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教育管理正文

从“香菱学诗”中看“少教多学”

  • 投稿小鱼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361次
  • 评分4
  • 90
  • 0

王丽萍

《香菱学诗》选自古典名著《红楼梦》,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文章。

跟随宝钗进人大观园后,香菱下决心学诗,于是拜黛玉为师,并在其指导下开始读诗、论诗、独立作诗,最终“精血诚聚”,写成了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读这篇课文,我们不仅为香菱的好学、乐学、苦学、善学所感动,也为她遇到了一位教学有方的好老师而庆幸。尽管《红楼梦》中的黛玉多愁善感、体弱多病.孤傲尖刻,但在课文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位有诗性、有灵性、有耐性、有经验的好老师。用今天的眼光看,林黛玉和香菱这对师生也算在作夏教学中实施“少教多学”的典范。

“少教”,指老师精细化地教,高质量地教;“多学”指学生主动地学,有兴趣地学,高效率地学。作文教学中的“少教多学”,就是要以精炼的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深谙教学艺术的黛玉对基础差但悟性好的香菱,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教法。比如:培养自学能力、读写结合、要领点拨、及时评价……这些,都和我们提倡的“少教多学”的理念不谋而合。从香菱学诗的结果看,林黛玉正是“少数多学”的践行者和成功者。下面,我们来看看黛玉的教学艺术。

1、根据学情设计教学。香菱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受尽凌辱作践,她对自己的身世颇感自卑;香菱文化基础差,想同才情横溢的大观园小姐论诗作诗,她内心肯定忐忑。因此,黛玉首先要帮助香菱树立自信心:学诗“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有了自信心,香菱自然上了劲,从而有兴趣地学下去。而“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信快乐地学习创作,就能提高教学效率和取得更好的效果。

2、在教学中激起并优化香菱的自主学习,使教学进入“少教多学”的境界。古人写诗,其实是需要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训练过程的。而香菱自小被拐走贩卖,基础训练自然都谈不上。但是,她是书香人家的女儿,骨子里自有一种聪慧优雅,再加上大观园中众姐妹的熏陶和学诗的浓厚兴趣,黛玉就创造性地设计了教学。比如,先点拨要领,再开列书单,鼓励自学和揣摩质疑,从而使她领悟写诗的真请。

3、化繁为简,梯度渐进,快速带领学生入门。由于自己有着深厚的功底和极高的悟性,林黛玉对作诗自然有很多独到的看法。她先简单明确地给香菱讲解了作诗的要领,化繁为简,循序渐进,使香菱既明白了好诗的标准,又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小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且看黛玉的教法:先体会情景统一,进入诗情画意;进一步体会“真景物、真感情”,明白诗的功力;“返璞归真”,培养作诗的个性与想像力。林黛玉安排的三个教程,化繁为简,梯度渐进,一步步引其深入诗的意境,使学生快速入门。

4、对学生严而不苛,引而不发。黛玉指导香菱写诗很有特色。例如:命题后又指定韵部,这看起来严了一点,但属“十四寒”的字相当多,不限字,这就有了很大的自由表达的空间。又如:对香菱的前两稿,她批评“措词不雅”“过于穿凿”,后又鼓励香菱“另作”,而如何另作,她一句话也不说,此时无声胜有声——逼迫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种指导方式可谓严而不苛,引而不发,对“苦志学诗”的香菱来说是很适合的。你看,她最后终于写出了新巧而有意趣的诗作。

5、只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而适当的帮助。当香菱读了王维的诗后,黛玉问“共记得多少首?”“可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并鼓励香菱说出感受,告诉她“正是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课堂”讨论的描述,俨然今天“少教多学”示范课上的画面:香菱在尽情讲述自己的读诗感受,黛玉在认真倾听的同时适时点拨。相互讨论中,香菱明白了诗的意境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诗的写作“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学诗的这一年,香菱脸上总是挂着一个惯常的表情——“笑”,这大概是香菱生命中最值得回忆的时光,也是曹雪芹为她的人生涂抹的最亮丽的一笔。从课文中我们知道:香菱学诗,学得越发“呆”了,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通了“仙”了。她把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汇聚到学诗这件事上,执著追求梦想,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但是,黛玉高超的教学艺术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黛玉精讲少讲,香菱乐学多学,师生共同创造了一段教与学的佳话。

黛玉鼓励香菱自由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着眼于香菱如何会学,如何学好。黛玉如此少教善教,必将很快把灵气带给多学善学的学生,并让学生乐此不疲,乐学善用,取得成功。

从“香菱学诗”中看“少教多学”,我们更加明白: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少教多学”的策略,不但能有效降低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增强学生的创作能力,也能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享受创作的快乐和尊严。

(作者单位陕西省勉县陕硬九年制学校)

(本栏责任编辑 项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