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 投稿vior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540次
  • 评分4
  • 99
  • 0

孔令东

贵州省平塘县通州镇平里河小学558300

【摘要】新课改理念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把舞台给他们,我该去做什么?曾尝试过我引导,做个耐心的旁观者,让他们演,再适当的点拨,收到了些许成效,至少锻炼了一部分同学的能力和胆量。但这种教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善于表达的同学依旧善谈,习惯倾听的学生依旧保持沉默。这不符合新课改理念下使每一个学生日趋完善,使其人格丰富多彩的根本目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课改语文课堂教与学

谁都羡慕名师名家的高谈阔论,谁都希望在三尺讲台上的浑洒自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感慨自己知道的太少。为了能在讲台上自信的站立,我始终坚持每次备课都认为有领导听课去准备,坚持不备熟绝不放弃的原则,不备好绝不讲授的标准,这既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学生负责。

试想,为什么朝气蓬勃的孩子到了课堂就缺乏灵性了呢?为什么越来越感受不到师生之间交流、愉悦的氛围了呢?我的经验是:关健在于一个"活"字。所以国家要求课改,学校推行课改,老师要实践课改。

新课改理念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把舞台给他们,我该去做什么?曾尝试过我引导,做个耐心的旁观者,让他们演,再适当的点拨,收到了些许成效,至少锻炼了一部分同学的能力和胆量。但这种教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善于表达的同学依旧善谈,习惯倾听的学生依旧保持沉默。这不符合新课改理念下使每一个学生日趋完善,使其人格丰富多彩的根本目的。

我想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依旧是主旋律,不能放手更不能放任,流于行式的研讨与交流。允许他们"针锋相对",善待他们的"天马行空",保护他们的"桀骜不驯",鼓励他们的"各领风骚",努力造就出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学习生活,才能达到共享的收效。

如何营造这样的氛围,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力争措辞精确,观点新颖,进退有度。但不是每一篇课文都令人感慨万千,不是所有的课文内容都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连,但是一节课要让听者感觉明朗、顺畅,才会使他们欣然领会,学有所想。在此基础上,对课堂上的几个环节,我做了如下几点思考:

1.简洁自然的课堂导入

一课堂,导入要快,最后慢慢升华结束。导入的时候,要考虑避免主题先行的倾向,还要考虑简洁有效,不要搞太多的噱头。如我在《那树》的导入时,先为同学们引入了席慕荣的诗《一棵开花的树》,预设大树的爱情,时间的推移是否会磨灭大树的誓言,很自然引领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创设了教学情境。在文章赏读后,以《致像树》做结,告慰大树地下的灵魂。课堂以诗歌开始,诗歌结束,情感线索一脉相承。

2.课堂主问题引领的创设

一堂好的课,需要有贯穿始终的一个主问题,来串联全文。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需从更高的角度来把握课文。如在教授《山坡羊-潼关怀古》这课时,在黑板上下了几个词"山河表里、宫阙、踌躇、苦"几个词,让学生先从自己理解的角度解释,然后进行补充引导。比如,讲到"踌躇"时,根据学生说的字面意思,问:为什么望西都,就会意踌躇呢?并引入了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及王粲的"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等诗句,让学生充分讨论。这一设计,在老师的引导延伸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而到位。

3.让学生在课堂中逐渐自我发现和感悟

好的课堂,应该通过师生共同品味,挖掘和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藏的情感。鲜活的体验感悟来自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文字的深层研读,而不是老师的主动告之。这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核心理念。个人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所以在《那树》一课的设计中,三大板块的内容就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听读课文,谈谈自己最感慨的句子,写写"如果我是一棵树,我要对人类说什么",这三个环节。使听说读写相结合,环环相扣,让学生的感悟和发现变为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进入课文到投入感情、深入课文,最后到探寻主题并自我发现。这是一种既符合现实又合科理想的课堂形态。

4.精心设计板书

现在的课堂,虽然并不摒弃多媒体,但更多地提倡板书。而板书也不是老师在黑板上随意书写,所写的东西必须是全文的精华和核心。好的课堂,需要有精心设计、精巧精美的板书,带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如《散步》的板书,根据教学环节的推动,我做了如下设计:

母亲祖孙情

我和妻子——家——散步——夫妻情

儿子母子情

5.让课堂多一些语文味

语文味来自老师的引导,来自才师的语言,来自学生的感悟,来自惊心的设计,来自亲切的师生互动,来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些,都需要老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不断地反问自己,这节课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究竟能教给学生什么,作者的意图是什么,又如何选取,如何把握控制等。语文课需要有一些语言方面的吸引力,需要吸引学生,需要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古诗词、诗歌、故事、片段等都可以成为课堂迁移的方向,积累的素材。如讲《春》可以引入四季的古诗,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与认识,这样就很自然地得到拓展。

以上几点,是我对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初浅的看法。事实告诉我们,有效的教学不能离开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上让学生经历获取感知的情感体验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更重要。这正是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教师教学实践的方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房尚梅;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双基"教学[J];语文学刊;2011年14期?

[2]冯建成;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4期?

[3]杜英;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1年20期?

[4]王英奎,等.音乐教师新课程教学指南[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3?

[5]本刊编辑部;新课程理念下的践行者[J];作文教学研究;2011年04期?

[6]张新莲;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1年14期?

[7]文文;快乐的小学语文老师[J];第二课堂(小学);2011年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