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毅
在生活中,总会遇着一些人,如同一盏灯,温暖而明亮地闪烁在你前行的路上。先生周一贯,就是我人生路上的这样一盏灯。
先生常被相濡以沫的老伴自豪地称为“天下第一大好人”。是的,这位在小语界德高望重、著作等身的前辈,一副好心肠,一股好脾气,是一个对什么事都很温和的长者,温和到不生气、不骂人,温和到有求必应、有事必帮。平和善良的先生在家人和朋友眼里是一位好说话、好伺候、好满足的好“好”先生。
好“好”先生好说话。专家名师,领导校长,普通教师,只要别人有求,不论亲疏,先生必允。从办学方向的把握,课题研究的推进,到听课评课,修改文章,为书写序……他——极认真细致地完成所托,且出手极快。尤其对晚辈,他更是爱护,有自己的眼光和期许。每当我倦怠慵懒之时,先生恳切的话语总会萦绕在耳畔,督促着我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和语文教学。勤勉认真的先生每次为我们修改东西,总是带着长者的宽厚与恰如其分的点拨。我至今留着先生为我修改过的所有文章的手稿,上面一律用蓝色圆珠笔写就,字体清秀瘦削,修改符号极为规范。照例,他会在文章前写一段话,第一行定是一句肯定性的总评,诸如“你很有才情,这个阐述角度比较独特,写得细腻,很好”之云.第二段就是对文章每部分的分评,然后就是见缝插针地在每一个他认为要评改的地方进行修正,并写上眉批。每每翻阅,内心就会有一种温暖和感动,一种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启悟和关爱的温暖,一种暖入人心根底的明亮的感动。先生总是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向身边的人传递着他的爱和智慧。
好“好”先生好伺候。在这个QQ、短信、微博、微信满天飞的时代,先生还保持着用笔写信的古雅习惯,一支笔,一张纸,于从容简单中娓娓道来,满纸皆是隽永和温情。先生常说,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而写在纸上却是可以细斟慢酌的,即使写错了,还可以修改,于己于人都是一种谨慎和尊重。平日里的他烟酒不沾,吃穿不挑,别人买什么他就穿什么,那件鲜亮的红白竖条的衬衣不知穿了多少年,惜物的他依然不换。大多数人要剔除的鸡皮鸭皮于他是最爱;满口牙蛀了不少,但大宴小酌,与大伙尽欢而不露难色。有先生在的地方,一定有春风。 好“好”先生好满足。人有时很奇怪,喜欢依靠一些外在的东西,让自己有信心和满足感。先生不然,他的身上有一种“够了”的快乐哲学。在喧闹的世间,他静居古越“凤凰岛”一隅,很安分地做着自己,周身洋溢着一种欢悦、充实而富足的感觉。“够了”其实是一个很难的哲学,先生这辈子有小学语文相伴,沉醉其中,他就够了。他有一种从容、良好的“慢”的生活方式,做什么事都有条理,一辈子都在读书写作,从不停下来休息,任何时候,他都可以静下来学习、写作,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令人羡慕的人生态度。见着耄耋之年的先生,每天仍不知疲倦地或著书立说,或欣然接待着络绎不绝的各路来访者,我们几个晚辈戏称他为“凤凰岛岛主”。每当此时,鹤发童颜的他两手搭在那把老旧的藤椅上,微微一笑,眉眼间还真有几分岛主的自在、自足和自得。
先生的心是属于儿童的,“赤子之心”是他的养身之道。有着一头“招牌银发”的先生,关注社会,关怀儿童,一支笔为“儿童”、为语文教育写了六十多年,有“仰之弥高”的作品数量和“望之弥坚”的作品质量。如今,八十岁的他仍然笔耕不辍。先生是影响小学语文界最远最深的人物之一,称他为小语界的泰斗和常青树,实至名归。在这个越来越物化的社会,先生这一代知识分子身上还留存着一种叫作“风范”的东西,是后代的人再也超越不了的。他们生活简单素朴,为人低调宽厚,把对人的关怀转化成对教育的理想和热情,是真正的人师。爱和智慧也随着年龄相长,越来越丰盈、饱满。
十年前,先生从教五十五周年时曾说过,不久后的一天,他会彻底告别同志、同仁、同事,告别忙碌着的一切,把他的余生交还给他曾经钟爱又忍痛放弃的书法、国画、篆刻,给自己一个安静、闲适的晚年。十年过去了,看着八十岁的他依然不停歇地忙碌在语文的园地里,不分朝夕地“为人作嫁衣”,会有心疼的感觉,也不知他说的那“一天”何时才能翩然而至。
唯愿睿智达观的先生安康长寿。而我们这些晚辈能做的,就是跟在先生的后面,默默用心。
(浙江省绍兴市秀水小学312000)