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正文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措施

  • 投稿浣浣
  • 更新时间2017-07-21
  • 阅读量1076次
  • 评分4
  • 53
  • 0
[摘 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课程标准的一项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提高学生的空间意识;开展实际操作,增强学生的空间感受;设计实际问题,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观察;操作;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7-0078-01

空间观念指的是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平面展开图之间的转化的能力。小学生受思维和生活经验的限制,空间观念较差。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认真观察,培养空间意识

空间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前提。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空间观念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观察。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从多个角度进行全方位的有序观察,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对实物的清晰认知,并对其进行重新组合和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促使学生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例如,教学“认识图形(二)”时,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标志或物品的图片(如下图),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分别找出和它们对应的几何图形。

 

这些图片都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都很熟悉,他们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认真观察,很快找出对应的几何图形。

小学阶段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进而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

二、实践操作,增强空间感受

获取知识的手段有很多种,而实践操作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也是最为直接和快捷的方式。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进行观察、对比、猜想、分析和总结等活动,从而体会数学知识的本质。实践操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空间感受,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很多知识难度较大,如圆柱体的侧面是长方形、底面周长是长方形的长等,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圆柱形纸盒,让学生进行拆解。在拆解的过程中,学生对圆柱体的表面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由此可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还能增强学生的空间感受,促使学生更好地透过表象发现其中的本质。

三、解决问题,强化空间观念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重要抓手。教师应将课本中的知识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相结合,在学生理解并掌握空间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灵活处理空间问题,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长方体的表面积主要由六个面组成,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长×宽+长×高+宽×高)×2。但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小学生在面对长方体的时候,容易记住表面积计算公式,如果眼前没有长方体,则很容易遗忘公式,印象不深刻,在实际运用计算公式的时候可能就会存在问题,很难保证正确性。因此,教师应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长方体,并设计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一个长方体饼干盒,长为10cm,宽为6cm,高为12cm。如果在它的周围贴一圈商标纸(不包括上下面),需要多大面积的商标纸?”这样的问题贴近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有效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可见,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和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对题目中的图形进行观察和分析,在解题的过程中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强化了空间意识和空间观念,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良好的空间观念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措施,使各种措施之间形成良好的联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