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新闻学毕业正文

甘肃特有少数民族的媒介接触情况

  • 投稿数星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987次
  • 评分4
  • 79
  • 0

【摘 要】本文对甘肃三个特有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媒介接触情况进行了考察,探寻新的媒介环境下,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有少数民族受众生活中的媒介烙印,以及媒介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大众媒介 媒介影响

一、特有少数民族情况

甘肃,丝绸之路在此横亘1500公里左右,历史上众多的西域民族在这里与汉民族融合、纷争。除却经济、人口、生产方式的交往之外,文化的交往成为了这一地域民族交往的主旋律,三个特有少数民族就分布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

首先是东乡族:东乡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区,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 东乡县自古至今,资源匮乏,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受众教育程度低,是国家重点贫困县。东乡族使用东乡语为通用语言,信仰伊斯兰教,是甘肃省特有少数民族之一。

其次是裕固族:裕固族是西域民族与汉民族,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代表。主要聚居区在甘肃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甘肃省特有少数民族之一。

第三个是保安族: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主要聚居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历代的统治者不承认保安族是一个民族,一直称其为“保安回”。1952年3月20日,国务院正式命名“保安族”为一个单独的少数民族,在祖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因地域聚居的特点,与东乡族、裕固族并成为甘肃三个特有少数民族。

二、媒介接触现状

1、人际传播处于中心位置

正如有些研究者所说“在农村社会中,信息传播很大部分还是依赖于人际传播”。①在民族地区也同样如此。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只要天气好,在农闲时,许多少数民族受众(多为男性)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村里的空地处或路旁闲聊。虽然看起来信息的获得和交流主要依靠人际传播,但仔细观察之后,不难发现,大众传播媒介作用依然可见。这时舆论领袖不仅是信息源,而且是影响源。舆论领袖在大众媒介中获得信息,并且其在各类传播类型中占据首要地位。

2、单调的媒介生活

在三次实地调查中发现,民族地区受众拥有通讯工具的比例相当低。三地受众订阅报纸的人也很少。电视媒体在当地的拥有与使用率相对于前两项要高一些,电视成为三地最主要的传播媒介。

以东乡族为例,在调查中发现有30%的农民家中拥有电视,但是大多数家庭并没有沉溺于电视的世界。调查中发现,每天看电视3小时以上的受众只占6%,每天看2小时以上的受众占12%,19%的受众收看电视的时间为60-90分钟(见表1)。

三、媒介对特有少数民族受众生活的影响

1、媒介的真实性

在调查时有不少少数民族受众对电视表露出非常矛盾的心态,特别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少数民族受众更是如此。他们认为,电视里播出的东西不真实,有很多东西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太遥远。麦克卢汉认为:“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的普及再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们以接近实时的传播速度和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感觉距离大大缩小,于是人类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部落化,整个世界成了一个新的‘地球村’” ②。然而,由于镜像与现实的冲突,在媒介景观迷惑中的少数民族受众(尤其是老年人)固守自己的阵地,外部世界与农村生活的距离并没有像麦氏所说的那样得到消解。

2、媒介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媒介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这种影响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产生并且在哪些地方表现得最为明显?以保安族民众为例,在对其观念和意识形态等方面设计问题调查后,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在保安族受众日常生中将“看电视”作为“几乎每天”和“经常”从事的活动的比例为55%,高居各项之首。其次为“做家务”占32%。他们“很关心”和“关心”关于“农村致富问题”等关系切身利益问题的事情。

在调查影响个人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的因素时,我们发现对保安族个人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父母及长辈亲戚族人”,比例为57%;宗教领袖也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一比例为14%;而电视、报纸、广播对这里民众的思想观念影响也有,但是不是很大,比例分别为17%, 2%,2%(见表1)。

3、被动接受的无奈

在“培养分析”理论中③,强调电视媒介在形成“共识”中的作用,认为:电视除了与其他媒介拥有相同的特点以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有优势,电视会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部分(包括儿童、低学历者和贫困地区)。由于这些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资源有限,受众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在这些地区存在着一种被动接受信息的情况。受众在自身无法选择的情况之下,就会无条件地接受媒介。很多孩子都是混迹在成人间收看他们选择的节目。这样在信息接受上形成一种被动接受状况,使他们在缺少“把关人”的情况下,致使受众整体媒介素养低下,过早的接触到一些暴力、色情和不利于其身心发展的节目或信息,长此以往,在缺乏正确媒介教育和控制的情况下,青少年将很容易被媒介环境污染。

四、结论与问题

美国学者罗杰斯在《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一书中指出,大众传播媒介是国家现代化的催化剂,媒体不仅在传播政治文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方面,而且在改造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④。

少数民族地区受众日常生活中使用媒介的方式与逻辑,蕴藏着深层次的社会变迁。显然,大众传播媒介的变革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它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的有效融合却还远未形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媒介在少数民族地区成了财富、能力的象征。在被调查的三个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电视、手机在这一区域丧失了它作为传播媒介的重要功能,其象征意义大于实用意义。

2、受经济发展水平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上述民族地区接收到的信息也是十分有限的,信息量不足。

3、少数民族受众的生活水平状况也使他们没有能力消费和接触大众传媒,属于精神生活的媒介生活很难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主导部分。

4、少数民族受众接受教育的程度也是他们接触大众传媒的主要制约因素,文化水平、识字能力是受众接受大众传媒信息的最为基本的因素。

5、大多数少数民族受众对于大众传播媒介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这是阻碍他们接触大众传媒的一个突出的因素。

由于各地区的发展并不平衡,大众传播媒介在各地的作用与影响也存在差异,在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受众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处于大众传播媒介边缘。媒介变革的速度应与媒介和社会融合的速度相一致。所以,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不应该成为少数民族社会生活变迁的“缺席者”,而应该成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的“中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周德仓,《关于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研究的几点想法》,新浪博客,2006-10

②③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49

④罗杰斯著,殷晓蓉 译:《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17

(作者: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2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