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侠 外交学院 顔 琳 湖南师范大学 郝晓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就在“棱镜门”丑闻一周年到来之际,美国再度掀起“中国黑客”话题炒作。美司法部公然起诉“中国军方黑客”窃取美商业利益,并强调此为针对“国家黑客行为”的首起诉讼,美将继续使用一切法律手段来处置、应对任何形式的网络间谍活动。美频频就网络黑客问题对华发难,是美在网络空间宣示话语权的直接表现,其根源在于美企图在网络空间施行霸权。事实上,中国才是美国网络窃密的受害者。对中国而言,应对美国网络霸权的唯一途径即是走“网络强国”之路。
一、 美国近年来频频拿“中国黑客”说事
1999年,中美两国黑客围绕美国轰炸中国驻南使馆事件展开的相互攻击,揭开了中美两国“网络暗战”的序幕。此后发生的中美撞机等对抗性事件也间或引发两国黑客较量。但自2013年以来,美方无端升级两国网络局势,美国政界、商界以及舆论有关“中国黑客”入侵的炒作盛嚣尘上,并步步升级。
2013年2月1日,就在美国《纽约时报》炒作“中国黑客”侵入其电脑并盗取其员工密码的一天后,《华尔街日报》也公开宣布其遭受来自中国的黑客攻击,称黑客试图监视这家报纸有关中国的报道;两天之后,也就是2月4日,美国另一家传媒巨头《华盛顿邮报》也称自己成为中国网络攻击的“受害者”。2月18日,一家成立于2004年的美国网络安全公司Mandiant发布所谓“揭露中国网络间谍单位”的报告,煞有其事地宣传其通过追踪和分析,“证实一个隶属于总部设于上海浦东一栋12层建筑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61398部队的黑客组织对美实施了网络攻击”。这一报告随即将所谓“中国黑客”问题推向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2月25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罗杰斯警告称,最近有关中国黑客活动的报告显示,美国正在输掉一场全球网络战;3月7日,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发布报告,渲染中国网络威胁,并要求美国停止从中国进口网络或基础设施零部件。
2014年5月,就在美情报部门对外实施大规模监听的“棱镜”丑闻一周年到来之际,美再度就网络黑客问题对华发难,并首次将该问题升级为政治问题,进而导致中美网络安全合作势头全面倒退。5月19日,美国司法部发布紧急公告,控告5名“中国军事黑客”为谋求商业利益对美企及劳工组织实施网络间谍活动。该公告还将此案件定义为“已知的第一起针对国家行为体从事黑客行为的刑事起诉”,并列举了美国司法部长、联邦调查局局长等多名高官的“愤慨言辞”。他们在对所谓中国黑客网络窃密行为进行高调批评的同时,以“不会容忍损害美国公司利益的行为”、“美国迈出的第一步”等狂妄言语发起政治威胁及恐吓。对此,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广播公司”等西方媒体纷纷评论认为,奥巴马政府针对中国黑客的行动“蓄谋已久”,早在一年前就启动相关调查工作,以便在取得证据后对中国施与更多惩罚性措施,但“棱镜”事件的发生让美国乱了手脚。
随后的2014年6月9日,一家在2012年才冒出来的美国网络安全公司CrowdStrike高调发布一篇名为《推杆熊猫》的报告,宣扬其发现的“第二支解放军黑客部队”,即解放军61486部队自2007年起就对西方政府机构和国防外包商的网络开展系统性入侵。该报告还刻意调侃称,“因为这些中国黑客的攻击目标常常是高尔夫球会的参会人员,所以他们被称作‘推杆熊猫’。”而7月7日,《华盛顿邮报》又再度刊文炒作所谓中国“网络间谍”针对美国智库展开攻击的消息,等等。
二、美在网络空间营造低烈度紧张有利于其开展网络“圈地运动”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从社会学意义上看,话语不仅仅是一种信息,即一般意义上的言语选择及组合方式,它更是观念和认知实现的载体,与政治有着天然和不可分割的联系。任何话语背后都隐藏着一种“无所不在”的权力,这种权力是复杂的、网络化的;话语背后体现的是社会权力的关系,在特定的权力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权力者总是通过编制特定的话语,嵌入其复杂的思想意图,可以说,话语传递着、产生着权力,并强化了权力。话语对于政治的渗透是全方位、立体式的,政治即是通过权力对话语实施密切的外部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说,话语即是权力编织的网络,是观念的直接表达。
从广义的中国威胁论到具体的中国网络黑客威胁,美国对华抛出这一话语议题,即体现了美国在观念上将中国视为其网络空间霸权的潜在“挑战者”。美国频频拿“中国黑客”说事,其真实意图即是营造网络空间的低烈度紧张,通过对话语权的主导在网络空间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进行警告和威慑:其一,美国不容许他国对美网络霸权构成威胁,美有能力确保其网络空间安全;其二,美在观念上将中国视为挑战美网络空间霸权地位的潜在对手,其已充分掌握包括来自中国的任何网络攻击行为的详细来源与技术手段;其三,美在网络空间领域对华采取威慑战略,一旦美国政府采取反击措施,后果将十分严重。
美国的这一做法另一方面也展现了美话语权在当前国际话语系统的主导性,即美不仅是这一话语的制造者,也是这一话语的解码者和散布者。美国鼓噪网络空间领域的中国威胁论,其话语逻辑就是:美国是全球网络空间的主宰,任何可能对美国网络利益构成威胁行为都是美国所不能允许的,要作为敌人加以遏制。当前,“中国黑客”这一话题已成为美国在网络空间对华进行遏制、防范以及恫吓的最佳幌子。
多年来,美国一直标榜“不受限制的互联网”是它的“国家商标”,互联网只有“公海”没有“领海”。在国际社会,美国高举“网络自由”的旗帜,极力反对别国的网络监管。而2013年6月,美情报部门前雇员斯诺登却给了其狠狠一巴掌。美国安局等情报部门发展“棱镜”相关监控计划,在互联网及通信领域对包括美国公民在内的全球网络和通信信息随心所欲地进行监听,深刻揭示了美在网络空间实施的双重标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孙建国上将曾就此表示,美国才是全球最大的网络窃密者,应该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起诉。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回答记者有关美国网络公司对中国的指责时阐明,“美国不必把自己装扮成受害者,它自己就是‘黑客帝国’,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
美国一方面在网络空间领域肆意妄为,以反恐、国家安全为由对他国实施大规模监听;另一方面却公然标榜、推崇“网络自由”,其真实意图即是表明网络空间是美国的“领海”、他国的“公海”,美国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网络空间的美国霸权。而早在2005年,美国国防部就在其发布的《美国国防战略》中,将网络空间提升至国际公共领域的地位,认为网络空间可等同于公海、天空和太空,可纳入全球公域的范畴。2011年5月,美国发布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确定了其网络空间战略目标,并明确表态“如果网络空间遭到严重威胁,美国将动用一切可用手段,包括军事手段”。紧接着2011年7月,美国军方发布了《网络空间行动战略》,把网络空间列为与陆、海、空、太空并列的美军“行动领域”。这些事实显示,美国已将网络空间实力视为决定其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核心,并将中国倡导的自主管理本国互联网事务的“网络主权”立场及做法,以及该模式可能对其他国家形成的示范效应,列为对美网络霸权地位的最大威胁。正是在其网络空间话语主导权的背景下,美中两国在网络空间领域的摩擦有可能将进一步激化。
三、打造“网络强国”是捍卫中国网络主权的根本之道
众所周知,美国才是网络空间领域最大的网络窃密者。长期以来,美国凭借其在网络空间的技术和资源垄断,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中东、中亚、南亚以及德国、俄罗斯、巴西等国展开严密监视。美国情报部门还重点针对中国的政府部门、机构、企业、大学、电信主干网络进行大规模监控、攻击以及入侵活动。据斯诺登公布的相关资料,美国家安全局下属的秘密机构“定制入口组织”在过去15年已成功渗透进入中国计算机及电信系统,获得了“最好的、最可靠的情报”。另据中国互联网应急中心数据显示,2014年3月19日至5月18日,135台位于美国的主机承载了563个针对中国境内网站的钓鱼页面,造成网络欺诈侵害事件约1.4万次;2016个位于美国的IP涉及针对中国的后门攻击事件约5.7万次。事实证明,中国才是美国对外实施网络窃密的受害者。
当前,“棱镜门”丑闻余波未平,而美国政府部门及企业竟逆行倒施、倒打一耙,自编自导“贼喊捉贼”的闹剧,其心态及用意不禁令人震撼。究其根源,在于美国在网络空间领域的霸权地位和垄断优势,以及其对本国先进网络信息技术的自信和底气。作为互联网主根服务器和辅根服务器的主要掌控者并一直实际操控域名分配的美国,掌握着全球互联网基础资源和核心技术,率先建成网络战部队并将“网络中心战”列为国家的“核心能力”;其在国际上掀起网络军备竞赛,将网络监控的耳目几乎伸向全世界每一个细微角落。2014年3月,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公开表示,美军方将继续致力于扩大网络部队规模,提升美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能力,在2016年将网络司令部由专业人士构成的网络部队增至6000人,并与美军在全球的作战司令部紧密结合。美国政府及军方长期以来宣称其采取防御措施,保护自己免遭外国网络攻击,而美国军方近来在网络进攻方面态度的转变,预示着美国在国际网络安全问题上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这很可能将遗害无穷。
2014年2月27日,习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提升至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的高度,并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宏伟目标。在党中央的部署下,我国互联网顶层设计工作也已逐步铺开: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已将制定网络安全法纳入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我国也将推行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技术产品及提供者,重点审查产品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另外,强大的互联网技术科研能力,以及成熟的市场环境及产业体系也是“网络强国”构建的重要基础。只有实现“打铁还需自身硬”,进一步加强核心技术和基础系统研发,积极扶持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部署和创新,培育出由国内企业引领和主导的产业链和市场环境,才能从根基上提升中国保障网络主权及安全的底气和自信。
美国之所以敢将一己之私凌驾于全球利益之上,究其原因,在于网络空间缺乏基本的国际规则。当前,各国均重视互联网国际秩序的重塑工作,中国可顺势而为,联合俄罗斯、德国、印度及巴西以及欧盟等多方力量,推动国际互联网新秩序力量的不断强大,借助美国释放ICANN主要管理权,以及国际加大对互联网治理框架讨论等的有利时机,争取在未来的互联网治理秩序中争得一席之地。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方对“棱镜门”影响的逐步消化,以及美在网络治理压力方面的巧妙“转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美方咄咄逼人的网络攻势势必将愈演愈烈。中国一方面应站稳阵脚,按照党中央相关部署及计划,逐步推进和落实“网络强国”构建工作。另一方面,应重点加大针对核心技术及关键基础研发的攻坚力度,集中力量谋划中国互联网领域的“两弹一星”、“杀手锏”,以有效威慑来扭转当前我与美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严重不对称的现状。另外,对于美恶意发起的不利话语攻势,中国可从加大罪证搜集入手,在进一步掌握美方主机及IP地址犯罪事实的情况下,深挖其背后的“白手套”、“代理人”,直至揪出幕后黑手。在适当时机及必要情况下,中国也可主动进行议题设置,以实际行动及有效威慑阻击美国掀起的网络图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福柯:《性史》(张廷琛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996页.
[2]郭纪:《网络不应成为美国霸权新工具——从‘棱镜门’事件说开去》,载《求是》2013年第15期,第57~59页.
[3]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The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5, p.13.
[4]《五角大楼发布首份网络战略》,《南方都市报》,2011年7月16日,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