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正文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 投稿你的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878次
  • 评分4
  • 21
  • 0

文/李 曦

【摘 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巩固课改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怎样做能使我们迷失的课堂回归本真,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就“如何实施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策略。

一、深入钻研教材,实施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解读教材,超越教材的创新。我们在备课时要多角度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备好课,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首先必须与教材进行深入地对话,备好教材,把“教教材”转变成“用教材”。教师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科知识,还要做到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引导学生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将生活和书本知识融为一体。

例如《按比例分配》中的例题本来是:“银燕电器厂有职工270名,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5:4。这个厂男、女职工各有多少个?”这个应用题给我们展示了“按比例分配”的一般题型,但离学生的生活现实较远,学生在生活中恐怕很难遇到这类问题,人为编造的痕迹太重,不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基于对此的认识,在备课时,教师选择了一件“非常平常的小事”——冲泡果珍这样常见的生活情景来教学。“泡制一杯400毫升的果珍饮料,果珍与水的比为:1:7。果珍放多少毫升?水放多少毫升?”上课时,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伙伴操作,最后一杯杯香甜可口的果汁终于成功配制出来。整个课堂气氛其乐融融,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其实,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资源。备课前,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认真分析教材,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的生活资料“为我所用”,融入教学设计之中。力争做到:学“生活”、用 “生活”、服务“生活”、创造“生活”。

二、精心创设情境,增强教学氛围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面对新的一轮课改的挑战,笔者认为:应该创设“活”数学课堂氛围。

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我们可以在教室里模拟一个小商店,让学生充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同时,生活中与小学数学所学的内容相联系的事例很多。诸如:家中的许多容器为什么做成圆柱形的?自行车的车架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等等,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如果能合理地借用学生司空见惯的事例,进行适当的加工编制,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三、把握恰当时机,进行有效互动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转变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热点,有效的师生互动,就是创设和谐教学氛围的重要标志,组织得合理、有效,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新课标中倡导的师生“互动”是要彻底变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研究,动手操作,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教学,算出得数,其实并不难,很多学生都会计算,但对算理的理解则会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引导学生探究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这一节课的重点。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互动过程:师生共同列出算式:53+21。教师问:“那么结果是多少呢?”很多学生说是74。教师继续追问:“那么53+21为什么等于74?你是怎样想的?你能告诉不知道的同学吗?”学生开始寻求证明自己答案的途径和方法。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可以先算50+20=70,再算3+1=4,最后70+4=74。也可以先算53+20=73,再算73+1=74。还可以先算50+21=71,再算71+3=74。等等。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些算法,“这三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发现原来这些方法都是“把加数看成整十数来口算”的。从而渗透“转化”的思想。这里,教师正是利用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设置挑战性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善于激励评价,调动学习积极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评价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应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评价,要注重发现学生‘好’的方面,要注意多给学生些鼓励,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激励性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数学有趣、有用和亲切的一面,使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因此,在当前课程教学实施活动中,就要坚决改变仅以一张试卷分数来终结性地评价学生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情况的单一、片面、静态的评价手段,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全面的、发展的、科学的、有激励机制的课程素质评价体系。要改变传统教学评价方式,要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到激励性评价中。

如当学生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好方法、好思路时,教师用手扶摸着他的头说:“你很棒!只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善于思考,什么事都难不到你,老师佩服你!”这样评价,既充分尊重了他的意见,又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还培养了他自信的个性品质,更能使他感到了亲切,把师生关系定位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激励他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兴趣,也能对全体学生是一种鼓励。学生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之中,思维才能变得活跃,解决问题才会标新立异。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学。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邓诗慧.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读书文摘》.2015年04期

[2]高玉良.浅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3年26期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达埔新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