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家庭教育正文

规范家庭教育 打破家庭教育的“潜规则”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04-01
  • 阅读量150次
  • 评分0
  • 0
  • 0

  如今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大人不仅执着宠爱孩子,孩子也很自我,目前社会、学校、家庭都在教育和影响孩子,形成争夺孩子的三大市场。在此条件下,作为孩子家庭的每个成员,对孩子宠爱如果不持正确态度,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为规范家庭教育孩子,把孩子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应配合学校教育,打造孩子健康成长的平台。其做法是:


  一、打破家庭教育的“潜规则”


  目前中国是世界老龄化最大的国家,由于老龄化规模扩大,上世纪一夫一妻生一子计划生育的实施,导致家庭老少成员比例结构发生变更,呈现“四老爱一小”的家庭格局,也就是说爷爷和奶奶、爸爸和妈妈四个大人都把爱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尤其是在爷爷和奶奶群体中,大多数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不仅是每时每刻无微不至地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而且更注重孩子的娱乐。在他们看来,玩耍游乐是孩子的天性,作为一种天性孩子本身所固有,如果大人不给予承诺,是对他们不公,要遭到孩子责备。他们还认为这个时期孩子只有玩得好才能学习好,于是玩耍游乐在爷爷、奶奶面前似乎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引擎。因此,一旦孩子做完作业爷爷、奶奶就牵着孩子去逛街、玩耍、打游戏机,甚至与其他孩子打斗,玩得不亦乐乎,这是教育孩子的一个误区,也是家庭教育的一个“潜规则”。从孩子成长的规律来看,小学1——6年级是孩子精力充沛、智力开发、潜力孕育的最佳时期,只要孩子不秉性顽固,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又不落后,可以让他在课外多学几门其它学科知识,这能使孩子在智力开发、潜力挖掘的知识成长中找到自信,不是比玩耍游乐更有意义和价值吗?如果孩子又有天赋和其它方面的特长,更不能放过这个开发的机遇。有的家长依据这种观念,引导孩子在学好主课的同时,帮助孩子选学课外的文化科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小孩子多玩少学的家庭教育“潜规则”应该终止。


  二、矫正学习上的偏爱


  辅导孩子学习要讲究科学方法,以利于纠正孩子学习上的偏爱。目前,在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孩子偏爱学科的现象,在教育理念上也有认同并纠正学生偏重学科个体差异性的规范。一个大人在孩子学习科目个性差异性方面采取什么态度,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向孩子发出的信息,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大人必须重视纠正孩子偏爱学科的倾向。在方法上要讲究科学性。首先端正认识,孩子偏爱学科不是天赋和智商高低的缘故,而是孩子对学科认识差异性的反映,不能因为孩子爱好某个学科或有较好的学习效果,就认为是高智商和天赋,助推发展;反之就是智商低和没有天赋,放弃该学科的学习,使孩子步入学科偏爱差异性的低谷,或者拔苗助长。其次要深化纠偏方法,孩子感觉某个学科乏味在纠偏时不能举硬策,更不能软硬兼施,方法要个性化、理性化、知识化、深层次化,使孩子乐于接受、容易改正。比如一个小学五年级男孩在学科上重数学轻语文,上数学课无不如火如茶、聚精会神地听讲,上语文课则人困马乏、浑身无力,遇到听不懂的时候几乎处于失控壮态,与其他同学不是挤眉弄眼说悄悄话,就是跷着二郎腿摇身晃头。通过与家长沟通摸清了孩子的错误认识,在孩子看来学语文不像学数学那样具有人造卫星、火箭、神州飞船独到之处的效果,实则不然,学习语文也有像学数学等硬科学那样展示自己的舞台。家长从古今中外讲述了李白、杜甫、矛盾、鲁迅等大诗人、大作家的风彩,指明了学习语文科目的成才之道。一个孩子可能存在着能说不能写、能写不能口头表达的弱点,但学语文可以在写作、讲演、阅读等方面展示自己,自我发展,超越发展,家长的启迪和疏导使孩子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对接两个作业


  孩子学习成绩上平台要坚持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和家庭作业融合,优化两个作业配合的模式,提高作业互动方式。具体到操作规范上是:孩子做家庭作业时家长不能按照老师辅导书面作业方式复制和粘贴家庭作业,替孩子解答疑难题,要采取拓展式、整合式对接家庭作业,要在书面作业基础上深化家庭作业。


  比如,老师要孩子回答龟兔赛跑兔子为什么失败的家庭作业时,一个孩子家长把老师的引导、回答以及社会上有关龟兔赛跑的论述进行综合、深化、放大进而引申出新的观点:第一次乌龟赢了,因为兔子凭借自己的优势在赛途中打瞌睡失败了;第二次兔子赢了,因为乌龟有不可与兔子比拟的劣势而失败了,这是一个平局。两个物种的竞争并没有就此而罢休:(1)乌龟要回了选择路径的主动权,把终点设在河对面,兔子很快跑到河岸边,但不会游泳过不去,而乌龟跳下水游过去了,兔子失败了;(2)兔子不甘落后,通过说理斗争又要回选择路径主动权,把赛跑终点设在山坡顶峰上,兔子很快爬上去了,乌龟还在后面紧追不舍,因它客观存在先天不足,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而失败了。这说明两个物种各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只有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共同目标。它们总结经验教训说:我们合作吧!于是爬坡时兔子背着乌龟,过河时乌龟驼着兔子,结果都到达了终点,实现了物种和谐。家长帮助孩子对接老师作业,完成了家庭作业。这个故事教育孩子在学习中要学会整合资源,对学习中的问题在综合、深化与提高的基础上对接两个作业,在两个作业对接中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四、创新学习方法


  提升理念要抓好四个转变:一是在学习接受方式上由多听转变为多看,重视视觉型,在阅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做题;二是在记忆方式上由机械记忆转变为理解记忆,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中挖掘理解的内涵,拓宽孩子理解的渠道;三是在思维方式上由模拟型转变为形象型,用形象思维、形象比喻、形象事例破解学习中的难题;四是在学习逻辑层次上由识别概念转变为对判断、推理认识和研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搭建破解爬坡题抽象思维的高平台。


  五、围绕特点施教


  1、孩子贪玩、爱闹、好打斗增加了教育的难度。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孩子性格不轨,虽然难以教管,但也表明他们聪明好动、机智敏捷,只要建立了孩子乐于和大人交往的平台,他们就能克服性格上的缺点,健康成长。


  一是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勾通机制,通过各种事例让孩子看到持上述性格的利和弊。贪玩、好动是一个容易克服的缺点,但并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孩子明白这些道理后就能从心理上接受大人的教诲和指导。


  二是要实施“放与管”兼并的教育机制,放手合理,管教适度。


  如果不放手、管教严,与孩子性格格格不入,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玩得开心、学得高兴。


  三是坚持耐心疏导的教育机制,这是考验家长教育孩子恒心与毅力的一把尺子。家长要通过摆实事讲道理、耐心说服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主张违背学校制度规定,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只要持之以恒地实施心理疏导,孩子就能认识和克服自己的性格缺点,走向成长之道。


  2、孩子不专心听讲,做作业不认真,考试精力不集中、心不在焉容易丢分,这是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排除学习上的不良习气要从生活习惯入手,因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密切相关的。首先,提高孩子专心致至、听话办事的能力,从选择学习事情入手,让孩子一听就干、一干就事半功倍,不半途而废。其次,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做事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可经常有意安排某一两件事让孩子去做,告诉他做事的程序,观察他做事的效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反省过去,把握好未来。


  六、追求高位配合


  孩子成才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劳动和执着追求的奉献精神,更离不开家长教育和引导的高位配合。孩子有一大半时间在家庭中生活,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有人说工作忙、时间紧、生活压力大,没有时间辅导孩子,这不是根本原因,除极个别特殊事情外其余都不是理由。家长只有配合老师教育孩子怎么做人处事、如何端正学习态度、怎样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严格要求,督促他完成作业,孩子才会以良好的品德、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家长、回报老师。所以,作为家长教育孩子成功之处,必须克服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必须多作牺牲,减少娱乐,放弃休息,当好老师助手,那么孩子成长的道路会更加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