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机电毕业正文

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投稿喝红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859次
  • 评分4
  • 10
  • 0

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蒋春容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

【摘要】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对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提高学校整体水平均有重要作用。以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为目的,介绍了构建本科生科研实践平台、改变教学模式、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以及完善激励政策以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与具体实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科研能力;本科生;人才培养

0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可见,培养本科生的初步科研能力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本科教育对学生知识灌输较多,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学到的知识无法充分激活,创新能力欠缺,与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有差距[1]。我国的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分别于1996年和1998年实施了《大学生科技训练计划》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这些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科研意识,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2]。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意义体现在:

(1)有利于促进本科生的学习

参加科研活动、锻炼科研能力,与本科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和掌握专业知识,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灵活应用,而且可以给本科学习提供更大的兴趣、更强劲的动力和更广阔的视野,而学习则是科研思想产生的根本和赖以生存的营养来源。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科生通过参加科研训练,锻炼科研能力,既是实现基础知识的学习到专业知识学习的过渡,又是消极被动学习方式向主动独立学习方式的转变,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获取信息、分析判断和实际动手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并掌握科研方法、熟悉科研程序,提高综合素质,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适应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3)有利于提高院校的整体水平

教学是主体,科研是龙头。没有教学,高校将失去存在的意义;没有科研,高校将失去竞争的资本。高校教学改革实践表明,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是提高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经验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研究型人才的有效途径[2]。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教师的科研得以有效推进,而教师的科学研究恰又是高校整体水平得以提高的助推器。

1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与具体实践

1.1构建本科生科研实践平台

坚持改善条件、提升实力,建设有利于本科生开展科研训练和能力培养的教学基地、实践基地和教学实验室等硬件环境,逐步实现教学实验中心和实践中心在时间和内容上全方位向学生开放,并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旋律,努力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学生探索与研究性学习以及教师科学研究的主场所。在自主建设的同时,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在校外建设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在校内建立校企共建实验室,为本科生广泛开展科研训练、提升科研能力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平台。如我校整合了机电综合工程基础训练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综合训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自动化技术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先进数控技术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的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并先后与19家企业合作共建了30个实验室、实验中心和培训中心,如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共建了GE自动化系统集成实验室,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共建了Siemens全集成自动化示范实验中心,与德国博世力士乐公司共建了BoschRexroth机电一体化实验中心,与德国海德汉公司共建了海德汉数控测量实验室,与法国施耐德电气公司共建了施耐德电气联合实验与培训中心,与香港飞兆国际公司共建了电子与自动化实习基地等等。通过与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合作共建,进一步充实了实验室的装备条件,提高了实验室的整体建设水平,创新了示范实验中心的建设模式,为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1.2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转变

探索和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推进研究性教学,着力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在学科门类基础、大类专业基础与专业教育的主干课程中,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实行小班授课,将知识传授与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强化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思维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创造性[3]。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以专题研究、阅读报告、综合设计和开放式大作业等为手段,使学生真正达到参与、合作、探究、实践的目的,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简单机械、按部就班地照着教师和课本的步骤做。另外,在实验环节,以综合性实验为手段,由实验指导变为实验引导,精心策划实验课题。实验课题的设置不仅仅只是验证性的,更应该是探索性的。在实验课题开展的过程中,将一个课题细分成几个模块,每个同学负责完成特定的模块,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课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他们团队合作能力,符合科研项目完成过程的特点,即每一个科研项目的完成,都是由科研团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完成的。如我校本科生的一项综合实验,指导教师经过题目构思、难度比对,最终给出“循迹小车”这一实验课题。课题开展过程中,指导教师仅给出了该实验课题的目标、期限,以及完成该实验课题需要用到的相关知识点,但并不给出开展该课题的详细方案,而是由学生自己设计与验证。学生按照三人一组组成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探讨、分析课题的组成模块,例如:小车循迹模块、电机驱动模块、逻辑判断模块等。小组成员需在三天内完成各模块的方案构思、软件仿真,然后进行答辩。通过答辩这一过程,指导教师可以评估各小组所提出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指导意见。各小组答辩通过后再按照所提出的方案进行各个模块电路的软、硬件设计与调试,在设计与调试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摸索掌握示波器、信号源、万用表等调试设备的使用,以及构思一些常用的调试方法来解决调试中碰到的问题。在整个实验课题的实现过程中,探索式的实验课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这一探索性的综合实验,学生得以将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形成、发展和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主动探索科学知识,初步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并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

1.3积极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

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可以使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得到显著提高。通过引导学生从认识科研、参与科研、到教师指导下独立开展科研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开始重视学生科研项目的立项工作,鼓励学生自主提出科研项目,有的学校采取的是教师立项学生参与,有的学校采取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立项,有的学校是二者兼而有之[1]。无论哪种模式,其结果都使学生参与了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学生在选题、查阅资料、设计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报告等方面都极大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激发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协作精神。除了采用学生自主提出科研项目立项的方式外,也可以鼓励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尤其是教师的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项目的研究,促进师生之间科研交流,给本科生提供科研训练机会,使他们接触学科前沿,明晰学科发展动态,对培养科研意识、提升科研能力将发挥重要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团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邀请站在科技前沿的专家教授作学术报告、定期组织校内外学术科研交流活动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

1.4完善激励政策

为激励本科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研能力,需要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对本科生的奖励包括学分奖励、成果奖励、获奖奖励、科研实践项目转化为毕业设计等。通过这些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主动性,保障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地完成。

2结语

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体现在本科教学的各个环节,需要学校层面的积极重视和教师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多种措施并举才能真正促进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姜长宝.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2(8):152-154.

[2]彭蕾,孙波.加强理工院校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4):70-71,79.

[3]王永生,屈波,刘拓,范玲.构建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创新实践的长效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2(6):21-25.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