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电气毕业正文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多电机监控系统的设计

  • 投稿游子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444次
  • 评分4
  • 25
  • 0

丁俊1,王茂祥1,2,李多贵3,王斌1,朱金荣1

(1.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2;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29;3.扬州广播电视总台技术传输中心,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针对目前工业现场对交流电机缺乏有效监控的问题,为实现对交流电机的参数采集和智能监控,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多电机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传感器测量电机及其所处环境的相关参数,利用无线自组织网络技术将数据传输至以S3C2440为核心的控制中心,采用SimpliciTI协议进行网络通信,并通过GSM模块进行远程数据传输。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测量相关参数,及时发现电机的堵转、缺相、三相不平衡等问题,有效保护电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物联网;自组织网络技术;S3C2440;SimpliciTI 协议

中图分类号:TN9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5)15?0136?03

收稿日期:2015?02?02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工程项目(JHB2012?43)

0 引言

目前,我国电机装机总容量已达4亿kW以上,年耗电量达1.2万亿kW·h,占全国总用电量的60%,占工业用电量的80%,数量如此庞大的电机中多数为普通交流电机,在出现异常时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而且由于电网质量不稳定、电机老化等原因容易导致电机故障,影响正常生产,甚至危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目前的多电机监控系统多采用工控机或者PC机与上位机软件相结合的方式[1],虽然其开发周期短,但是需要占用计算机资源,布线繁琐,价格昂贵,不便于携带。随着应用于传动系统的电动机数量越来越多,如何经济、有效和方便地对多台电机同时进行监控、保护和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物联网技术,并结合无线自组织网络技术、全球移动通信(GSM)技术和嵌入式技术,设计了一种多电机监控系统,该系统体积小、价格低、安装简便,并具有远程控制功能。

1 监控系统组成

基于物联网的多电机监控系统采用SimpliciTI网络协议以无线方式进行信息交互,该协议是TI公司推出的针对小型RF网络的专有低功耗协议,能够简化实施工作,降低对微处理器的资源占用[2]。SimpliciTI网络协议由应用层、网络层和射频层组成,支持点对点和星型2 种基本网络拓扑结构[3]。本系统采用的星型网络拓扑包括数据中心(Access Point,AP)、中继(Range Extender,RE)节点、终端(End Device,ED)节点三部分。中继节点和终端节点负责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发送和对电机的直接控制,中继节点同时还负责数据转发工作。数据中心负责网络的管理和协调,接收所有节点的数据,处理后通过RS 232 接口发送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以ARM9 系列微处理器S3C2440 为核心,负责数据的分析、显示等工作,在数据异常时进行声光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通过GSM 模块提示用户。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2.1 硬件电路总体方案

系统硬件电路主要分为监控中心、中继节点和终端节点三部分。由于中继节点和终端节点的硬件电路相同,因此本文只介绍终端节点电路。图2给出了系统硬件电路,其中,监控中心部分包括微处理器S3C2440、射频模块CC1110、显示模块、键盘、GSM模块和报警模块,终端节点部分包括传感器组及信号处理电路、射频模块、电源模块、继电器和交流接触器。

2.2 终端节点硬件设计

终端节点是直接控制传感器的网络子节点,在系统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4]。CC1110作为终端节点的核心,负责采集各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经过预处理后发送至数据中心。本系统中每个终端节点包含四种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热敏电阻。

如图3 所示,电压、电流测量电路分别采用型号为HNV025和HS03?25A?NP的霍尔传感器,它们利用霍尔效应及磁补偿原理,被测回路与测试回路绝缘度高,可测量直流、交流、脉动信号。

图3(a)所示的电压测量电路中,交流电压经全桥整流后输入传感器,Uout端输出和该交流电压有效值成比例的直流电压。电压跟随器U14A 和稳压管D7 可以有效防止冲击电压损坏CC1110 芯片,运算放大器U14B 用于放大电压信号,便于采样。通过三相电压值可以有效判断是否有过压、欠压、缺相等状况发生。

图3(b)所示的电流测量电路中,三个电流传感器分别串联在三相电路中,规定电流由IN 端口流向OUT端口为电流正方向。当电流为正时,其输出经滤波和运算放大器U6,U7两级反向放大后,由out1端口输出,out2端口输出为0;当电流为负时,运算放大器U8 为同相放大,因此信号由out2端口输出,out1端口输出为0,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实时测量交流电流大小,并有效区分电流流向,即可判断相序是否正常,三相负载是否平衡。

2.3 监控中心硬件设计

微处理器负责对各个模块的控制和协调工作[5],考虑到功耗、体积和易用性等因素,本系统选用ARM9系列的S3C2440芯片,该芯片具有丰富的片上资源,体积小、功耗低,为嵌入式应用提供了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的微控制器解决方案。为了保证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复位电路选用专用电压监视芯片MAX811,它稳定性高,功耗低,集成了上电、掉电复位等功能,并可以手动复位[6],微处理器电路如图4所示。

GSM模块包含GSM基带处理器、GSM射频模块、供电模块(ASIC)、闪存、ZIF连接器和天线接口的TC35模块。该模块自带RS 232 通信接口,可以方便的和微处理器配合,可靠地实现短消息服务,模块有AT命令集接口,支持文本和PDU 模式的短消息。本系统中主要采用文本方式进行远程通信,在电机出现异常时,该模块主动发送短消息到设定号码,详细报告异常情况;若用户向TC35 模块中的SIM 卡发送短消息,也可达到查询参数和远程控制电机的目的。键盘主要用于对各终端节点参数的设置、查询和电机电源通断的遥控;为了便于用户实时了解电机状态,采用了4线电阻式触摸LCD,可以实时显示各电机参数;报警模块主要是在电机参数出现异常时发出信号,提醒工作人员。

3 系统主要软件设计

3.1 S3C2440程序设计

微处理器S3C2440是监控中心电路的核心,负责控制作为数据中心的射频模块、GSM模块、触摸屏和报警模块,获得和显示各电机相关数据,同时接受远程控制。系统上电后,S3C2440 首先读取系统设置信息,之后向数据中心发出数据采集指令,等待各节点自组织网络组网成功后获取电机相关数据,在触摸屏上显示;数据异常时,发出报警信号,通过GSM模块发送异常信息到指定手机,并向数据异常的节点发出指令,控制交流接触器断开该电机电源,保护电机。微处理器程序流程图如图5所示。

3.2 节点组网程序设计

由于SimpliciTI协议能直接在TI公司出品的CC 系列RF 芯片SoC 上直接运行,因此开发成本低、周期短。在SimpliciTI协议下,数据中心等待终端节点的连接请求建立星型连接,多个终端节点加入时采取“先到先得”的原则[7?8]。首先,数据中心验证申请加入的终端节点的Join Token值,若与其自身保存的值相同,则发出允许加入应答帧;之后,采用相同的方式验证终端节点的LinkToken值,若仍然相同,则该终端节点加入网络成功,可以进行信息交互。程序流程图如图6所示。

4 结论

本文从便捷、安全管理电机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多电机监控系统,分析了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软硬件开发流程,并进行了系统测试。经测试,本系统能准确测量相关参数且通信可靠,能够有效监测电机工作状况,并可以进行远程控制。同时,该系统具有安装方便、布线简单、成本低、可扩展性强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贺安超,刘卫国,马珊.基于CAN总线的多电机嵌入式监控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19(7):1605?1607.

[2] 王斌,赵卉,朱金荣.基于SimpliciTI协议的智能窗系统的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3(10):139?142.

[3] 曾哲光.基于TICC1110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设计与电路优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4] 王伟钢,朱杰,施火泉.基于AVR的多功能电机保护器设计[J].微特电机,2014,42(1):31?33.

[5] 李治斌,邓小芳,张余明,等.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调光开关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4,33(1):60?63.

[6] 朱延生,蒋泰,佘智.基于ARM的公交优先控制器的设计[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2,28(1):55?58.

[7] 陈启明.基于PIC 单片机的无线遥控移动靶控制系统[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8(2):42?44.

[8] MERENTITIS A,KRANTIS N,PASCHALIS A,et al. Low en?ergy online self ? test of embedded processors in dependable WSN node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Dependable and Secure Computing,2012,9(1):86?100.

作者简介:丁俊(1974—),男,江苏扬州人。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

王茂祥(1967—),男,江苏句容人,中国移动江苏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博士,扬州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光电技术。

李多贵(1967—),男,江苏扬州人。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

王斌(1988—),男,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

朱金荣(1968—),男,江苏靖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光电技术、自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