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毕业正文

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贵州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 投稿汽车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273次
  • 评分4
  • 70
  • 0

张依裕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STSE教育是国际教育教学改革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研贵州高等教育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基于STSE 教育理念,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辅导角度探讨贵州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中融合STSE教育的策略,为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贵州;STSE教育;教育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7—0047—03

收稿日期:2014—02—26

作者简介:张依裕(1976— ),男,贵州黔西人。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

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和社会进步的基石。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是世界各国科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目标的关键任务之一。近年来,国家和各省份均有针对性地制定了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实施意见,目的都是为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贵州省高等教育水平与周边省份相比较为落后,与发达省份相比落差更大,贵州省高等教育处于夹缝中生存的状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全国高等教育中如何立足成为了贵州省高等教育部门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STSE教育理念对贵州高等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分析改革的途径,旨在为贵州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一、STSE教育的起源与内涵

STSE(Science 科学,Technology 技术,Society 社会,Environment环境)教育是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研究的热点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需求,也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STSR教育是STS 教育发展的产物。STS教育是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60~70年代发展起来的科技教育构想,该构想特别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环境如社会生产、人民生活中的实践应用价值,强调科技教育教学活动中把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融合,揭示现实社会中应用科学技术可能产生的效应。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步伐的加快,技术更新日新月异,人口、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物质再循环利用等已经成为社会民生中的重点和焦点问题,特别是各国相关环境保护法的颁布更是促使了环境科学教育的发展。[2]在1995年,美国颁布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提出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即STSE的教育思想理念。[3]随后,如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在制订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时将 STS 教育进一步拓展为 STSE教育。2001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科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 STSE内容:即注重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与科学教育的联系,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处理科学、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4]

二、“科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认识

“十二五”期间提出继续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深化科学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的水平”。同时,指出“紧密围绕优化结构布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培养模式、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等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把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工作着力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现“本科教学工程”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生动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中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四者间的关系理解,加深对社会环境和现实物质世界的认知和深刻认识,有利于学生脱离大学环境很快地融入社会集体;引导高校建立制度完善的教师教学发展和示范中心及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或高等教育研究所,积极开展教师培训、研究交流、教学改革、咨询服务、质量评估等各项工作,提升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综合能力。特别要求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下基层如企业、事业、乡村等进行社会实践锻炼,提升对社会环境的认识能力,促进科学技术应用与社会生产相衔接,这也是实施STSE教育理论的必然要求。

三、贵州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对学生吸引力不够

集中表现在教龄5年以下的青年教师,以讲授理论为主,书本教学为主,知识拓展不够,多媒体教学内容不丰富,缺乏实践经验、社会经历和环境保护理念,授课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以单向传导为主,单一的“教与学”模式普遍,教授的科学知识大多在远离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呈现。

教师的教案多是几年前的,至今没有多大的变动。填鸭式的教学中缺少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最新的专业技术发展,缺少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学生在学习中主要是应付式的学习态度,即“为60分而奋斗”。教师讲授的内容在学生脑海中多为短时记忆,一旦学期结束,内容大半部分被忘记。“为考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实验教学方法对学生缺乏主动探索和创新的动力

实验教学几乎都是实验人员按相关的实验项目操作方法详细写出,实验项目不能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学生以按照操作程序完成实验项目为目的,教师以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为目标,缺乏引导学生从实验项目中向下游实验项目延伸的教学思考,许多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单一或相对独立的实验项目来开设,综合性、系统性实验项目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项目所占比例约20%。调研中,仅有10%的学生真正参加教师的科学研究,学生缺乏主动性。有些偏远地区的高校实验教学,十几年如一日,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很多在生产中被淘汰的内容,教学中还在重点讲解,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有些教师有懈怠情绪,没有实践工作经验、没有科研基础,同样也会导致实验与实践需求脱节。当然,这与高校的教学机制有着直接的关系,不能一味责怪老师。

(三)社会实践中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导

最能把STSE教育理念融合的是社会实践活动。然而,贵州高校学生在社会实践期间,缺乏导师跟踪和指导,很多学生处于自由散漫状态,对社会实践的教育目的没有清晰的认识,缺乏分析和解决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失去教育意义。

(四)缺乏课外辅导导致学生在课外获取知识的资源匮乏

在调研的各学科专业中,都存在学生课外获取知识困难的现象,对很多专业数据库不会调用,分辨网络专业知识的可靠性存在困难,尽管多数专业开设有《文献检索》课程,在调研中不到10%的学生选修了该课程,这更加要求教师或教辅人员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提升和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结构,这是实现STSE教育理论的重要措施。

(五)缺乏写作能力的指导,学生科技写作能力差

通过调研发现,仅有5%左右的学生撰写过科技论文,而且这部分学生均参加了教师的科研活动,在科技写作中能得到导师的指导。但绝大部分学生对科技写作相关格式及要求都不了解,写作能力提升已成为高校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调研发现,毕业论文由本科生自主写作完成而导师仅需作小修就能达到毕业要求的仅占15%,充分反映了学生写作能力亟待加强这一事实。

四、STSE 教育理念在贵州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体现

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特别是贵州高等教育过分依赖于课程教材,过分强调学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结构框架的构建,偏重理论性、系统性,与其他学科专业难以相互交融渗透。同时,强调讲授与接受式教学,对科学技术理论和相关概念死记硬背,实验教学中过多验证型、机械型项目,缺乏创新性自主实验设计项目,教学中无法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统一,无法将科技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社会大背景中,往往脱离真实的社会情境而独立存在。高校教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与社会应用能力,倡导学生学习方式与教育教学方法有效互动、主动探究、相互学习与协同合作。[5]STSE教育思想倡导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教授学生如何从生活、书籍、网络等资源中获取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如何使用知识,应该抛弃直接记忆知识的陋习。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指导学生把学校所学的科学理论、实验技术等知识与社会生产、人类生活中使用的应用技术结合起来,知道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不能闭门造车,脱离现实。从学生将要面临的社会问题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科研、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作用。帮助学生关注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类问题,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责任感和决策能力。为此,在贵州省现代高等教育教学中,融入STSE教育理论,加强社会环境与学生学科专业科技知识的融合,培养贵州高等学校学生善于在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综合科学素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价值观。

五、贵州高等教育教学方法中渗透 STSE 教育的策略

(一)课堂教育教学中渗透 STSE 教育理念

课堂教学是现代乃至今后高等教育教学中最为基本的组成内容,是渗透STSE教育理论最为关键的途径。在贵州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中应不断渗透 STSE 教育理念。STSE 教育应在已有的专业基本框架下进行,应首先破除学校与社会、科技与环境之间的障碍,了解学校、社会、科学、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多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社会背景,了解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应用,掌握专业知识在人类社会中的促进作用,使科学技术融入学校、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任课教师在授课前就应将STSE与所授学科知识相结合,利用STSE教育理论设计学习环节和内容,采用提问教学法、分小组讨论教学法、模拟生产环境法等,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背景,从听觉、视觉多角度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教学中渗透 STSE 教育

所有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实验,特别是对于农学、理学、工学、医学等相关学科而言显得尤为突出。同时,实验教育教学还应该贴近实践、贴近科学需求,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可以在“实验动物药理实验”中融入实验动物与动物福利、实验动物与医学、实验动物与人类关系等内容,在实验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生产、科技、环境等一些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应用意识,使学生养成对废旧物品的循环再利用的可持续理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 STSE 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育,它是实施STSE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方式。社会实践活动以课外教育为主,活动开展的主题丰富多样、场地灵活多变、内容贴近实践,深受学生的普遍欢迎,改变了以往单纯的理论讲解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缺陷。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走向广阔的知识海洋和浩瀚的科学世界。通过贴近实践的教学,推进了学生对枯燥的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STSE 教育理念渗透到社会实践活动中,高校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学科基础知识和对STSE教育的深刻认识,应具有一定的基层社会实践经历,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经验,教学中要让学生有一个预期的目标,在预期目标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和实践实验。

(四)课外辅导中渗透 STSE 教育

课外辅导是引导学生实现学科交叉的重要手段。课外辅导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环保教育、节能教育、再循环教育、绿色生产教育、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和教学,开展实践动手操作练习,给学生灌输STSE 的教育理念。将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生产融入到高等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与真实世界建立积极的互动和密切的联系,促进高等教育教学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学会关心周边事物的变化、学会关心亲人的需求、学会关心社会的进步、学会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会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方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STSE教育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0(1).

[2]张志颖,张晓燕,余丹.“STS 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9).

[3]吴永忠.美国大学STS研究与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7(14).

[4]谢淑海.试论加拿大的STSE教育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9(2).

[5]糜洛施,曹明富.我国STSE教育研究文献综述[J].科学教育,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