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对语文课堂“语文味”缺失的思考

  • 投稿麦克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755次
  • 评分4
  • 88
  • 0

浙江绍兴市越城区鉴湖镇中心小学(312000) 邱荣庆

[摘 要]“语文味”体现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课堂中,要努力体现闲味、读味和趣味的和谐统一。让语文味回归语文课堂,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实践、体验;另一方面要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化的语文实践情景。

[关键词]语文味 闲味 读味 趣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15

“语文味”这一理念自程少堂先生提出以来,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现出情感激发、语言品味和价值观引领的统一,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统一。审视我们的课堂,那种先出示问题再寻找答案的课堂;那种仅注重分析讲解,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导向的课堂;那种以多媒体演示替代了学生个性化独特感受的课堂……都缺乏语文课的本色,缺失了“语文味”。那么,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味?语文课堂教学的归宿在哪里呢?

一、闲味——闲而不泛的语言训练,自由人文的教学氛围

这里说的“闲味”,绝不是漫无边际的“闲扯”,风马牛不相及的“闲聊”,而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点拨和恰当地引导,阐明自己对文本的思考和对作者的理解,这是语文教师学问、素养、智慧的自然流露。那怎样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地使语文保持这种语文味呢?

(一)导学——开辟自主的空间

具有语文味的课堂应重视学生主动的参与热情,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导学是教学的起点,是架起整篇课文学习的桥梁,要以学法引路,以自主突破,以班级学情设计合适的方式。如,教学三年级《太阳》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分环节、有步骤地引导学习:首先,让学生自由闲适地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读懂课文是基础,引导学生去思考更值得关注。其次,学习太阳与地球、人类的关系时,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学习内容,标注学习体会,进行学习小组内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后展开合作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在学生学习完本课写作特点后,安排一次小练笔——“闲话月亮”。引导学生观察熟悉的月亮,然后仿写,让知识内化,学以致用。这样,一改过去那种以串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自主能力得到培养,怎么还会不喜欢这样的语文课呢?

(二)启思——激活积极的思维

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的襁褓。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定要有值得探究的问题。这一问题既可以引导学生去学习课文,又可以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去思考,更可以多维度思考,将思维有效激活。如,教学五年级的《将相和》一文时,在出示课题分析其中的人物后,笔者略作思索状,并提出问题:“既然有‘将’和‘相’和好之结果,那必然有开始的不和?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颇为兴趣,课堂气氛霎时活跃起来。一句闲话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下面的教学环节。这样的思维启发,让学生考虑问题不再呈单向性,而是多角度拓展,从“不和”到“和好”都会吸引他们去思索、探究和解决。

(三)质疑——点燃创造的火花

当前,很多教师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过于简单,课堂教学只剩下单纯的语段分析、字词理解,缺失语文课特有的味道。因此,我们要深入钻研文本,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要提供质疑的方法,明确质疑的原则,引导学生展开质疑。如,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矛盾处进行质疑;对行文顺序、篇章结构进行质疑;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等。同时,教师要及时梳理,选择那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与探究,使“有疑——释疑”的教学环节成为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

二、读味——反复咀嚼的情感体验,行之有效的积累巩固

具备“语文味”的课堂就是书声朗朗的课堂。指导朗读时,要体现读书的层次性,每一次读书都要有不同的要求。

(一)重视朗读——保持体验的有效方法

在现实中,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抑或为了课后作业,一篇好好的文章被割裂成几个大问题。可想而知,这样的学习效果是不好的。教师如果把讲解分析的时间用在朗读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阅读教学就得把朗读进行到底。在一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上,两个教师同时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在学习“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环节时,一位教师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从几个方面表现船夫技术好的,然后就用列表的方式填写。等大部分学生画好表格填上内容,半节课时间已经过去了。而另一个教师则完全不同,她让学生反复读这个优美的语段,边读边标出体现船夫技术好的词语,同时注意体会为什么用上这些词;然后抓住这些重点词读出对船夫的赞赏。这样,不但学生学得轻松自如,读得兴致勃勃,而且对船夫精湛的驾驶技术也就了然于心中了。

(二)进行积累——形成素养的根本途径

形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之一是积累。新课标提出了明确的积累要求。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刻理解其重要性和实际意义,并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积累方法的渗透。小学语文积累包括语言材料的积累,如文字、词汇;语言规范的积累,如听说读写的规律;美文的积累,如记诵教材中精彩的语段篇章。这些句、段、篇包含着生动的词汇、丰富的内涵、精辟的见解、深邃的思想,是创作者呕心沥血的产物,是学生模仿、借鉴语言的最佳范本。背诵作为母语教学的一种传统方法,仍然是当代语文学习者应该牢固掌握的一种武器。

三、趣味——生动有趣的师生互动,丰富多样的教学途径

有语文味的课堂要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教学的有效性大多源于兴趣的激发。趣味性带给学生充满美好和情趣的语文课堂,让他们真情投入,并且乐此不疲。

(一)创设文本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来自于生活,生活中有情趣,于是语文也有了情趣。当今的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很喜欢表演。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充满情趣的文本情境,利用课本剧、小品等形式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兴趣。那些富有情趣的文本角色,让学生来演一演、秀一秀,尊重学生在表演中的独特体验。这样会使他们越来越敢说敢演,使课堂变得有生气。即便有些不适合表演的课文,但学生理解有难度,也要把学生带进文本情境中。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充分挖掘背景资料、历史传记、风土人情,收集大量相关的信息来创设情境。

(二)警惕“花盆效应”,增强实践能力

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虽然现代化教学媒体层出不穷,让我们的学生大饱眼福,但这样的教学是在“花盆环境”中进行的,不能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探索。教师应该打破常规,拓展课堂,因地制宜地安排一些可操作性,有实际意义的社会实践项目。例如,教学《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课,如果学生单纯地从书本上接受网络的知识,那肯定是枯燥无味的。教师如果在课前让学生与父母一起上网去冲浪,记录上网感受,课堂上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亲身体验与收获,那课堂一定会生动活泼。

语文味是教学过程中闲味、读味和趣味的和谐统一。让语文味回归语文课堂,我们一方面要注重系统观、生态观,注重实践、体验;另一方面要不失时机,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化的语文实践情景。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