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阜宁县陈良小学(224400) 胡爱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文主要就新课程理念指引下如何经营有效对话,打造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立足文本,贴近生活
在对话教学中,文本是主要依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揣摩文本,感悟文本,然后以有效的对话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下面是《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把雨衣给了萨沙,萨沙又把雨衣给蔷薇花盖上。读到这儿,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1: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来回让雨衣?
生2:萨沙为什么要把雨衣给蔷薇花盖上?
师:我们有自己的疑问,萨沙也有自己的疑问,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非常好,你把萨沙不理解的语气读出来了,谁能说说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3: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4:我读懂了在妈妈眼里萨沙是弱小的。
师:妈妈的话萨沙听懂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5:听懂了。从“情急之下,萨沙……”可以看出萨沙想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师:萨沙不甘心做最弱小的,那么在生活中你们甘心做最弱小的吗?在生活中,你又是怎样帮助弱小的呢?下面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这个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教材中“妈妈和萨沙的对话”展开,然后通过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来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并且通过学生之间“互说自己是怎样帮助弱小者”的交流活动,把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要注重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落到了实处。
二、捕捉契机,巧妙点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善于捕捉对话的最佳契机,进行巧妙地点拨,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下面是《装满昆虫的口袋》的教学片段。
师:谁能把第9、第10自然段读一下?
生1:……法布尔很不情愿地把自己的小宝贝扔进了垃圾堆里……
生2:老师他读错了,这儿应该是“放”不是“扔”。
师:你听得很认真,但是这儿用“扔”也可以呀?
生3:不可以,因为“扔”是指自己不喜欢,不用的东西,法布尔很喜欢这些小东西,所以不能用“扔”。
师:如果是这样,那么你认为法布尔会怎样做呢?
生4:法布尔会趁父母不注意,偷偷地把小甲虫捡回来,偷偷地养。
师:既然法布尔对小甲虫这么喜欢,这么在乎,这儿用把它“捡”回来,你们觉得合适吗?
生5:我觉得用“捧”回来更好。因为用“捧”字更能表明法布尔对小甲虫的用心呵护,小心翼翼,并且生怕弄伤小甲虫的心情。
师:你说得好极了。从一个“放”字和一个“捧”字我们可以看出法布尔是多么的喜欢小昆虫,他把小昆虫看得比自己还重要。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把这段话再读一遍,仔细感受一下法布尔舍不得的心情。
在这个课堂实录中,教师切入对话的时机非常好。在学生指出错误时,教师没有简单评价就结束,而是在这个读错的“扔”字上,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揣摩、品味,感受到了“扔”和“放”在文中的不同之处。当学生说到把小甲虫“捡”回来时,教师又顺势而为,追问“捡”用在这儿是否合适。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法布尔的理解和认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三、适时调控,把握方向
在对话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对于问题的看法可能会比较片面,这时就需要教师对于出现的偏差进行适时调控,从而把学生引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上来。
下面是《三顾茅庐》的教学片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谁能说说自己对文中人物的认识。
生1:我觉得刘备是一个非常有诚心的人。
生2:我觉得张飞是一个非常鲁莽,没有礼数的人。我从“一根绳子捆来就是了”“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3:我觉得诸葛亮太傲慢了,不值得刘备这样对他,他太摆臭架子了。
师:这位同学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非常有自己的思想,但是诸葛亮是这样的人吗?他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生4:不是,他是在考验刘备。
师:具体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同学们可以借《三国演义》来看看,相信看过以后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学生结合教材的语言及自己的认识来评价人物。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狭窄,在对诸葛亮进行评价时难免出现偏差,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时调控,把学生引上正确的方向。
总之,对话教学不是简单的师问生答的活动,它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思想碰撞、精神交流的活动。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有效对话,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