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设计毕业正文

基于艺术设计本质特征的文化内涵之研究

  • 投稿答完
  • 更新时间2015-10-10
  • 阅读量199次
  • 评分4
  • 16
  • 0

摘要:

艺术设计的本质特征是人的艺术创造,更是设计师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审美外放与受众文化审美接受的共鸣。在这信息文化高度碰撞交流的时代,艺术设计以人为本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将文化内涵与艺术设计更好相融合,使设计更加符合市场大众文化审美需求,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艺术设计 本质特征 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3-0069(2015)09-0135 - 02

世界经济发展瞬息万变,传播媒介日新月异的今天,艺术设计涉及的内容及服务对象有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广阔的多样性。同时艺术设计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它的复杂综合性又常常使人难于给其本质特征以完美定义——经济市场、科技伦理、文化宗教等要素都能对其产生影响。而无论是设计者还是受众的审美眼光也随时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改变。面对当下艺术设计领域媚俗化、肤浅化、表象化等风气甚嚣尘上的局面,探究艺术设计本质,以及与该领域各位有识之士辨明当代中国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之路,是本文探讨的初衷。

何为现代艺术设计的本质特征?一般观点认为,艺术设计实际上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但这种观点没有明确指出文化(包括民族、地域、时代文化)的影响对于艺术设计的决定作用。因而笔者认为,艺术设计的本质特征是人的艺术创造,更是设计师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审美外放与受众文化审美接受的共鸣。它具有人文性、创造性与功能性等主要特征。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文化高度碰撞交流的网络时代,过分关注表象(如材质、色彩及制作工艺)的功能性艺术设计已难以称之为成功的艺术设计;而突出设计产品的人文性以及设计者创造性,是一个设计成功为受众所认可的关键。成功的艺术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满足客户或市场的需求,更多的时候要设计师敏锐地探求潜在不确定的需求,通过设计启发并且引导受众接受这种需求,形成新的审美心理模式,反过来促进艺术设计的改变,形成互动共鸣。在这一过程中,艺术设计以人为本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现代艺术设计的本质特征的探求,我们明确了以人为本创新的重要。但要做到这样的创新,有很多实现的途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把握设计的文化内涵。艺术设计中文化是土壤,生活是基石,需求是导向。由艺术设计专业的眼光来看,所谓设计是一种超越需求、超越功能、超越个体的社会文化形态。一个成功的艺术设计包含着一个民族的很多秘密,借助它,可以表达一个民族某一层面的整体性观念。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马林洛夫斯基说过“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切生物的需要己转化为文化的需要。”马克思在研究动物的活动和人的有目的的劳动之间区别时,得出美学的重要结论:‘(人也是按美的规律来制造”。奴隶社会时,已有图腾装饰的统治阶级使用的工具,充分说明其在满足产品使用功能的同时,也表达了人类对审美的追求。因此,“文化”在人类的生产劳动中就有产生美学的特质。作为美的一种艺术形式,以最初满足使用功能到与审美并重的艺术设计就与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毫无疑问,把艺术设计的当成一种文化形态,从文化心理结构角度谈设计创新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是指设计的产品所反映出的人类精神和思想方面的内容。当代艺术设计既包含工艺技术手段和个性审美意识,设计产品的接受也折射出不同社会阶段文化消费的诉求。这种文化消费诉求与审美心理模式的构建,在开始向由少数的艺术文化精英引导,广大普通人群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熏陶、模仿、心理积淀后逐渐形成社会整体新的审美价值观,信息化世界大众文化审美的同一性趋势由此而来——“时尚”对于大多数受众也只是“时时跟上”而已。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艺术设计中文化内涵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审美构建的启发性

突出文化内涵能够使艺术设计紧贴市场脉搏。借由强大的信息传媒收集第一手信息,设计师或公司能够准确捕捉受众心态,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地域文化、历史发展,适当超前地推测出一些隐于表象的文化消费需求,从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出产品的审美标准,这种源于文化又适当超前的审美构建能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引导大众的审美取向。可以说,艺术设计不仅仅基于产品本身,而是设计一个文化概念;消费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商品,而是消费某种理念。如耐克、可口可乐等品牌产品宣称:“我们卖给消费者的不再是一件产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提到“LV”,我们不是想到的某些产品,而是一种与财富密切相关的高层次品位追求。艺术设计文化内涵的审美启发,正是对于受众心理审美的一次次“催眠”。其结果可能成功也可能无效,但目的都是左右大众的审美取向,取得符合自身利益的最大影响。

二 受众心理的针对性

文化内涵当然需要考虑受众心理。亚洲人与欧美的心理文化构建就相去甚远,即便是同在中国,湖南人与上海人的性格心理也有着不小差异。如果艺术设计不考虑这些因素,就有可能造成相同的设计遭遇不同的受众反映。因而艺术设计的实践必须全面考虑社会阶层不同的文化取向、年龄差异、性别收入、教育程度、性格喜好甚至属象、星座等带来的种种个体差异性——言以蔽之,要考虑受众的心理层次,再进行细致的审美角度分类,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品牌概念的审美引导;通过设计传播有针对性的文化审美意识,使受众从心理上认同、喜爱设计产品;并逐步达到提到某种产品马上想到该产品的设计,此外再无其他的程度。比如一提到点读机,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可爱的小女生,进而想到“步步高点读机”的那个滑稽诙谐的灰太狼,进而闪现出那句广告用语“so easy!”。

三 概念内涵的延展性

成功的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体现,应该赋予作品超出原本功能、概念之9F的审美趣味,即概念内涵的拓展创新。而这往往是设计作品最终长久被受众所认可的关键。身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的大众,心理结构、审美趣味、喜好偏爱都时刻处于快速变化中,设计作品一经面世,其内在的概念、信息是相对稳定的。如何能在设计之始就能预见受众心理的变化方向,迎合不同境遇下的消费审美需求,是每个艺术设计师所面临的挑战。但毫无异议的是,对市场消费心理的把握,新的审美价值的传导,以及借由文化内涵的把握,深化、延展作品的概念,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最有效方式。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西方钻石珠宝产品在中国的推广:钻石的化学元素组成就是“碳”,其本质与黑色的木炭没有区别,也不属于稀缺资源。但它凭借设计师的设计宣传,不禁风靡西方,在中国也逐步成为婚礼不可或缺的饰品,为什么呢?因为“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文化内涵的设计植入,使钻石这个美丽石头的概念内涵的无限的拓展,形成了“钻石文化”、“钻石情节”,将钻石与真爱完全等同。有人的地方就有爱情,那有爱的地方就应该有钻石,于是这颗石头与它的近亲木炭,身份地位有了天壤之别,这就是艺术设计包装的成功典型。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有理由说,艺术设计虽是多元的,但其文化内涵在创新中最为重要。意大利设计师吉奥庞蒂曾说过:“本土传统的设计语汇将成为一个国家设计的重要纬度。”当代艺术设计中创新不外乎民族化与国际化两种,它们从本质上说是殊途同归的。但作为当代中国艺术设计,最重要的是注重功能和形式而没有文化底蕴,努力将西方现代艺术思想和中国传统艺术思想中注重感性、象征的审美特色有机的结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艺术设计中民族文化的体现

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具有了丰富多样的哲学美学、文化艺术、社会心理,这些都为艺术设计者提供了充分的设计元素。那一笔笔腾挪顿挫的线条,那一方方古朴厚重的古印,那一声声悠扬婉转的唱腔,那一幅幅空灵蕴藉的山水画卷,那从唐宋元明清的飘扬而来的大气风流,无不传递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而这些都能以现代形式,更简约、更抽象、更华丽地体现在当今艺术设计的方方面面。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各种艺术形象设计,无论是福娃(图1)的造型还是鸟巢(图2)的灵感源泉,无论是金镶玉的金牌(图3)创新,还是开幕式上山水画卷(图4)的展开,都凝聚着几千年来华夏文明智慧的光芒。而这些不仅被中国人所津津乐道,也给世界人民留下许多深刻完美的瞬间。

2艺术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体现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之间差异明显,不同地区的文化风貌、民俗人情也各不相同。塞北的辽阔壮观,江南的秀丽婉约,西北的苍凉粗犷,西南的旖旎绮丽,都孕育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因此,在艺术设计创意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与地域文化、宗教、民俗相结合。设计师对地域文化的了解,可简单地归纳为对地域民族文化、地域物产文化、地域著名人物、风景、建筑等文化的了解,它们对艺术设计均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图5),其造型创意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纸,由丝绸之路传入西方,而纸的出现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古代汉族吉祥云纹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被赋予祥瑞的文化内涵。而源于汉代漆器上的红色与银色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在火炬上的运用又使之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的火炬设计,亦便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上下均匀分割,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3艺术设计中时代文化的体现

时代文化是艺术设计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形式体现。面对发展迅速的社会,日新月异的生活和意识形态,不断的市场竞争形势,艺术设计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就需要设计师创造性地把民族、地域、时代特有的知识、技术、材料、精神融入到设计中,使之既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底蕴,又有新颖的视觉冲击力和现代时尚美感的艺术效果。比如北京中国国家大剧院(图6)的建筑设计,就是西方现代建筑理念与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天圆地方、对称和谐、阴阳有序等观念)的一次完美结合,令人惊叹。

总之,当今中国时代的进步发展对艺术设计的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也提出了更严苛的标准。艺术设计与文化是一个有机体,文化制约艺术设计,后者反过来体现、影响前者。只有牢牢把握设计的文化内涵提升,才能在设计实践中牢牢占据主动地位。但愿每个立志于弘扬中华文化的艺术设计师都能在探索中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