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巧用多媒体

  • 投稿林晗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183次
  • 评分4
  • 31
  • 0

陈伟女

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想象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录像、投影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再现课文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是一篇描写景物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根据课文的结构层次,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彩图,让学生感知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懂得它“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是镶嵌在祖国大陆南边的一颗明珠”。接着放映一组组彩色幻灯片和动画片,带学生到西沙群岛做一次想象旅游。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银幕上五彩斑斓的图像,向学生们揭开了海底的奥秘:五光十色的海水,丰富的海产品和岛上旖旎的风光……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最后出示两张新闻照片,介绍英雄儿女建设西沙、保卫西沙的生活情景。这样,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抓住了课文中的形象,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语文教育。

二、巧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质疑善思

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思考,常有创新。质疑善思,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只有深刻理解了教师讲授的内容,才会拓宽思路,发现问题,提出新的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质疑善思,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课件,可激发起学生质疑的兴趣和欲望,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质疑的过程中培养并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作适当的点拨,不做明确的肯定与否定,把每次授课当作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语言的良机。如:教学《中国石》最后一个自然段,可放手让学生提出下列问题:1.“我”为什么把“中国石”奉为至宝?“奉为至宝”会感到快乐和欣慰?2.“祖国在我们心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祖国”在我身边,为什么不直接写“中国石”在我身边?有了以上问题,便可相继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让他们自主解决问题。最后借助课件找出正确答案进行验证。

三、巧用多媒体,突破课文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是至关重要的。而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动画,这是其它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如鲁迅先生的《药》一文,只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吃力。因此课前要先制好多媒体课件,把当时社会环境的肃杀、刽子手的凶残、革命者的悲痛展现出来,使学生对此文有个深入了解。对难懂的地方,让学生多听几遍录音,那深沉的乐曲让学生心中也会生出悲凉,对革命者就会有更多的同情,从而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痛恨,也就顺利地完成了教学重难点目标。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一块黑板一支笔,一个先生一张嘴”的授课模式,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崭新的视听氛围之中,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不仅突出了重点,而且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四、巧用多媒体,丰富阅读内容

校园网络的建设,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以前查资料要翻箱倒柜,常常难倒英雄汉;现在只要输入关键词,鼠标一点,就轻松搞定了。有百度、谷歌等强大的搜索引擎,有浩如烟海的资源,有最时鲜的资讯,有最锐利的观点,等等,真是应有尽有。网络让“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都在人的掌控之中了。

网络媒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兴趣与爱好自由地选择学习。网络媒体的文章,我们可以跟帖,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网友互动,交流切磋,还可以在论坛及博客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网络的参与性是纸质媒体无法望其项背的。网络媒体,既可以在线阅读也可以下载,方便快捷,为我们节省了不少逛书店的时间和购书的开销。人们还可一边听音乐一边阅读,平添了许多乐趣。网络以超文本的组织形式,通过链接,纵横天下。其独有的开放性使我们思路更开阔,接受的信息量更多。网上有丰富的图片和音频、视频。这是传统媒体很难承载的。这对于丰富学生的视野,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阅读,无疑具有划时代意义。

★作者单位: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新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