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比较阅读深入探究——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尝试

  • 投稿马汝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45次
  • 评分4
  • 34
  • 0

方雅玲

比较阅读是两篇或一组内容或形式相近或有一定联系的文章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对照阅读。俗话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指出人们通过比较能够认识及鉴别事物。近几年来,新课程标准实践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师已充分认识到比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纷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该法。比较阅读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拓宽知识视野,启发学生思维,挖掘学习潜力,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一、同中求异,培养思维独创性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描写手法等都是小说家精心筹划的,尤其对于一些外国小说来说,在翻译的过程中中文与英文难免有差异,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难度。因此,教师应适当指导,并将它与本国小说相比,在阅读比较中,引导学生从相同的题材、思想中找出不同点。在找不同点时,能够加深学生对已学或现学文章的理解。学生自己总结出的不同,往往是深刻及独到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可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如在学习《罗密欧和朱丽叶》时,这是一部描写爱情的西方戏剧。中外描写爱情的名剧有很多,如王实甫的《长亭送别》是我国古代脍炙人口的爱情名剧。两部作品的主题都是描写爱情,均歌颂了为追求自由恋爱而献身的男女,语言均具有诗化的美,谱写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题,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两篇课文也存在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了解两篇课文的不同之处。如两篇作品最为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以悲剧结尾,《西厢记》则是以喜剧结尾,前者更侧重于两人爱情心理的描写,后者则与国家、社会相联系。在分析作品不同之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造成两部作品差异的根源:如由于中国自古以来追求的是爱情婚姻的美满,因此中国文学史上的爱情故事多是饱经磨难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西方自希腊神话以来,作品中的悲剧色彩较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部作品的结尾。此外,社会背景、群众欣赏、作者的审美追求等的不同也是影响两部作品结尾的因素。

二、异中求同,培养思维变通性

佛教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同样可用到小说阅读中,即“小人物,大世界”。优秀的小说家往往通过一个小人物的命运来展现一个社会甚至一个时代的面貌。将两篇看似完全不同的小说相比较,能够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小说作品中的一些共同规律,去粗取精,异中求同,从而提升思考问题的广度,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流畅性及敏捷性。

如在学习《祝福》时,作品通过描写祥林嫂的凄苦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但由于时代的变迁、阅历的局限等,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走进作品,体会到作品的内涵也就成了主要的难题。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其与《边城》进行比较,后者是借助翠翠的爱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湘西风俗画卷,两部作品乍看之下虽无相似之处,但仔细分析却有一定的联系,可谓是殊途同归。鲁迅和沈从文作为受到“五四运动”影响的新文学作家,都在黑暗中扮演了思想启蒙者的角色,怀着兼济天下的信念,积极寻找着解救祖国的良方。两部作品都在启蒙意旨下探讨了人性,在作品背景、环境描写、情节表现方面也存在相似之处。如两部作品写作的年代相近,作品均描绘了当地风俗,都与关于“钱”的细节的描写,都有女主人公“情爱”故事的描写,两位女主人公的命运都是悲剧。通过两部作品相似之处的比较,促使学生体会作者高尚的艺术追求,以及希冀通过艺术塑造健康社会、健全人格的意愿。

三、鼓励质疑,培养思维深刻性

比较阅读的过程,有时就是质疑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勇敢提出问题,将问题抛出来,让全班学生与教师共同解决,促使学生深入探究。在加深文章理解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交流。

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和《长亭送别》为例,一般认为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是相似的,二者均是为了爱情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女子,均具有敢于反抗封建压迫的精神。但也存在着区别,如崔莺莺虽对张生爱情炽热,但不奔放、不浮露,给人端庄、矜持、含蓄的印象,是以封建礼教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她虽然具有反封建的意识,但在面对老夫人要求张生必须得先取得功名才同意婚事的安排时,最终选择了屈服和等待。朱丽叶面对爱情则大胆直露,闪烁着文艺复兴时期新女性的光辉,是以封建礼教出击者的姿态出现的,为与罗密欧长相厮守,面对父母的婚姻安排,她不惜用“死亡”来反抗,并没有在封建礼教和家庭的仇怨下低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认真的分析,促使学的生思维向批判性及深刻性发展,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课外延伸,培养思维发散性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生要“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必须“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受传统教育制度的影响,我国高中阶段的课外阅读并没有发挥出蕴含着的巨大潜力。因此,在比较阅读中,教师还应当注重由课堂向课外的拓展,在课堂上完成了课文教学目标以后,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要求挑选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并对作品进行比较,比较阅读时可以是不同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如鲁迅的《祝福》与后期的《三闲集》,通过课堂与课外的比较阅读,发散学生思维,并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量。

比较阅读法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运用比较阅读,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文章主题思想,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并鼓励质疑,培养学生思维变通性、独创性及批判性、创新性,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方雅玲 江苏省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 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