎没有操练英语的机会。等到学习新知,操练相关旧知时,学生从脑海里调剂知识储备的速度不够快。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分析学情,通过提供关键词、关键图或关键句的形式,及时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案例一】某教师在执教《Friends》一课时,操练到: When I sweep the floor,my friends helps me.So what does your friends do when you do something?Maybe,you can use this sentence pattern .

提供这样的旧知链接,能有效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2.文本示范,导向自由空间

文本作为一种范例,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搭建了支架。好的范本设计,能突破学生固有的思维,为学生提供另一方别样的空间。

【案例二】PEP Book2 Unit3 A Let’s Talk(老教材),教学情景中学生在数风筝,发现The black one is a bird.要让学生连接上下文理解并会运用这句话,是本堂课的难点之一。教师对这一环节充分运用了“文本示范”,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思维。

活动一:根据图片提示,让学生在逐步放手的操练中,明白并能述说句型:“The…one is…”

活动二:用抓“奸细”活动,巩固句型“The…one is…”,学生兴趣盎然。

二、优化问题设计,提升课堂效度

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必定是由梯度盘旋的问题设计串联的,问题的设计要特别重视思维的深度。在一节课中,如果教师的提问全都是难度较低的问题或绝大多数是难度较低的问题,你会看到的是一呼百应式的回答。这样的结果,看起来学生掌握得很好,实质学生的思维根本得不到有效发展。

1.问题设计事倍功半,设计初衷与目标大程度失衡

【案例三】某教师在教学PEP Book6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这一主题时,在课堂上设置了问题:“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Do you like…on the weekend?”教师一直用这两个句型与学生进行操练。应该说,教师设计问题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教师设置的这两个问题意在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出。虽然教师提到的词组中包含了很多语言信息,但因题型单一,给一些学生提供了投机取巧的“温床”。学生只要掌握了一般疑问句的回答技巧,在不理解问题的前提下,仍然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看似热火朝天的回答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教师稍作改变,如在提问“Do you like go shopping on the weekend?”时,顺势提问“What do you usually buy?”,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新角度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能操练的面就广了,也就有了更为实际的交际意义。

2.问题的设计机械生硬,不符合真实交际的原则

【案例四】PEP Book8 Unit2 What’s the matter A Let’s Learn,一位教师直接用“What’s the matter?”询问身体状态良好的学生,学生笑眯眯地回答:“I have a fever. / I have a cold. / …”这样的场景显得很唐突,纯粹是为了操练而操练。而另一位教师采取的做法是用PPT出示多幅图片,图片上是不同表情、不同状态的人,引导学生在此情景中运用“What’s the matter?”,文本的引出水到渠成。

三、用真实的课堂情境,点燃学生的生活经验

【案例五】某教师在上“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这一话题时,学生的一个“I often work on the QQ farm”引爆了整个课堂,学生对这个回答像着了魔似的私下开始了讨论(此时正是QQ农场最火爆的时候)。眼看着课堂就要失去控制,这位教师就灵机一动,索性将QQ farm搬入了课堂,她将全班学生分成了两大组,组建了两个QQ farm,并以此为载体,将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小组竞赛以及对话表演都与农场的升级挂钩,课堂气氛很是活跃。虽然农场是用粉笔画的,并不精美;作物是教师象征性地涂画的,并不形象;活动是临时组建的,并不精致。但是学生还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农场的劳作中来”,原因在于这个农场情境是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并乐于其中。

关注学生的语言输出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以加强学生语言吸收量为先期工程。教师需关注于革新教学意识、滚动知识运用、提高课堂效率、创设教学情境等,从外围到内部,从本质上强势为提高学生的语言吸收打造良好的环境、搭建助推的支架,从根源上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特约编辑 熊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