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将朗读进行到底

  • 投稿天蝎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43次
  • 评分4
  • 20
  • 0

江苏徐州市侯集实验小学(221121) 刘 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也曾特别强调:“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范读引路,教师是学生的朗读“导师”

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方法有很多,但我觉得最高效、最立竿见影的方法便是教师的范读。课前融情于文的范读能一下子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仿佛进入当时的情境中,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后再让学生去朗读,学生就会得心应手许多。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上课伊始,教师播放了庐山云雾的美丽景色,在优美的音乐渲染下,教师动情朗诵。看着美景,听着美文,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如痴如醉,不知不觉中,学生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瑰丽和变幻莫测,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之后再让他们去读课文,谈感受,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文章的中心内容。学生理解深刻吗?感悟独特吗?从他们的朗读便可知晓。但很多时候,学生的把握不准,感受出现偏颇,所以读出来的语言也是无滋无味的。这时候,教师的范读就是一盏明灯,它可以引领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中迸发别样的精彩。例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我”和祖父之间的对话,语言淳朴、自然,字里行间充溢着浓浓的祖孙情谊。于永正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没有过多地去引导体悟,而是自己先绘声绘色地朗读,接着又和学生一起分角色朗读,在轻松的言笑声中,学生已然感受到了祖父对“我”的爱。

教师的范读还可以出现在一堂课的尾声,用深情满满的朗读,让学生慢慢回味,如品香茗,回味悠长,从而达到深化文本内涵,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二、自读体悟,让学生做一名真正的“读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管教师如何示范,都需要学生再去自读体悟。

1.以读促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说的是朗读与理解的关系。实践证明,朗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丰富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所以要想深刻理解文本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意蕴和哲思,多读绝对是一个好办法。教师每次都让学生把文本读熟、读透,长此以往,量变引发质变,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不会差。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只有学生真正读懂了,感受到了,他的朗读才会由心而发。正如古人所云:“以吾身入乎其中,方能识其真味。”

2.以写促读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的阅读感受也会越来越深刻,边读边写感受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一名读者,一名有情、有趣、有理、有思的读者。书读得越深越透,感悟就越丰富。当学生对所读的内容确有感受,再下笔去写时,有感而发的观点才会鲜明、深刻。这样的批注式阅读,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在身体力行地做着,“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已经渐渐成为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写批注,学生在朗读中找到了乐趣,形成了能力,提高了素养。

三、多措并举,让课堂真正实现“读”占鳌头

1.配乐读

音乐的运用,能为课堂创设良好的氛围,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事实证明,人处在欢乐的气氛中能产生愉悦的情感,处在悲伤的气氛中会产生悲伤的情感。所以,当学生在和文本内涵相一致的情感基调中去朗读课文时,思想情感更容易产生共鸣,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二泉映月》一文,学生很难与阿炳的苦难遭遇产生共鸣,难以感受阿炳内心的挣扎以及对命运的控诉。如何让学生对阿炳的生活感同身受呢?音乐的渲染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听着阿炳的《二泉映月》,想象着阿炳的一生,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学生在如泣如诉的背景音乐中走进了阿炳的世界,入情入境地进入了对课文的阅读与感悟中。

2.竞赛读

比赛所具有的挑战性常常会激起学生的好胜心理,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进行朗读,赛读也是一些语文教师促读的“法宝”之一。“他读得真好,你敢挑战吗?”“谁来和她PK?”当教师的话语还未结束时,课堂中已是小手如林,争相挑战。是的,学生就是一群好斗的战士,一群不服输的勇士,有什么不敢呢?通过一次次的赛读,你会发现,学生一遍比一遍读得好,一个比一个读得棒。赛读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热情和信心,使课堂变得快乐而又高效。

3.分角色读

有人说:“朗读如同赋予作品以生命,更能使人感受。”分角色朗读就是一种能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角色,展开想象的翅膀,入情入境地体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同时,这样一种朗读方式,不仅有利于调动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让学生明白,要想更好地读出文中角色的语言,一定要注意角色的情感、动作、心理活动等能突出角色个性的词语和句子,使朗读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读”的形式还有很多,如轮换读、接龙读、问答读等,只要我们运用得当,就一定能给学生带来更多朗读的乐趣。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让我们践行新课标对朗读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为己任,将朗读进行到底。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