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核心家庭成为家庭的主要类型,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每个家庭的重心。家庭教育支持系统为孩子提供的帮助不容小觑,但与此同时家庭教育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知识本位成为我国家庭教育的底色,家长采用不当的教养方式来管理孩子,以及忽略孩子个性的极具功利性的家庭教育等,都是违背儿童成长发展规律的行为。究其原因,除新时代父母个人认知不正确外,社会环境、社会制度也没有起到为家庭教育提供良好支持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新时代的社会工作者应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进行介入,以最大程度减少乃至预防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新时代的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知识本位;家长学校;社工介入
家庭教育主要指的是父母的教育实践活动,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活动,当然也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各种互动[1](P4)。一直以来,人们的认识中有一个误区,认为学校教育才是对孩子影响最深刻的教育方式,家长很少去思考与孩子的相处方式以及应该营造怎样的家庭氛围,包括部分80后和90后父母都还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教师的职责。进入新时代以来,家长逐渐意识到家庭环境以及他们自身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但我国的家庭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由上一代的“散养”转变为严格把控,教养方式和教育特性等也出现了偏差。本文就通过分析新时代家庭教育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来阐述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工作者能够从哪些方面介入以最大程度解决问题。
一、新时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以知识本位为背景底色的家庭教育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出现了多样化价值观念,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方面难免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状态。知识本位一直是我国教育的背景色调,虽然我们一直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学校教育中成绩依然是衡量学生能力的主要标准,因此,家庭教育也由伦理本位转换为知识本位。知识本位型的家庭教育忽视和弱化了家庭的其他功能,父母看重孩子的学习状况,对他们的品德素质反而不做过多要求,甚至不注重孩子生活技能的社会化。他们关心孩子,但是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不了解儿童的心理,缺乏恰当的沟通技巧,片面追求孩子的智力成长和优异成绩。这样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觉得在家长眼里学习成绩远比自己更重要,失败的挫折感阻碍了他们的自我认同。知识本位的家庭教育观还使得亲子关系淡漠,减少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家庭教育变成了学校教育的附属。例如:当前的学前教育都是向知识化靠拢的,父母以自己的经验和眼界替孩子做出最好的选择,忽视孩子在这一阶段的情感和支持需要,把幼儿时期的孩子送到外语启蒙班,以赢在学习的起跑线上[2]。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论中提到孩子在幼儿时期最需要获得的是自信与自主的心理素质而不是所谓的双语知识。违背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规律的家庭教育行为把孩子的生活狭窄为知识的学习,造成孩子的片面发展。
(二)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本应该是父母,父母由于扮演角色的不同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作用也就不同。研究发现,西方的许多理论,如生态系统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都表明,家庭中父母自身的特征以及与孩子的人际互动等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父母的角色同样重要缺一不可[3]。但在我们现代的家庭生活中,大多数人认为教育孩子就是母亲的责任,而父亲要工作挣钱养家,没有时间也没有女性那么细腻的心思去关心孩子。父亲责任的缺失源于其错误的认知,大多数男性认为生儿育女、教育孩子是女性的职责,父亲教育孩子则是对母亲的帮助,那么一旦父亲把自己从家庭教育中抽离出来变成旁观者,家庭教育主体的缺失状况也就出现了。这不仅是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对于孩子来说成长过程中缺乏父亲的教育对于其自身自主性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美国社会学家保罗阿马托曾提出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都是由父亲提供的,父亲缺位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每个家庭中父亲需要发挥自己的教导与榜样作用,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与教导。
(三)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的的教育。家庭教养方式很多,如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现代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教养方式就是专制型和溺爱型。专制型的家长对孩子要求严厉,希望孩子能够达到自己对他的全部期望,他们大都实行侵入式的教养方式,主要通过引发儿童的内疚感和焦虑感来管理孩子的日常行为[4]。比如,他们经常给孩子灌输这样一种理念:父母的辛苦工作努力挣钱都是为了你,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孩子们听多了这样的话,慢慢就不敢表达自己的要求,因为父母本身就不容易;也不敢培养自己的爱好,因为那样就是分心,不努力学习,是对不起父母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更倾向于压迫自己的天性,容易养成怯懦不自信的性格,不利于儿童自立。父母爱孩子是天性,这是人类的本能,但很多家长把握不好爱与溺爱的度。溺爱会使孩子经不起挫折,没有足够的自理能力,不能够独立面对磨难。而爱一个孩子是教会他怎样照顾好自己,怎样承担自己的责任,在被挫折绊倒的时候扶起他、鼓励他,而不是自己替他做所有的事情。正确的认知、理性的能力都要在孩子自己处理问题和解决麻烦的过程中获得。另外,家庭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要素之间要有明显的边界,但采用不当教养方式的家庭中往往存在混淆边界的行为。对此,父母需要采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需求,但有时候也要发挥自己作为家长的引导职责,避免孩子受到不可逆的伤害。
(四)家庭教育的功利性人是社会性动物,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独自生活,这就需要从社会关系网络中不断获取社会支持,即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家庭就是个人非正式支持的主要来源,在这里笔者强调的并不是家庭的经济功能,而是对孩子的情感支持。我们习惯教育孩子要坚强、成熟,努力学习,不轻易言败,但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在家里他们可以不用顾忌丢脸或者因为自己的失败羞耻,因为家人会无条件支持他,做他坚强的后盾。只有这样的教育理念教育出来的孩子才是自信的、不轻易言败的。但反观现在普遍的家庭教育,部分父母不注意呵护孩子的自尊,没有教给孩子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不顾孩子的意愿为他们报各种特长班,希望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成长。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长的想法并没有错,但父母不应该不考虑孩子的个性和意愿,只拿成人的利益评估法来计算投资回报率、替孩子做选择,这样的家庭教育理念功利性太强,损害了家庭的支持功能。
(五)家长学校的不足不利于更好地完善家庭教育家长学校是为了提高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能力而设置的机构,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有他们自身要克服的困难,顺利度过才能获得自信、自主等品质,因此,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成长,不断学习新的理念。但现在大部分家长学校似乎都只关注教导家长怎么去教育孩子,采用机械化的方式和冷冰冰的语言。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家长自身,家长学校应该把着重点放在怎样提高家长的道德素养、认知水平和传输正确的价值观上,因为父母都是通过日常的家庭沟通以及行为举止来影响儿童的言行举止,如果他们自身的素养不高,只会照本宣科按照条例去教育孩子,很难达到效果。所以,新时代的家长学校一定要与时俱进,认识到当今政府和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不断推出适合家长的教育体系,进而达到提高亲子关系融洽度、完善家庭教育的目的。
二、社会工作者针对家庭教育问题的介入层面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针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其介入层面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微观层次,对于不同的主体采用不同的对策,以解决现代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微观层面:针对家庭个案提供的服务当发现有问题行为的儿童时,一定要重点评估其家庭结构、家庭沟通方式等对他产生的影响,以确定其家庭教育理念是否存在问题;或者遇到因育儿理念产生困扰主动向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对象时,一定不能擅自对他们的问题下定义,可以通过观察法以及分析其家庭结构图和内部的社会支持网络图示进一步判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父母自身认知的问题,还是沟通出现误差。然后,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理念,使他们放弃忽略孩子个性一味追求特长的想法,让孩子父亲充分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重视孩子品德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强调家庭教育的知识化。对于那些即将成为父母的年轻人,我们更应该多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防患于未然。社会工作是强调爱与尊重的专业,我们要接纳服务对象出现的问题,传输正确的价值理念,使父母能够更好地尊重孩子。
(二)中观层面:社区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平台社区是具有互动关系和共同维系力的,且生活在某一共同领域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社区建设,社会工作在社区建设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因此是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针对现代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发掘社区资源,利用社区的基础平台进行宣传。例如:可以邀请亲子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定期去社区进行讲座宣讲,传授儿童各个发展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知识,解答父母在育儿过程中的疑惑,最重要的是讲解关于父母如何提升自身素养、保持理性认知以及规范自身行为的要点。社会工作者要联合社区居委会搞好家庭教育的宣传工作,印刷、分发家庭教育手册,引起社区居民对家庭教育的重视,鼓励父母多参加社区组织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座谈会;充分利用社会工作和社区共同合作的运行机制,宣传落实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三)宏观层面:社会政策倡导以及设置社会工作专职新时代家庭教育不断出现问题,重视知识、轻视德行,不当的教养方式以及家长学校也存在不足等,这些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关注,政府开始逐渐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立法也提上日程。制定家庭教育法已被纳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三类项目,在相关的讨论建议中,全国人大代表、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建议:促进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有明确的执行机构,如在教育行政部门下设置家教中心、学校设置家庭教育课程,明确家庭教育法的执行主体。笔者认为,家教中心的任职人员应该由既熟悉家庭教育又了解社会行政的社会工作者充当,因为社会工作者在分析基层社会问题和提出对策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在跨部门合作中也会有很好的合作和协调能力。另外,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角色之一就是政策倡导者,既然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重视,那么我们就应该将从下到上的意见总结起来,为有关家庭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事实依据,推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三、结论
进入新时代,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家庭教育过度强调知识化,忽视孩子品德素质的培养;家庭中忽视父亲角色承担的责任,一味把教育孩子的任务推脱给母亲;许多家庭采用不当的教养方式,利用孩子的愧疚心和耻辱心来完成自己交代给孩子的任务;对待孩子过度溺爱或者过度严苛都会造成孩子人格发展上的缺陷;家庭教育的核心不再是围绕“爱”,不够尊重孩子的个性,违背孩子意愿去帮助他们做选择,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家长学校的兴起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传播正确的教育方式、改善亲子关系的作用,但忽略了一点,要想从根本上完善家庭教育,就要从提高父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知识素养入手。我们生活在一个崭新的时代,家庭教育理念要加以改变,除满足物质需求外,还要保证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站在社会工作者立场上,针对家庭教育的问题社会工作有很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不论是从宏观、中观还是微观层面,社会工作都可以有效介入。微观层面以家庭为个案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中观层面以社区作为指导家庭教育的平台,宏观层面则可以利用社会工作者政策倡导者的角色,促进政策的出台以及相关部门的完善。总之,社会工作可以发挥其专业优势,促进家庭教育问题的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廖建东.家庭教育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孙瑶,李琬,张栩桐.学前教育幼儿潜能过度开发问题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11.
[3]吴旻,刘争光,梁丽婵.亲子关系对儿童青年心理发展的影[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55-60.
[4]张妍萃,王敬欣,姚艳华.新生代父母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少年儿童研究,2019(11):38-45.
作者:吕金莹 单位: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