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小纪小学(225241) 夏 燕
很多时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导入都很单一,从简单的读开始。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不能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该从一开始授课就要注重教学技巧的运用,导好课,然后逐步深入,这样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能上得有声有色。
一、以故事导入阅读
以故事引导阅读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可利用3~5分钟的时间,通过讲述一则与该阅读文章有关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这篇文章的阅读兴趣,然后开始课文的教学。
如在学习《王冕学画》这篇课文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先讲述类似的小故事,如“凿壁偷光”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两千年前的中国,有一个名叫匡衡的人,年纪比你们大一点点,家里十分贫穷,他没有多余的钱买蜡烛,一到晚上家里就漆黑一片,只能睡觉。很长一段时间,匡衡都不知所措,又学习不了,他心里十分痛苦。匡衡的邻居,非常的富有,晚上的时候,邻居家里的房间都是通亮的,几乎每个房间都点着蜡烛。匡衡心想,能否借用邻居家的地方来读书呢?于是有一天,匡衡鼓起勇气向邻居询问了一下,邻居一向瞧不起穷人,并不理会匡衡的要求,恶狠狠地回绝道:穷得蜡烛都买不起,你还读什么书呢!匡衡被邻居的话激怒了,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匡衡回到家中,灵光一闪,既然隔壁那么亮,何不借用一下呢?于是,他在与邻居之间的墙壁上凿出一个小洞,借用从洞中透过来的光读书。最后,匡衡成了有名的学者,做了当时的大丞相。这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小匡衡很厉害吧。所以我们要相信,只要坚持好好读书,将来一定会有美好的前程。而古往今来,这样的小朋友还有好多呢。今天,我们再来分享一个古代小朋友的励志小故事——《王冕学画》,这个小朋友名字叫王冕,大家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样学习画画的。”
通过上述故事的积极引导,学生对王冕如何学习画画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而通过匡衡凿壁偷光的举动,学生们也对王冕因为想画画会采用怎样奇特的方法产生了十足的好奇心。
二、以音乐导入阅读
众所周知,音乐是调节人心情和情绪的重要辅助工具。音乐能制造出各种气氛,特别是积极的音乐能给人以向往和追求。同时,不同的音乐会带给人不一样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音乐来服务我们的教学。
比如,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毛泽东的七言律诗《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学生通读后大致都能理解诗歌内容,但由于对人生体验和经验的缺乏,小学生对这种战争题材诗歌的意境还很难把握。《长征》这首诗歌描绘的是非常残酷的战争年代,那种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在现代社会是很难看到和体会到的,小学生无法真实地感触和体验,就很难领会到这篇文章的主体思想,无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不到现场的紧张气氛和磅礴的气势。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在学生朗读这篇诗歌之前,播放一些经典的红色歌曲,巧妙地将学生带入战争年代的氛围之中。教师还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一起听或一起唱经典歌曲,并选择播放一些比较激昂的乐曲,如冼星海的交响乐《黄河大合唱》等。通过这种慷慨激昂的战争歌曲,学生充分感受到战争年代的惊心动魄。通过这种情绪的疏导,学生理解了诗歌的大体内容和感情,提升对诗词的整体感受和理解。
三、以问题导入阅读
人们阅读一篇文本,必定有着某种原因。而学生的课堂阅读往往都不是兴趣所致,而是为了应付背诵课文的学习任务而去学习,因此,他们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完全提不起阅读的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很难集中,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兴趣很浓,所以教师如若不注重互动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很难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这不但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小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上课前,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设置好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去阅读。
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姑娘》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段落分布及故事情节设置相关的问题。同时在阅读完文章后,再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对剧情进行再次讨论,如探讨一下:如果小女孩有足够的火柴或者有足够的钱,父母还健在,奶奶还健在,会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小女孩以前到底有一个怎样的幸福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反复阅读这篇文章,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和想法,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们对问题有了足够的兴趣,就会在阅读文章的同时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不但能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文章所要传达的感情和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导入方式有很多,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心理需求,积极探索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的导入,就一定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