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毕业正文

高校学生评教优化策略的探讨

  • 投稿苗久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500次
  • 评分4
  • 29
  • 0

陈明学

(南京工程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江苏南京211167)

摘要:学生评教是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学相长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内较多高校因学生评教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学生评教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从学生评教实施过程中指标体系的确立、评教活动的实施、数据统计分析、改善教学意见的获得、信息的发布和利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以减少评教结果的偏差,提高评教结果的有效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学生评教;施行机制;优化策略;有效性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7.003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7—0006—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JYD014)、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2013JSJG173)、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SJD880017)的阶段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5—01—10

作者简介:陈明学(1972— ),男,四川南充人。南京工程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学生评教是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及其预期的效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并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为教师改进教学及教育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学生评教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在理论层面上已得到广泛认同,国外在实践方面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成绩。国内学生评教因起步较晚和高校运行机制等原因,导致学生评教不能发挥应有的促进教学质量的作用,甚至因多种因素导致学生评教结果出现偏差而挫伤教师参与学生评教的积极性,但高校师生对学生评教利大于弊具有统一认识。

一、科学构建学生评教指标体系

科学构建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是保障评教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条件,只有科学的指标体系才能促使教师对评教结果的认可。首先,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确定评价指标及权重。学生评教是以“教学相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育思想为指导,本质是衡量课堂教学满足价值主体需要的程度,即学生根据教师的课堂表现、授课效果及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对教师进行评价。[1]因此,在设计学生评教的评估内容与要求等评价标准时应以学生、教师为主体,从而实现评估者与被评者对评价指标的高度认可,并积极参与后期的评教活动。其次,针对不同类别的课程制定相应的评教指标。不同类别的课程具有不同的认知规律,也就应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因此,用相同的指标体系去评价所有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不科学的。但不同类别课程的评价标准又不宜分得过细,如果一课一个标准,课程间的评价数据就无可比性,失去了评价本身的意义。具体操作时,可由专家海选出界定清晰、不重复的评价指标清单,由专家、教师、管理者、学生通过问卷选出最重要的标准和次重要的指标,再使用统计方法确定指标及其权重。因教师、学生的学科不同,所选出的指标也能充分考虑学科的不同特点。

二、加强宣传,精心策划实施细节

(一)加强学生评教相关宣传

教师和学生正确的评价观念是评教结果有效的重要前提。国内学者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国内大多数高校的教师对学生评教的态度不积极,感到不信任,甚至反感,从而抵制学生评教,或为获高分而“迎合”学生,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大多数学校对学生评教的作用与意义宣传很少,学生对其认识不足,认为评教与自己无关而随意应付,或担心因不好的评价而受到教师不公平的待遇,或恶意报复教师等。这些现象都将影响学生评教结果的有效性,学校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和培训,使教师认识到评教活动是对教学的诊断,有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教学的对象,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受益者,评教是其权利和责任,评教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是对教师和自己负责的行为。

(二)完善学生评教的管理机制

为了尽量减小学生评教可能产生的偏差,提高学生评教的质量,必须对学生评教的实施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首先,高校要建立长期稳定、职责明确的教学质量评价机构,健全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评教工作程序,统筹组织开展学生评教各个环节的工作,为顺利、科学地实施评教活动提供组织保障。其次,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学生评教培训制度,通过开设教学评估理论相关选修课或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学生评教知识,掌握评教技能;通过学校网络发布的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白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通过对评教的规范和注意事项的培训,使学生能运用评教的理论指导评教实践活动;通过对学生加强评教指标内涵的培训,使学生准确理解学生评教的指标含义与评分标准,提高其评价能力,提高学生评教结果的有效性。

(三)合理安排评教过程,增强评教的客观性

学生评教本质上是学生对价值判断的心理活动,因此在学生评教时间、方式、结果反馈等方面应合理安排,以消除影响学生评教的心情的因素。在学生评教时间安排方面,可在课程中期、末期各进行一次,将两次评教数据结合分析,避免学生因担心得罪教师而打高分或教师为获高分而在考核方面降低考核要求的情况发生。在评教方式方面,可以将网上评教和纸质评教相结合,同时注意相关教师的回避,学生评教采取实名制,但对外公布时采取匿名形式,使学生在拥有公平、客观的评教心态的同时,无需担心课程成绩受到影响;同时尽量做到评教过程的操作简单易用,减少对学生评教心理的影响。对于需要公布的学生评教结果信息,课程中期的学生评教应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信息为主,课程末期的学生评教可以是促进改进教学的信息和总结性信息兼顾,并结合学生班级整体成绩的比较分析,促使教师和学生双向交流沟通,提高学生评教的认可度。

三、科学地统计分析,增强结果的效度、信度

(一)加强学生评教数据统计的科学性,提高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较常用的处理学生评教数据的方法有取平均值法、累积分数法、加权平均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决策法等,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导致统计结果存在差异。[2]使用这些方法的根本目的是希望消除学生评教客观性的背景因素的影响,例如:学生评教的态度、从众心理、师生关系融洽程度、课程特征、学生分数的高低、班级人数等多种背景因素的影响。[3]目前,较多高校采用取平均值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并不科学,难以消除背景因素的影响,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为了减少这些因素所带来的偏差,在处理评教数据时,要对评价信息进行二次处理,并且将多种统计方法相结合。例如可以采用以下四个步骤进行评教信息的统计分析:首先,去异值。学生评价时的主观程度越大,其评价信息与其他学生评价信息的离散性就越大,因此,可以通过设定评教信息离散性均分值阈值,最大限度地去掉评分的异常值。其次,根据学生评教历史数据分析,针对不同课程的性质,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或多种统计方法相结合,建立数学模型,统计计算学生评教结果。再次,对同一个班级的不同课程的评教信息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以消除学生班风对评教结果的影响。对多个教师讲授的相同课程的评价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以消除课程难易程度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最后,当各班级对某一教师的评价信息统计完成后,还应通过设置权重的方法,将同时进行大班教学和小班教学的评价结果进行加权计算,或者将同一教师不同课程的学生评教结果进行加权计算,形成某一教师在某一学期的评教结果。

(二)加强评价等级划分的科学性,提高学生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高校一般将学生评教结果应用于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等方面,其方式是将评教结果分值折算成优、良、中、差之类的评价等级,因此评价等级的划分方法对教师是否认可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非常大。由于操作简单,目前较多高校都是按事前固定的百分比例,根据评价结果分数高低划分评价等级。这种类似末位淘汰的方式简单粗暴,毕竟在一个教学质量都很好的比较范围内简单地认定排名在最后的人为不合格,这是很难获得教师认可的。基于评教分值是正态分布的基础上,利用权重评价法、统计平均法,将评分进行标准化,再利用标准分进行评价等级的划分,其基本思想是以离比较群体均分的距离来进行等级划分,可以较好地获得教师的认可。笔者利用所在学校近五年的学生评教数据进行测试验证(见表1),验证结果表明:1.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的实际占比和标准正态分布时的占比非常靠近,说明学生评教的分数是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与评价理论的统计相符;2.85%以上的比例为良好和优秀,只有3%左右的比例为不合格;3.各等级的占比符合教师对评价的具体的比较范围,如果各教师的总得分相差较小时,良好的占比为100%,则优秀、合格、不合格所占的比例都是0%。其中后两条规律符合评价管理的需求,同时也符合教师对评价的认识。在具体应用时,对于不合格等级的认定,只有当某教师按相同课程划分和按相同开课单位划分等级时都不合格才认定该教师的某门课程教学效果不合格。经过教学单位走访验证,结果的认可度大幅度提高。

四、进行深度数据挖掘,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如果教师只能获得学生评教的一个总体分数,教师个人就不清楚自身在教学方面的长短优劣所在,从而失去努力改进的方向。因此,还应该通过对评教数据的深度分析挖掘,诊断出教师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学校可在借鉴IBSTPI教师能力标准的基础上,[4]将学生评教结果和其他主体评价结果进行数据整合,使用SPSS数据统计分析工具或Weka数据挖掘工具所提供的数据挖掘算法,找出教师得分较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关键问题所在,为教师提出改进的建议。然后由学校组织专家,通过一定的交流沟通方式为教师提供富有建设性的专业支持,引领或促进教师逐步提升教学能力。在专家帮助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在课程教学的不同时期进行两次或多次学生评教,通过对该课堂教学的不同评教结果进行横向对比,判断教师教学改进的效果。

五、结果的利用与发布

(一)正确认识评价结果的作用

学生评教是众多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它仅从学生主体角度反映课堂教学效果,受学生评价能力所限和众多背景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客观正确地认识学生评教结果的作用及作用的有限性。在重视学生评教的同时,一定要慎重地对待学生评教结果,不能将其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唯一手段,要结合学校或院系的督导专家、同行教师等其他评价主体的评价信息,以合理的权重进行综合测算,以提高评教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学生评教具有“形成性”和“总结性”两大功能,前者通过将评教信息反馈给教师,以促进其改进教学,后者主要用于绩效考核和人事管理方面。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评教更多的是注意其总结性功能,因评教结果与教师利益相关,造成师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由此导致的抵制情绪使评教结果失真。因此,高校应弱化学生评教的总结性功能,强化形成性功能。在发挥总结性功能时也应该以激励为主,鼓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树立榜样,激励其他教师改进教学工作。

(二)建立及时反馈的机制

学生评教的根本目的是“教学相长”,因此评教信息的反馈是必不可少的,反馈信息让教师明白自己在教学上究竟存在哪些具体问题,使学生明白参与评教活动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学生评教结果的认可度和师生参与学生评教的积极性。反馈信息及方式又因“形成性评价”或“总结性评价”的目的不同而不同,但总体上要做到集体反馈与个别反馈相结合、即时反馈与考察反馈相结合、谈话反馈与书面反馈相结合。[5]形成性评价反馈以促进教师了解其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为目的,对学生评教结果的排名等可以不反馈;而总结性评价反馈以告知教师评价结果排名为主要目的,其反馈方式和范围等都需要充分考虑对教师的影响,而不能简单地将结果公之于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明学.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乔玉香.学生评教的理论及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05(2).

[3]李楠.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学生评教”的可靠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4](美)克莱因著.顾小清译.IBSTPI教师能力标准——面对面、在线及混合情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曹俊.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估与诊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