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机电毕业正文

异质同构论在中国传统文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投稿城市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1041次
  • 评分4
  • 44
  • 0

蒋亚丽1 张阿维1 穆王君2

(1.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2.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

【摘 要】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设计的过程中,作品的“形”、“意”和人的内心情感一直是设计师和心理学家共同的研究对象,文章通过异质同构论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解构,运用组合、转换和再生的方式对这些元素进行创新、组合形成新的作品,从而让中国传统文化既赋予作品传统的神韵又不失时尚的优雅。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异质同构论;纪念品设计

作者简介:蒋亚丽(1988—),女,陕西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与方法、人机交互设计及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张阿维(1964—),女,陕西人,教授,研究方向为产品艺术造型、设计理论和方法及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穆王君(1989—),女,陕西人,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系统开发技术及网络化工业设计。

1 中国传统文化简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经过长期的交流融合而形成的文化精髓。它不仅蕴含了中华民族几千来的人文特征及精神内涵,同时也蕴含了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宗教文化和地域特色。这是一种多元化的美,我们不仅要传承,更要用这些美去创新去发展。

在当今设计领域中,各种新兴元素不断涌入,这就需要我们将传统的中国元素和现代化思潮相互结合,让中国的设计不仅富有民族特色同时要与世界接轨。而“中国风格”的设计不仅只是对传统图案表面的套用、移植,更多的创意是让中国文化元素作为媒介,运用新的设计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解读,从而将其融入到新思潮中,表达出更具中国味的创新设计。[1]

2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设计方法——异质同构

2.1 异质同构概述

从格式塔心理学观点来看,心理和物理是同型的,心理中有个力学的“场”,知觉对象到大脑皮层都是能动的力的结构,不管什么事物,只要其力的式样在结构上与人情感中的力的作用相似,这些事物就能表现出人的情感。当物体的形态在视域中出现时,它在大脑中激起的是一种特定的电化学力的式样,这种力虽然产生于人脑这种媒介中,但其基本结构却与物体形态中所含的“力的图式”基本相同,格式塔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异质同构”。即当外物与艺术形式中体现的力的式样与某种人类情感生活包含的式样达到同构对应时,事物与艺术形式就具备了人类情感的性质。如夕阳西下、树叶飘落都与人在悲伤时大脑力场的力的结构相同,都会给人带来落寞的感觉,因此我们在艺术创作或文字创作时就可以用这些具象的形来表达人的感觉。阿恩海姆认为,对事物艺术形式的审美知觉,本质上是对其中力的式样的知觉,一旦某两个特定事物(或艺术形式)在大脑中激起的力的式样在结构上相似时,即使这两个事物(或艺术形式)的外表和种类都不相同,但引起的情感经验或本身具有的情感表现性也会相同;同样,如果某种外部事物或艺术形式在大脑中激起力的式样与某种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力的式样同形,那么就可以用这种可见的艺术形式或事物去再现或表现内在的和不可见的情感生活,即力的式样可以使不同事物构成同感、同美。[2]

2.2 异质同构原理

“异质同构”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它是用一种元素的形去破坏或者去嫁接另一种元素,使两者之间产生冲突和连接,从而产生新的视觉形态,弱化形的作用而强调意的存在。异质就是载体“物、我”,同构就是桥梁“合一”。[3]简单地说是把几种不同的元素结合在一起,生成一个全新的视觉图形,在视觉传达上自然地从一个视觉语义延伸到另一个视觉语义,从而产生新的视觉效果和新的意义。但这些视觉形象之间必须有一定属性关系的相似性,这种相似可以是心理上的、视觉上的、也可以是知识及经验上的。所以,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一体从而形成更具意义的图形,我们就必须观察和掌握这些元素之间的同构特点,用广阔的视角和新的思维去思考、想象它们在不同状态下的表达效果,巧妙地把同构原理运用于其中。

3 异质同构在中国传统元素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异质同构这种构形方式早己超越了文化、地域与时空的界限成为一种人类共有的潜在造型意识。翻开记载历史的图像中发现,无论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还是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都是通过异质同构的方式创造的。研究发现在中国远古时代人们就用这种方式创造出了奇形异状的图案。如陕西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人面鱼纹图腾、人面鸟首图腾,《山海经》中记载的女娲、盘古都是异质同构手法的运用,这些造型的基本元素取自于宇宙万物,但经异质同构后的造型又超越万物,富有神秘的寓意,它们往往隐喻、象征着某种哲理。异质同构在图形元素设计中不是单一的对视觉元素的装饰,而是在一定思维意识下对一个或多个元素具有独特内涵的表达,是美学意义上的升华,给人以富有哲理性的启示。

为了解释异质同构,文章引用符号学家艾柯提出的:将符号定义为任何一种东西,它根据既定的社会习惯,可被看作代表其他东西的某种东西——一个记号X代表并不存在的Y。它的存在取决于能指(表达层)和所指(内容层)的结合,其中X可被看作是能指,Y可被看作是所指。一个符号的能指层可以同时表达多个所指意义,而一个所指内容也可以同时由多个能指层来表达。在图形创意过程中,我们对设计元素的挑选、组合、转换和再生,实际上就是对符号学的运用。因此我们可以用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关系来解析异质同构的创作特征。[4]

现代设计大师陈幼坚深爱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但他对中国文化的执着,并没有使他变成一个固守传统的“艺术遗老”,而是让东西方文化在他的设计理念中更为合理地融合在一起,使它既有中国传统的神韵又不失现代时尚的优雅。作品“茶语”由于受到中国茶文化影响的审美意识使他将这些传统文化渗透到设计作品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解构将汉字融于茶具中。对中国人而言,形从来就不是真实客观的存在,而是主观认识对客事物的表达。显而易见,此作品的所指层指的是标志的主题意义“茶语”,而用来表达和阐述这一概念的作品本身则是表达层,也就是能指层。符号学理论认为符号的所指系统被切分成若干相关的符号及符号系统,各种编码的方式、层次不同,得到的符号必然多样。进一步分析图形的符号特征,我们可以将所指层切分,以便获得更小的语言单位,便于分析表达层即能指层的内在结构,一步步的深入选择图形、文字等设计元素,从中寻找创意点。在此,“茶语”就可以被分解成“茶”和“语”两个单元,也可以说是两个单元符号,每一个单元符号都有各自对应的能指和所指层。‘茶’这一所指可以有汉字、拼音、茶具、茶蒸汽等能指表达;“语”这一所指可以有汉字、拼音、英文、人等能指来表达。也就是说,“茶语”的主题可被转译为:汉字、拼音、茶具、人等等。本作品中,作者选用了茶具、汉字、茶蒸汽和拼音四种具像符号。有了这四个符号,我们就可以开始寻找它们之间的交集,即同构。可以发现,作者在四个符号之间十分巧妙地运用了破坏、切割、连接等手法,合理地解决了“形”与“形”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使之相互和谐和统一,把“汉字”以解构的形式溶于茶具,并且用线条简单勾出动态的茶蒸汽,将拼音溶于其中构成一个整体和后面的汉字以呼应的方式同构在同一画面中,来描述这个形象的设计不仅只是静态的、单一的视觉语言,而是将茶的品味与意境相融合。

4 异质同构论在中国传统文化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两个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无论是过去或现在都受到东西方文明人士的崇拜和羡慕。由于地域时代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了文化的不同,秦汉文化是中国特色的文化,代表了中国人追求目标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因此在设计中应用秦汉文化可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也是区别于外来文化的一种有效的竞争手段。

本次设计的主题是“秦砖汉瓦”。所谓“秦砖汉瓦”是说明这一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用上文的分析方法对“秦砖汉瓦”这一设计主题进行解构,“秦砖汉瓦”可以被分解成“秦砖”和“汉瓦”两个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有各自对应的能指和所指层。“秦砖”这一所指可以有空心砖、图案砖、线条勾画砖、长城等能指表达;“汉瓦”这一所指可以有筒瓦、屋檐、神兽瓦等能指来表达。从而“秦砖汉瓦”的主题可被转译为:图案砖、神兽瓦等等。本次设计中选用了线条勾画砖和神兽瓦作为所指层并运用异质同构论合理的切割、连接使之相互和谐和统一,以纪念品为载体采用镂空图案的方式同构在同一画面中,传达了设计者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与思考。

5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传统元素和新时代新元素相融合的过程,设计具有文化韵味的纪念品,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起到积极的推广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各地生产工业的发展,进而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丰富了当今世界设计的文化内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应杭,蔡海榕.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3]柳沙.设计心理学[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4]张迎春.现代平面设计中传统图形元素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

[责任编辑:曹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