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电子商务毕业正文

互联网环境下中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研究

  • 投稿明月
  • 更新时间2015-10-13
  • 阅读量1057次
  • 评分4
  • 29
  • 0

文/许艳

摘要: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各类经济发展模式都开始向信息化与产业化方向不断改革,也正是基于此,本文特以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下的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基本概念的论述,了解我国当下农业信息产业化的发展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现代农业;信息产业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农业发展开始由原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现代化农业发展逐渐过度,尤其随着国家“十二五计划”的不断实施,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必须向信息化产业化方向逐渐迈进与改革。在刚刚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是未来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协调稳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与改革方向。”为此在当前互联网信息时代下,要想提高我国综合国力,首先必须实现我国农业的信息产业化改革,唯有将科学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与经济增长模式引入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才能真正意义上保证我国国民的日常生活与生产所需。下面我们就对互联网时代下的农业信息产业化予以了解与认知。

1、基本概念综述

1.1 农业信息

所谓“农业信息”,其主要指的是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农业及相关产业的信息资料集合。一般而言,农业信息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农产品价格及其农贸市场供求信息。不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化农业,市场销售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农产品整体市场供求关系及产品价格直接关乎生产者的实际利益,也影响着未来农业生产发展的总体走向,此类农业信息又叫农业生产基本信息。

(2)农业劳动力、劳动资料等劳动要素信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关键在于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整合,只有通过对基本的原材料、劳动资料与劳动力等农业要素信息的专业化整合,才能实现其农业生产的规范化与规模化。

(3)国家农业宏观政策信息。我国奉行市场调节为主体,国家宏观调控为辅助,其中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与相关法律法规是我国农业发展必须遵循与重视的根本,尤其在国家整体经济形势与政策变动时期,农业经营者更应关注国家相关宏观政策信息,及时调整其生产与经营方向。

(4)农业科技信息。科技信息不但是高科技产业发展核心,同样也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一些新兴科技成果若应用于农业生产,常常可以引发某个农业生产的巨大变革。

1.2 农业信息化

所谓“农业信息化”,是在科技信息技术广泛 应用的基础上,对农业信息资源所进行的信息综合采集、汇总整理、优化分析及传播的信息化过程。其目标在于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发展的全面融合,加速农业产业化改造,提高农业整体生产效率与市场销售水平,实现农业持续、高速、稳定化发展。结合于农业信息分类类别,农业信息化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2.1 农业资源信息化

自古以来,我国都是农业大国,13亿人口的巨大需求,对我国农业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就目前来看,我国农业整体环境资源,由南到北,类别差异较大,各省市地方土地土壤特性与产业发展类型也各有不同,例如华中华南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资源较为肥沃,淡水资源也很多,是我国农业发展与粮食生产的主要集中场所,而西北地区土壤较为贫瘠,相对于南方地区,北方发展更为注重工业化发展。要想实现农业信息产业化,首先必须实现我国各种农业资源与环境数据资料的信息化,借用遥感技术、环境监测技术、GIS定位技术,对我国各类农业资源与环境信息加以确立,并将其以网络的形式共享出来。

1.2.2 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化

农业生产离不开生产资料( 如农药、化肥、种子、生产工具等),就目前而言,我国各类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市场较为混乱,各类资料见的品种、质量与价格差异较大,传统农业生产多以当地农产品供销社与工厂为主要生产资料来源地,对其他地区农产品信息资料了解并不广泛,相对而言,我国各地农产品工厂也苦于难以需找到大量销售客源,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对当前农业市场的生产资料与市场销售现状予以信息化处理,通过大量互联网实时农业生产资料信息的发布,了解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参考网络信息及时调整生产资料价格,以此实现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化、信息化、规模化的优化改革。

1.2.3 农业政策法规信息化

我国国家出台的各类农业政策,不但有助于国家农业市场的宏观调控,而且对于农民自身的销售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加强我国农业政策法规的信息化改革,一方面有助于各省市农民大众对于我国农业政策信息的了解与把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国农业信息法制化、规范化的建设,随着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各类农业信息资源开始向商业化、知识产权化方面改变,为此,有必要对我国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中农业生产者、销售者、管理者等各类信息化主体间的权益加以法制维护与保障。

1.2.4 农业科技教育信息化

科学技术是国家产业优化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农业发展更是如此,优良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农作物品种往往直接关乎农业生产者自身的切实利益。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实现农业信息产业化的标志之一就是要保障农业科研技术与生产间的协调统一,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全国新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及时向农业生产者提供最新、最权威的农业生产科研技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

1.3 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历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根据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发展环境与时间的不同,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分别为农业信息商品化、农业信息产业化。

1.3.1 农业信息商品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互联网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生产由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低效率劳作,向科技化、科学化方向不断改进,在此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农业信息资源的宝贵性,农业信息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在此过程中,社会逐渐出现以满足人们信息资源需求为目的的盈利性农业信息商品与服务,这是农业信息产业化的萌芽与起步。

1.3.2 农业信息产业化

在大量、零散农业信息商品逐渐累积与发展过程中,小范围、单一性农业信息产品开始向集中化、规范化农业信息方向改革,其信息产品的生产也开始向规模型产业化方向不断改进。尤其在当下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过去简单的信息商品开始以互联网络为基础,发展成为集农业信息采集、加工、传递、反馈与信息服务为一体的集约型知识密集产业。

2、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中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建设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但整体发展较快,发展趋势较为平稳。其实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正式以系统工程为依托,将电子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工业、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行列后,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及硬件网络基础设备的不断完善,我国农业信息开始由商品化向产业化逐渐过度,2010年,在社会各界及政府支持下,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开发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农业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已初见成效。发展至今日,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建设在数据库资源、信息化网络、精准农业及农业科技与多媒体技术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2014年,应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我国农业部信息中心逐步加大我国农业经济信息网络的资金投入,截止2014年年底,我国已实现全国各省市农业厅局联网及农业信息集群化改革,完善并建立了具有较强技术支持功能的国家农业信息网络数据库和国家农业核心网站。在其影响下,目前我国各省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均已建立了局域网,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一批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为主体的农业信息类网站,其在网络信息化水平上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2.2 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我国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及对互联利用整体发展态势较为良好,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当前我国所具备的农业资源水平尚且难以满足广大农民与企业日益提高的农业信息需求,其信息产业化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大不足,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2.1 农业信息资源规范化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的建设主体是政府部门及各类农业资源类门户网站,由于其彼此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行业统一规范,其在对农业信息采集、加工、处理与发布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各网站所采用的农业信息资源格式的不同,严重阻碍了其信息资源间的相互沟通交流,颇有“各自为政、各圆其说”的意味,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网站农业信息资源质量与准确性的局限,还严重影响了农业信息资源彼此间的共享,造成其资源的严重重复。

2.2.2 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滞后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提升,然而在对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方面,其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受农业信息产业化前期发展及计划经济影响,我国传统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多为政府部门建设并负责运营,其主要用于政府决策,对于农民及企业的指导较少,尤其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规范,当前我国各类农业信息部门各自为政,在网站的基础数据建设方面缺乏综合性、全面性。另外在数据库的建设上,大多数农业信息网站数据库资料仍停留于文献理论资料层面 ,对于数据型、实践型的数据库资料较少,而且网络资料低端数据重复率极高。而且由于相关资金匮乏,在对农业资源数据网站的建设也较为简陋,多数网络资源较为落后,时效性较差,其在信息内容方面难以反映我国农业发展,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这严重阻碍了农业信息间的交流,尤其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时代,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的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升。

2.2.3 农业信息产业化地区发展不平衡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华南、华北地区WWW站点数占全国总站点76.5%,从这一数据我们不难发现,相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沿海城市及地区不论是在经济基础还是科研技术水平 上都占据着极大的优势,由于基础设施差异,南方地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其在农业信息产业化与服务普及率程度高,在此基础之上,农民能够及时获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及国家最新的农业政策,并根据当时农业市场情况,及时调整自身农业生产与经营策略。而在东北、西北地区,大部分农村整体经济水平都不是很高,其信息获取渠道较少。这无形中加剧了我国南北建设间的差异性与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平衡。

2.3 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建设滞后原因分析

2.3.1 农业信息产业化意识淡薄农业信息产业化的实现应以政府为主导,基层农民与企业共同协调与发展,然而当前我国部分政府部门及企业在对国家农业信息化的认知上普遍存在偏差,这也是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较为缓慢的原因所在。目前,我国在对农业信息产业化认知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忽视我国农村落后现状与科技信息间的客观联系,认为农业的发展与农业信息交流间没有主观上的联系。二是将农业信息化等效为信息技术与设备,其认为农业信息产业化就是购买计算机设备、铺设网线,建立网站并发布信息,这两种认知都将农业信息产业化过于片面,其对农业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的本质内涵缺乏必要的认知。

2.3.2 农业管理体制改革迟缓

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其管理体制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对农业信息的收集与整合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以我国当下农业生产环节为例,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等产中环节多由农业部直接负责管理,而粮食种子购销、农产品后期加工、农资供应等农业产前和产后销售环节由其他农业部委负责管理,整体管理体制缺乏链接性,其农业信息综合性与信息集成性水平较低,难以形成一个完整而有效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这常常会导致大量农业信息的漏损,影响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的改革。

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迟缓性还体现于其规划工作滞后,虽然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总书记提出要加大对农业信息产业化整改力度,然而当前我国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威可惜的农业信息产业化建设规划章程,这直接导致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建设的盲目性与无序性,重复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象严重,其不但在经济上造成了浪费,还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全面协调有序发展。

2.3.3 农业信息基础设施落后

资金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是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然而就目前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改革建设现状而言,我国农业整体机械化水平较低,水利灌溉设施较为落后,大多数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农业生产仍依靠于畜力和人力等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其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改革。由于缺失必要的物质资本,我国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中西部地区农业信息传递载体仍以传统纸质为主,科学化含量低,在对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上更是缺少必要的人才与经验。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常常会出现数据传输网络断层,这种数字鸿沟不但阻滞着我国农业企业与部门间信息化交流,也阻碍了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播与推广。

3、未来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建设改革与完善

处于互联网时代的我国农业生产与改革,其关键在于对网络信息资源与技术的综合运用,要想实现农业信息产业化,一方面要重视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对其已获得资源的综合管理与利用。

3.1 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农业信息资源

在电子信息互联网时代,我们应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对农业信息资源加以整合,首先在农业数据的收集方面,要切实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通过对现有农业实践的总结,建立良好的信息模型,通过对现有农产品销售市场现状的分析探究,发现其农业生产与销售的潜在规律,并具体结合国家实际政策方针,以高速度、交互性信息网络为载体,加强基础农民与农业企业间的沟通联系。

3.2 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立法工作

为解决农业管理体制改革迟缓问题,我们必须积极发挥政府机构的作用,通过对农业相关资源开发的立法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一体化改革,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支持农业信息市场交流的规范化。另外,政府还应对农业信息标准予以统一规划,充分发挥政府协调与管理作用,以此解决各农业生产地区间信息交流障碍。

3.3 开展国际农业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合作

要想立足于经济全球化的互联网时代前列,在农业生产方面,我们必须积极开展与国际间的农业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应认真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在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长处,利用网络会谈与资料互惠的方式,借鉴其信息产业化模式的同时,将自身优势农业信息资源推广出去,让国际了解我国农业现状,以此提高我国对外农业贸易,将我国农业推广到国际舞台。

4、结论

综合全文论述,在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与改革仍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而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发展方向所在,也是未来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大势所趋,为此,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同时加强国际农业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合作,最终实现我国农业的整体提高与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郑红维,关于农业信息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1.12

[2] 傅洪勋,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2.11

[3] 何泳辛,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1,6

作者简介:

许艳,福州大学阳光学院,助教,专业是管理学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