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体验,让语文变得更精彩

  • 投稿明月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57次
  • 评分4
  • 59
  • 0

袁乃彤

语文主要通过语言文字来传达信息,通过语言的艺术来表现文学的美;而文学则源自平凡的生活,是利用语言再现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细节,再现生活中伟大的瞬间,再现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同时,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由上可以看出,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独特体验”与“实践能力”充分说明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性,而体验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日常使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而语文方面的优秀著作更是不可胜数,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阅读量却极为狭窄,导致很多学生初中三年完整读过的语文书籍就只有六本教材,更不用提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了。因此,进行有效地阅读体验教学,就必须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生活积累。

那究竟什么是体验教育呢?体验教育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达到“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体验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在这种环境氛围的影响下,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认识,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升华自我心灵的目的。

实施语文体验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体验教学要求学生发挥主动精神,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体验教学强调学习者的积极参与,认为没有这种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其次,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求知的快乐。学生在传统的语文学习中少有快乐的体验,因为无趣,就更多消极地对待。体验式教学可以较好地改变这种状况。教师把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通过调动学生,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掌握的过程,学生可以更多地从主动学习中得到快乐的感受。体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得到文学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思想情操的启迪,而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由感知、深化而至内化,情趣、能力在不知不觉间有所提升。

那么,在现有的语文教育形式下,怎样才能尽可能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呢?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学的优美,人生的感慨,生活的美丑善恶?怎样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生活感悟呢?笔者认为应该教会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还原生活,让学生多角度的感受语文,而不是单单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去感受品味文学作品。一个角度去欣赏,那是平面的,缺少立体感。应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作品。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还原生活,把文学作品中所写的故事,所得到的感受和认识、体验,再还原回去,在还原的生活情景中去理解、认识、感知作品的美,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哲理,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慨。

体验教学就是利用语文教材中大量文质兼美、形神俱佳的典范作品,让学生进入课堂的情感世界,亲临其境地感受课文的绚丽风光,进而追问和探求课文的意义世界,形成创造性的个体体验。在学生的审美的体验过程中,一方面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不断地得到文学审美情趣和思想情操的启迪,达到认识与情感统一的最佳效果。具体说来,语文体验教学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第一、创设情境氛围。教师要以课堂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质为道具,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有所感受,留下难忘印象的教学活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可供采用的手段,我们可借此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加深文学体验。例如在上《故宫博物院》时,笔者从电脑上下载了“3D虚拟紫禁城”软件,再现了三维的故宫建筑、文物及人物,再配以舒缓的古曲逐一展示,真实的3D场景,宛若游戏的感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再也不认为说明文枯燥难懂了。除了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排演课本剧,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会自觉地去体验人物的情感、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获得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比如学习《皇帝的新装》;此外,还可借助联想唤起情感体验,比如在学习《散步》时,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有没有什么独特的感受。

第二,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体验生活。《语文课程标准》特意说明:“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陶行知先生也曾再三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生学习语文,如果缺少了实际生活体验,体验课文又从何谈起?学生只有置身于自然,用心感受四季,才能体验自然之美,才能感受《春》的希望,《夏感》的热烈,《秋天》的收获,《济南的冬天》的温暖;只有在生活中体验了亲人的关爱,才能理解《背影》中作者的眼泪,才能感受《爸爸的花儿落了》中难言的成长之痛。所以,教师要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课外,跟广阔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自然、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领悟,创造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读书与实践相互融合的大语文教育,让学生带着生活的体验走进课堂,再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

第三,积极进行课外阅读体验。学完了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对作者的其它儿童文学作品没有兴趣吗,赶紧找来读一读吧!学完了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难道不想知道这样一位文学大师究竟有着怎样丰富多彩的童年吗?读了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和《丑小鸭》,那就赶快读一读作者其它的童话作品,借机回顾一下自己的童年:读了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你还在哪里读到过这种长大的感觉,拿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吧!当然,阅读不能仅仅是阅读,围绕着阅读进行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交流才能吸引学生去读,吸引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四,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独特体验。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浮浅,思想浅白。实施体验教学,可以少命题,多自由写作,鼓励学生立足校园,放眼社会,积极用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并努力产生自己的思想。如果学生读后再以笔写下自己真正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体验的内容就会更丰富一些,长此以往思想自然会变得更加深刻。

明确了进行体验教育的具体方法,教师还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并尽可能地贯穿自己教学过程的始终。

首先是自主性原则。《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教师要正确处理教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立足于学生实际,让学生自主地循着课文情感体验的蛛丝马迹,创造性地体验、领悟课文中特定的情感世界。

其次是实践性原则。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就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实践中去开展各种体验,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鉴赏能力,形成学生个体体验和理解的内在情感模式和审美方法。

第三是启发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体验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情绪,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际开展体验,激活思维,使学生通过体验理解语言,领悟文境。

总而言之,体验教育充分体现了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教育者的自主参与性,遵循人的认识规律性,它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了自己的心灵,更使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了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笔者认为,体验,会让学生爱上语文,会让学生因更丰富的体验使人生更精彩!

(袁乃彤 兖州市大安镇中心中学 2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