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语文课堂学生幸福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 投稿小黄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79次
  • 评分4
  • 66
  • 0

江苏运河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221300) 刘 颖

2012年在“双节”前期,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百姓心声》假日特别调查中,清徐县北营村务工人员焦先生面对记者“你幸福吗”的提问时,首先推脱了一番:“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问我。”记者却并未放弃,继续追问道:“您幸福吗?”这位务工人员上下打量了一番提问的记者,然后答道:“我姓曾。”一句答非所问的话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农民工苦不堪言。我不禁叩问:小学语文教学行走在改革路上的今天,出现了百家争鸣的语文课堂,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幸福吗?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感受学习的幸福呢?笔者以《构建小学语文幸福课堂的实践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成立了课题组并开展了课题研究。我们对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幸福现状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过程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校二至六年级的个别班级,随机抽取,分别是二年级52人,四年级52人,六年级52人,共156人。

(二)调查方式

采用的主要方式有: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采取设计问卷试题,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方式。发下问卷200份,抽查调查问卷156份,抽查率为78﹪;接受个别访谈的学生40余人次。对抽查问卷信息用Excel应用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百分数的方式呈现结果。

(三)调查内容

调查表内容的设计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从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幸福感的现状、课堂的满意度及对课堂的总体感受与评价;二是从学生的对教师的教这方面的评价,如教师的语言和态度、教师对学生关注与激励,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等;三是学生对学习方式、学习过程、自我挑战、自我满足的评价。

统计图表如下:

二、结果与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二年级学生在每节语文课都能感受幸福的占34.6﹪,有时感到幸福的占57.7﹪,很少感到幸福的占5.8﹪,没有感觉的占1.9﹪。由此可见,二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堂的幸福指数还是比较高的。四年级学生每节课感到幸福的仅占15.4﹪,有时感到幸福的占53.8﹪,很少感到幸福的占23.1﹪,没有感觉的占7.7﹪。与二年级相比,幸福指数明显低下。六年级学生每节课都感到幸福的只占3.8﹪,有时感到幸福的占27﹪,很少感到幸福的占44.4﹪,没有感觉的占28.8﹪。学生幸福指数更低了,很少有幸福感的学生明显增加。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幸福感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逐渐减弱,幸福指数随着年级的增高逐渐降低。

笔者对以上调查逐题进行认真分析后,进行了分类总结。

第一类:从学生对课堂总体感受与评价(一至三项问题)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幸福感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逐渐减弱,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课堂的满意度也是逐渐降低,对教师的评价也由高向低发生变化。

第二类:学生产生幸福感的原因,从教师、教材方面(四至六项问题)来看:多数学生语文课堂的幸福感来大多来源于教师上课时的态度与语言的幽默,来源于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来源于教师的关注、肯定、激励与表扬。这些幸福感仅仅是来源于教师,即幸福感来源于外因。

第三类:寻找幸福的源头,从学生学习方式的需求(第七至第十项问题)来看:值得深思的是学生对语文本身的兴趣而产生幸福感随着年级的增高逐渐减弱。幸福感很少来源于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本身和学习语文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以及展示自己、不断战胜自我的幸福感,即幸福感很少来源于内因。

综上所述,在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的教师在师生的关系上,课堂教学的语言上、对学生的激励与评价上、课堂氛围的和谐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变,而缺乏对语文本身的规律、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指导研究。学生很难从学习语文本身感受学习语文的幸福。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学生语文课堂的幸福度,课题组成员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语文幸福课堂的内在需求,又进行了访谈。访谈中,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

1.课堂上你最不喜欢的是什么?

有这样的声音:(1)老师讲得单调乏味,自己不感兴趣。(2)老师讲的内容太深或太快,自己搞不明白。(3)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参与学习,没有获得成就感。

2.语文课堂上你觉得最幸福的是什么?

学生大多数的回答是: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自己的学习得到老师的表扬、赞许、鼓励,同学们的认同。总之,最根本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调查与访谈中,我们发现: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有的教师没有遵循语文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过高地拔高教学目标,拓展得太深,学生感到茫然,没有语文学习的幸福感;有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方法的选择过于程式化,单调乏味;有的课堂教师喜欢煽情,学生对学习语文本身的兴趣在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如出一辙的方式中渐渐消退。这样,学生学习的潜能在教师不当的教学中渐渐退化,便成了“学生不识学滋味”,怎能体验学习语文的幸福?

三、思考与对策

怎样提高学生课堂的幸福感呢?肖川教授曾经说过:“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笔者认为: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是语文幸福课堂取得成功必要条件和秘诀。瞿葆奎教授在刘孝学的《语文教学论基础》一书的序中写道:“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学生的需要与动机恐怕是非常重要的变量之一。”教师的语文课堂学生不能感受到幸福,怎能提高教学质量?李海林教授说:“语文学习的需要与动机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机制,它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遗憾的是,关于学习需要与动机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比较薄弱,其中关于语文学习的需要与动机的研究又尤其匮乏,仅有的几项研究应该是十分肤浅的。”皮亚杰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有哪些内在的需要呢?即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责任承担的需要。李海林教授在《言语教学论》中将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归纳为:言语审美的需要、言语交往的需要、言语求知需要和言语启智的需要。

语文课堂,怎样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呢?

肖川教授在《论学习方法的变革》中说:“我们认为在如下情况下学生有可能学得最好: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的身心处在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许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学生学得最好时,不就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最幸福的时候吗?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让学生学得最好,最能感受到幸福呢?笔者认为:首先,语文教师具有亲和力,要热爱学生,让学生因喜欢教师的人格魅力而喜欢学习语文;其次,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开放的时空,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挑战性;其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教师在课堂上要适时激励赏识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就会感受到快乐,产生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